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祥虎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哑巴去卖刀,他无法吆喝。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把刀搁在细铁丝上,稍一用力,细铁丝断为两截,而刀刃锋利如初,于是,大家争相选购。
原因何在?因为事实能为他说话。这刀能削铁如泥,而且刀锋没有损害。你说,这样的刀能不快吗?自然,就有很多人购买。
同样的道理,我们写文章,要想让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必须写出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的“样子”来。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同学写自己弟弟的“贪吃”形象:
“弟弟已经吃饱了,可他还是在硬撑,因为今天的菜实在太好吃了,他又狼吞虎咽地吃了好半天。瞧,他两腮撑得鼓鼓的,像即将爆炸的大气球。突然,他发出了‘啊的一声惨叫,只见他脸涨得通红,手捂着脖子说:‘咽不下去,咽不下去,蛋里边有骨头,怎么噎在喉咙里了?”
这一段精彩的文字,小作者没有“喊”空话,而是通过描写弟弟吃饭时的动作、语言等“样子”,反映了他“贪吃”的丑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百度老妈”。这个同学的老妈可真是个“百度”迷啊!你看,她借助“百度”救活了一棵就要死的石榴盆栽;她借助“百度”治好了小作者的口腔溃疡。在“百度”中,她不仅咨询螃蟹的营养价值,就连如何挑选、清洗、烹调螃蟹等,都要“百度”一下;她还在“百度”中,查询“在厨房安置电脑的利弊” ……真可以说,她一天不“百度”,就没法生活了。通过这些小事,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百度”老妈形象。在整篇习作中,小作者没有空喊口号、无病呻吟,而是写出了老妈的行为动作,反映了老妈的聪明好学、勤劳智慧。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我们把它借用过来:“喊破嗓子,不如写好样子。”写人的文章,如果能细致传神地描述人物的一举一动,比喊上一百句口号还顶用。因为,写好“样子”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