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2015-05-30 05:07:30丁建娥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急诊抗凝

丁建娥

摘要:目的:分析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探讨其优势利弊。方法:取129例无凝血功能紊乱与障碍患者,真空采血,取患者外周肘静脉血10ml,平均分配分别置于干燥试管或盛有肝素钠试管中,常规方法留存、离心分离血清与血浆,分批送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检测相关指标,重复检测5次,取其均值。结果:结果显示,血清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ALT、AST、BUN、GLU、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检测K+水平、Na+高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Cr水平低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可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相较于血清检测,有利于不稳定成分保留,更真实的反映血液原有的理化特性,提高指标准确性,但使用前需纠正干扰因素。

关键词:急诊;生化检验;肝素;抗凝;血浆

【中图分类号】R45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97-02

急诊科是医院开展各类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科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第一线,对医疗活动开展质量、效用要求较高。生化检验是急诊科进行疾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的重要方法,传统检测方法操作粗糙,分离、提纯血细胞易造成细胞机械性损伤,分离步骤冗杂,数据获得时间长,误差大,影响诊治效用。肝素钠血浆试剂,可有效减少纤溶产物,提高分离速度,降低误差[1]。本次研究试探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以及其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差异。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2014年4月~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无异常;②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129例,其中男84例、女45例,年龄20~73岁、平均(38.3±11.4)岁。发病至送院时间2~23岁,平均(5.1±1.4)岁。

1.2方法

真空采血,取患者外周肘静脉血10ml,平均分配分别置于干燥试管或盛有肝素钠试管中,前者按照常规方法留存、离心分离血清与血浆,密封送检,抗凝管内,混匀、震荡、离心、分离血浆。做好标记,分批送检,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质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检测,重复检测5次,取其均值。检测指标包括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K+水平、Na+水平、肌酐(Cr)、尿素氮(BUN)、葡萄糖(GLU)、血尿酸(UA)。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血清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ALT、AST、BUN、GLU、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检测K+水平、Na+高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Cr水平低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临床生化检验,不仅要求准,还要求快。肝素抗凝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用,主要体现在:①肝素抗凝血浆,无需分离步骤,可有效缩短检验前所需时间,提高检验效率,加速临床检验报告形成,避免延迟诊断,争取抢救时间[2];②肝素为硫酸基团粘多糖,具有抗凝作用,可有效抑制凝血酶产生或活性,而对细胞体积影响较小,不易造成溶血,从而保留血液活性,细胞状态,以真实反映血液在人体中的状态,提高检测准确性;③规避了离心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利于血液中有形成分的保留,避免细胞内容物外逸[3]。结果显示,血清检测K+水平、Na+高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Cr水平低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肝素抗凝血浆检测确实有助于保留物质原有的形态、成分,抑制成分失活、变性,从而提高结果的真实性。

K+、Na+、Cr常用于代谢疾病诊断之中,如低血糖休克、水电质紊乱等,这些疾病对指标较敏感,患者耐受多较差,常需要进行指标动态监测,选择一种准确性更高、更快速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此外,部分疾病对K+、Na+、Cr指标变化较敏感,如冠心病,这些指标变化往往可增加心脏负荷,指標检测对于临床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指标指示效果,提高诊疗活动及时性、有效性[4-5]。

当然,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还成存在多种干扰因素,送检时间、患者生理状态、采血质量、温度、实验室质控水平等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应加强综合质控,关注细节,将质控从量变上升至质变。

参考文献

[1] 陈杰.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4C):18-19.

[2] 黎莉.血液标本采集相关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A):17-18.

[3] 张秀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8):89-91.

[4] 程坤,黄锦萍,龙丽,等.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122-123.

[5] 孙立明,魏国萍,阎晓芳,等.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7):455-456.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急诊抗凝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率、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37:45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10:05:39
心理护理在门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22:34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急诊输液护理中的风险成因与护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