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酒楼上》中分析鲁迅精神的复杂性

2015-05-30 23:13谢明柳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复杂性

摘 要:《在酒楼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重要作品,被誉为“最富鲁迅气氛”,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写照,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文章主要从从《在酒楼上》中分析鲁迅精神的复杂性。

关键词:《在酒楼上》;鲁迅精神;复杂性

在阅读鲁迅小说时能够给人一种读不透的感觉,必须经过仔细琢磨和分析后才能够对小说有一个较深层次理解。在《在酒楼上》这篇文章中同样如此,要想准确无误把握鲁迅创作时的动机和思想状态,就必须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把握鲁迅的创作手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分析出《在酒楼上》中鲁迅精神的复杂性,而这也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著名学者竹内好认为鲁迅小说中本身就没有呈现出一种单一的、完整的主题和中心,换一种方式来说这种主题和中心并未完成,需要读者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去予以补偿。这个评价与其它评价有明显不同,其不仅见解独特,还认同鲁迅在创作过程中采用多种主题。因为他们不仅像一个椭圆,而且又像平行线,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在鲁迅本人认为,其在创作过程当中本身就不是为了表达单一思想,相反其实要表现多种观点,他们掺杂在文章当中。从表面上看比较随性,实则像交响乐演奏出精妙绝伦的歌曲。而鲁迅则扮演着指挥家的角色,声音时时刻刻都在变,无法把握音乐的节奏,而这也正是鲁迅先生创作的初衷和目的。

小说《在酒楼上》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未进入“彷徨”之前的作品,也富有代表性,曾被周作人称之为最具有鲁迅气氛的小说。《在酒楼上》是以当时社会的知识分子为题材,尽管整部小说中都是采用“我”第一人称,同其它相同题材比较后发现,其更具真实性和感人性,当读者阅读作品之后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鲁迅在《在酒楼上》这部小说中并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相反其从小说开始就阐述自己对知识分子的情感,并且以“我”的视点来讲述小说主人公吕纬甫,当然《在酒楼上》这部小说中的“我”并非是小说的核心,扮演的也并非是旁观者角色,而是故事的一部分。他同小说中吕纬甫一样,都是有着自己独特思想和理智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共同组成了故事之中的一个元素,无形之中推动者故事发展,也深深吸引着读者。当然故事中的“我”同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有很多相同点,例如:都是因为议会讨论“改革中国”的方法道路而大打出手、两个人都拥有着激情澎湃的梦想,但是却因为改革失败使得自身生活陷入困境,当然两个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点,例如:两个人同处于一样的社会环境,故事中中的“我”选择继续前进,不甘于被现实打败,而《在酒楼上》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奋勇之前,而是放弃了生活目标,回归于世俗当中。当然《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也曾希望自己能够振作起来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然而是与原味。当时作者鲁迅出于何种心态对这两个命运相同却选择不同方向的人物赋予怎样的思想。对于这个问题,有诸多表述出一种观点,认为文中的“我”是鲁迅本身的化身,鲁迅被没有被现实击败,而是奋勇之前,选择做一个抗争者,也想通过这次机会去批评那些遭遇困难挫折就放弃的致使分子。

纵观《在酒楼上》全文,不难发现,文章并不是简单批评“遭遇困难挫折就放弃”的知识分子。鲁迅虽然对《在酒楼上》中主人公吕纬甫有批评之意,但是也同情他的遭遇,因为他思想里具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意识,但是受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使其放弃,甚至鲁迅还同情吕纬甫的遭遇。“我”与《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具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从表面上来看作者肯定“我”的做法,同情并批判吕纬甫的做法,但是在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鲁迅对两个人都有批判,只是批判方式不一样,如此种种都为我们探索鲁迅精神世界创造了条件。

小说“艺术地再现生活本身的复调本质”。换一种方式来说可以将小说视为一种独特的声音,又或者小说本身就是一种话语形式,只是这种话语形式与生活实际交谈有明显不同,它并不是以人为媒介所发出的声音,其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加工和组织的语言符号。众所周知,小说来源于生活,甚至可以说是对生活的反映。要想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就必须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历程,了解他所经历的生活苦难。也正是因为鲁迅作品中蕴含着多种声音,时而批评、时而赞扬,众声喧哗,声音始终交叠在一起,形成了多种复调,当然为笔者深入探析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可能。上述中由提及到“我”是鲁迅先生的替身,有很多学者并不认可这种观点,其认为这种说法欠合理,如果“我”是鲁迅先生的化身,那么他为何要塑造出《在酒楼上》中吕纬甫这样的人物形象,难道仅仅因为对比和襯托,所以很多研究者认为“我”是鲁迅先生的替身有失偏颇。他们直接否定了鲁迅充满矛盾性和复杂性的思想观念,但是在《在酒楼上》这部小说中不难发现,作者同样与《在酒楼上》中主人公一样放弃了梦想,忍受着社会给予的压迫,对继续坚持的“我”,也没有给予多少美化,在叙述中也用批判的视角进行反观。

《在酒楼上》这部小说不仅反映出鲁迅精神和思想的独特性,但是在仔细阅读这部小说后却不难发现,鲁迅先生并未指出一条前进道路,而是扮演着一个指引着角色,因为同样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为何有人遭遇苦难奋勇直前,为何有人就此放弃,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他只是把自己的思想抛开并充分表明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彰显了其精神的深刻性、矛盾性和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汪卫东.“梦魇”中的姊妹篇:《在酒楼上》与《孤独者》[J].鲁迅研究月刊,2012(06).

[2] 李城希.试论体验对鲁迅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作者简介:谢明柳,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复杂性
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复杂性挑战与路径优化——基于复杂性理论
复杂性肛瘘治疗的临床思路探讨
复杂性背后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
驾驭复杂性领导力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复杂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疗效观察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