陈伟禄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难点。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必须在融洽活泼的生活气氛中进行。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克服习作虚假空洞弊端,这需要作文与生活牵手。
【关键词】作文;生活化;实验;研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程语文教学以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为理念,为作文生活化教学知名了导向。“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都有知识,生活处处都是作文教学的课堂。封闭守旧的教育模式,技能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不能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学生体验不了写作的乐趣,自然谈不上习作的提高。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小学生习作最苦恼的莫过于“无米下锅”,是呀!没有米怎么能做饭呢?没有内容怎么习作呢?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天地。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多着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捕捉生活中的习作材料呢?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丰富家庭生活。如新课改的六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前我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特别布置学生在课余时帮妈妈做些家务活,如洗碗煮饭,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等。然后每节课前让学生进行两分钟自由式的口头作文,轮流让学生把自己怎样做家务以及做家务活后的收获和感受说给同学听,没想到只是三年级的学生,竟然说得条条是道,有的说帮妈妈煮饭,有的说怎样洗碗,有的同学还帮同学做补充。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所说的写在日记里,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到了习作课时,学生就不用惧怕“没什么事可写了”。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生活天地,也为学生作文训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如组织诗文朗读比赛,口头作文,演讲比赛,游戏活动等。如在“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习作课前,针对学生素材贫乏的问题,我先带领学生玩“贴鼻子”游戏。游戏过后,只需稍微点拨,点明游戏意图,指导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讲清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这些活动,搜集了有关素材,所以作文中能畅谈自己经历和感受,写起文章来也得心应手。
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访问,郊游,这是解决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有一次习作要求“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我带领学生参观了果园,事先我布置了写游记的任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点,回校后组织他们谈感受,把自己身边的事讲出来让同学们进行评论,由于同学们参与了这些活动
二、表现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素材,不是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了。不能只谈生活,不谈技巧,如何让学生用习作来表现生活?以随笔为突破口,让学生随时随地尝试用随笔来表现生活,描绘生活,既可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收效甚多。
首先,让学生勤于动笔。不拘形式,不设条件,自由自在地把见闻和想象倾注于笔端,抒发灵感。可以是短句,可以是洋洋洒洒上千言;无论是片段无论是心中闪过的灵光。无形之中,一切都在成长。其次,让学生善于表达。除了注重素材收集整理,一词一句,布局谋划方面的指导。还要改变过去以教师分析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动口,确立以体验为主的作文教学。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构思写作。最后,学生写随记时。充分体现层次性,既有“扶着走”的方法,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对于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要求,使学生都不畏困难,快乐习作。
三、感悟生活,活跃思维
以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理解作文生活化的意义,让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继而又深入生活,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让习作走进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作文总是一个“物”(客观事物)——“情”、(观念情感)——“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作文生活化强调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自我表现、是生活真实写照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情感的大海就有壮丽的浪涛,需要感悟,需要激活。只有生动感人的语言找到火热的情感,所写之作才有血有肉。因此,平时应抓拄契机,丰富的积累,让学生领悟生活之美,有强烈的写作冲动,顿生“一写为快”之念。活跃思维,给学生以自由命题的空间, 在实践中,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互改→誊写→再改……”,不受时空限制完成习作,大胆张扬其个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秘诀。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话,正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屠丽琴.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9(04).
[2] 陈王丽.农村小学作文的创新教学探索[J].职业,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