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教育

2015-05-30 07:52:35苏春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戴维除尘器品格

苏春燕

儿童早期的性格习惯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对其一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果儿童早期得到大人积极的关注,就容易形成温和、友爱的性格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对世界的信任感,反之则容易出现恐惧、不合群、攻击性强等特点。同时,童年早期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开始形成的关键期。由此,我们要注重在儿童发展早期给予恰当的帮助,以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一、培养儿童正义与责任感

部分家长早上十点钟才送孩子到幼儿园,手里提着一袋包子,别人在组织集体活动,他的孩子坐在旁边吃早餐,中饭又吃不好,既妨碍了别人又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当自己的孩子故意把别人的东西弄坏或损坏了公物,讲道理的家长说“我来赔”。不讲道理的家长说“孩子还小,难免的”将自己的孩子一拉就走。还有的家长当自己的孩子无理取闹,甚至有攻击性行为,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孩子才有个性,长大了才不会被别人欺负,认为“孩子还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幼儿园里开心就好,不必强求,更不要把孩子的个性给抹掉了”。从表面上看,这句话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但细想,此举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无益且有害。毛主席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古代同样有着非常优秀的育儿经验,西方国家也并非如你所想象的真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不妨从一个美国普通家庭对孩子进行日常教育的片段,感受其中的思想:

“戴维,你昨天损坏了家里的除尘器,这是因为你没有认真阅读说明书,也不按父母的指导去做才造成的,并且已经是第二次了。从这个月开始,在你的零花钱里每月扣除5美金,直到扣除的钱能够重新买一个新的除尘器为止。”吉姆太太对儿子说。

“可是妈妈,我又不是故意的。这不公平!”戴维抗议。

“不,我亲爱的儿子。任何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你也不例外,戴维。”吉姆对儿子说。

“我才8岁,除尘器实在太沉了,我挪动它真的很困难……”

“哦?你说的确实不错!可是,你也不能完全逃脱责任。除尘器是我和你爸爸通过辛苦工作挣钱买来的。而且,它还包含了不少工人的劳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才对……”

“可是……”戴维欲言又止。

“这样吧。我与你爸爸再商量一下。”

“戴维,因为你有一定的理由,我们决定只让你承担一半的责任。还考虑到你是一个8岁的孩子,所以每月只从你的零花钱里扣除1美金。你还有什么意见吗?”吉姆太太对儿子说。

“我愿意,妈妈。谢谢你和爸爸!”戴维高兴地接受了“惩罚”……

由此可见,西方的教育同样有一定的原则。正如台湾作家林燕妮《性格》中指出的:很不喜欢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人,只可惜,很多人误会了这就叫做性格(个性),这就叫我行我素。其实,这什么也不是,只是自私而已。我们虽然不为别人而生存,但决不能会伤害别人,如果人一味要争取最有利于己的东西,而全然不顾及是否伤害了别人,那是品格低下的人。

二、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俄国学者弗兰克的观点是,服务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原则,团结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二原则。教育也要按照这两大基础原则来培养人,才能真正促进美好社会的建立。健康的人、聪明的人、能说会画善唱的人,只有当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善于与人合作,并愿意用自己的才能服务他人与社会时,他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我曾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人带着一位刚学完兴趣班的孩子上车后,售票员说:“请给身边的老人让个座”。只见一位年轻人站了起来,将座位让给了老人,却见孩子一屁股坐了下来,老人则站在孩子的身边保护着孩子。家长们的这些做法,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这些孩子长大后往往表现出自私,不合群,不会换位思考等等。所以当前在儿童中华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尤为重要。

三、让儿童从小学会自我控制

在日本,一般母子共同出现的公共场合中,通常母亲和孩子各忙各的,自得其乐,除非一些不太会走路的幼儿需要母亲的特别照料。大人们很少规定孩子们做这做那,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母亲们通常只是轻轻地叮嘱一下他们注意安全,如有什么需要可以向大人求援。相比之下,中国的母亲在公共场合似乎更喜欢把孩子牢牢看住,有太多的担心焦虑。担心孩子在人群中走失,担心孩子捣乱,担心孩子乱吃东西……甚至在与亲戚聚会时也不能放松。孩子就像母亲背上的一个包,不在母亲的视线范围内母亲就开始寻找。从母亲的眼神或张望的表情中不难读出她的心思“我那孩子在哪里?他安全吗?他没有出乱子吧?他没有被欺负吧?有没有人照顾他……”。而日本的母亲只会对孩子说声“自己当心”,然后就“天高任鸟飞”了。在他们看来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是自由。孩子有了自由才能专心于自己喜欢的事,才能促使他们主动的参与,成为一个主动的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也正是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体验等间接地方式,他们不知不觉的了解活动的限度、规则以及如何与其他人交往等。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更像是一只欲待放飞的风筝,线握在手中,但孩子可以自由飞翔,母亲所做的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归航的安全基地。

笔者认为:借鉴古代传统的优秀思想,丰富对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朱熹说:“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古人的卓见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完善与深入是颇有帮助的。所以说礼仪伦常教育仍然是现代儿童品格涵养的内在之一。既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同时教育的方法还要适合孩子的性情,否则这种教育就会成为孩子美好心灵习惯成长的枷锁。礼仪伦常的核心并不在于它表面的种种规范,而代表着万物常德,超越于时代要求,它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引导孩子学会做人,我们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大人通过自己展示美好与道德的做人方式来让孩子观察与模仿。如果我们善待别人,如果我们是大自然敏锐的观察者,如果我们尊重别人的空间,孩子就会从中学到这些好的生活方式与品格。良好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是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能力必备。对于社会教育来说,是什么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

培养儿童对欲望能自我控制的素养。儿童养成这种习惯,能够调节自己爱好的一时冲动,在说话时能够想一想该不该说,面对比较重大的事情,这种习惯对它们具有的益处是不可小视。有不少家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不加控制的满足儿童物质上的欲望,认为这就是给孩子的爱。须知物质的欲望是无穷的,人的幸福感并不和物质的满足成正比。小时候我们的条件并不能天天吃肉,难得有一次肉吃,我们会欢呼雀跃,可是现在天天有肉吃,倒不觉得吃肉有什么值得兴奋的了。所以觉得足够就是足够了的态度肯定会对简朴品质的养成起到巩固基础的作用,我们应该将简朴的作风教给孩子,孩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兴衰。

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的性格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的环境是经过教育者精心设计的,带有明确教育指向的环境,因此对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就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心理学家已经证明,美观、和谐、设计合理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品格。一方面,幼儿园活泼、协调、色彩清新的建筑风格本身就能让儿童产生一种愉悦之感,也更容易培养激发儿童正向的品格行为。而在具体的空间布置和安排上,井井有条的物品摆放更容易培养儿童的秩序感,适当的空间密度能够避免过分拥挤而造成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增多,或者空间过大造成孤独消极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发动幼儿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责任感,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精神,儿童可以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为儿童今后走向社会能充满自信,平等待人,关爱集体,善于合作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戴维除尘器品格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脉冲袋式除尘器在高炉炼铁中的应用与维护
山东冶金(2019年1期)2019-03-30 01:35:20
提高除尘器运行效率的技改措施
电子测试(2018年11期)2018-06-26 05:56:28
下进风袋式除尘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戴维是小偷吗
除尘器除尘效率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
接力棒
环球时报(2010-01-06)2010-01-06 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