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看中小学德育工作

2015-05-30 06:29揭康丽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学校

揭康丽

【摘 要】该文先阐述现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作者从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出发,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咨询师

1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1.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在中小学被边缘化

“升学率”被视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作为衡量一个学校老师工作绩效的标准。因此,大部分学校把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升学率”开展,无论是在资金投入、时间安排、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不得不给予足够的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经常在会议上提起,但常常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的评估更是被教育工作者忽视,大多是以学校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所谓的书面材料,学校的教育环境的布置和校园文化的开展情况来评估。而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却被忽视了,这说明了德育在中小学处于“边缘地位”。

1.2现今国家、学校与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国家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其很大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它的政治价值即青少年一代的政治方向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操;其次,对学校而言,在于德育工作能不能给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名誉价值是重要的考量标准,再次,中小学生对德育的重视和关注,是期待通过学校德育能够解决自己成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由于三者之间在价值认同上存在的差异,社会对中小学办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是以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为主,而是以“应试教育”下,“升学率”的高低作为主要风向标,这就使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放弃教育的初衷。于是,考大学、上“名校”成为学生的发展目标,造成中小学德育职能的异化。国家希望有爱国的讲文明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学校希望能培养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学生想要有健康快乐的成长岁月。国家、学校、学生对德育的看法和目标各有不同,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学校德育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现在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1.3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整个社会走向后现代自由主义,人们的知识观和价值观也是多种多样,而德育是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现行的教育与儿童的生活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儿童的人格被分离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道德规范等同于学科知识来传授,抑制了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导致了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引导与养成教育功能的缺失。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无法让我们的孩子更有能力的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1.4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影响了中小学德育的实效。具体表现为:德育教学中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空洞说教,德育方法简单粗暴,一贯“师道尊严”的工作作风,以至于“把教育转化为知识教学,进而把教师和学生的交往简单理解成一种知识传递活动……对师生交往的片面认识使师生之间难以形成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学校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帮助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心理咨询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从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创造和谐校园文化。在心理咨询与来访学生面对面交谈,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委屈或其它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想法及时与我们交流、沟通,咨询师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同学解决更多的难题并安心学习,与同学友好相处。发现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必要时借助一定的心理量表测试。并会给学生做咨询记录和追踪。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1建立共同的学校教育愿景

学校教育愿景即学校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愿景可以凝聚学校老师意志力,目标方向一致,个人乐于为集体奉献,为整个教育目标奋斗。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学校的校园文化、教育环境的设计和教学课程的设计必须的突出学校的教学愿景,为后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2.2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的特点,确立科学的德育目标

中小学德育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在从自发的道德水平向自觉的道德水平过渡时期,他们自觉的道德形成也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德育工作者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特点和规律非常重要。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老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予德育。

2.3学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老师需要思考怎样组建德育工作者的教学团队

学校德育工作需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体制,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组建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团队,组织德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讨论会和德育课堂教学的观摩,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通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的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4让德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实现

教育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德育更是如此,注重人情感的激荡与升华。由于现代社会的科学主义与功利主义教育被不断强化,人生意义和生命品格的教育常常有意无意地遭遇漠视和轻视,教育的工具化现象十分突出,甚至一度沦为迎合市场需要或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德育表演,从而失去了真实生活的根基。

德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一个系统,它渗透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每个层面和环节,可以说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心智成长,以及其实现程度如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并行地、全面地渗透和融合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每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到一般的课外活动,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到学校的后勤保障等方面,均要体现和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可以创建学生成长档案,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德育评价的改革和创新,记下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爱的教育”模式从不同层面(如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设定教育目标,让学生在充满友爱的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以实现教育的目的,也可以以每月一次“心灵成长故事”教育模式,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故事开展教育活动,围绕月主题设计开展一系列活动,真正让故事人物走进学生心中,用故事人物的语言感悟学生的行动,让故事人物精神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同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实现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5德育课程应该与时代的主题相适应

教育体系是多元化、开放式,相互影响的组织。教育工作的对象是社会的人,是具有历史时代特征的人,这就要求它的内容体系不仅是与时俱进,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更是引领时代的。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而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德育手段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来说它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较之以往的学校教育宣传我们德育工作要尽可能的占领如网络等更多的宣传阵地。

2.6德育教育方法应适应教育的主体

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习惯于灌输、说教、批评,疏于沟通、说服、指导,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这种教育方式,只是给学生灌输的简化浓缩的成人道德观念和知识,不能引发学生对道德情感的思考。再者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富有精神活力,直觉极为敏锐,富有想象力,学校德育工作过于结构化,注重预成性目标,学生心灵就会产生不满、厌恶感以及种种反常行为。教育学家雅克·马里坦说过,没有什么事情比成为一个人更困难更重要的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人或者是去指导使人成为人的那种生活的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德育成为真正的德育。真正的德育乃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激荡与升华。当代德育创新必须回归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重建德育的生活基础;树立完整的生命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康成长;尊重多元的文化差异,共谋和谐的社会发展。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学校给学生的,不应当只是各种知识,而应当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塑造他们的品格,使他整个人生命发生改变,成为一个品质高尚、心灵美好,对整个社会具有责任感而感恩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M].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2000:163.

[2]李本同.中小学德育困境的成因及消解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

[3]冯建军.道德教育该如何加强[J].上海教育研究,2005(1):11-16.

[4]蒲蕊.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J].教育研究,2002(2):53-57.

[5]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出版社.

[6]杜正山.浅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J].时代教育,2008.

[7]黄书光.生活世界中的当代德育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5.

[8]单作民.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