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
在郑州,有一座传奇的陇海大院,建成于1913年。这是一座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西式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着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修长的翠竹。新中国成立后,陇海大院成为铁路职工居住的大院。在这座百年大院里,几代人用爱心演绎着一个传奇故事。
爱心温暖着瘫痪邻居
高新海就出生在这座百年大院里。幼年的他喜欢踢足球,曾经是郑州铁路局“火车头少年足球队”的主力门将。他的梦想是将来做一名足球教练。
1975年,从部队退伍回来的高新海到郑州沟赵乡农场插队。他插队的第二年夏天,一天夜里,他想起来方便,却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扑通”一声摔倒在地。舍友大吃一惊,想把他扶起来,高新海却四肢绵软,大家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弄到床上。天一亮,大家就把高新海送到了郑州一家医院。经过检查,高新海被确诊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这种病发病突然,外伤、劳累、受凉等为发病诱因,病变部位为神经末梢,症状为肢体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高新海的病情发展迅速,医生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没多大效果。最终,高新海下身瘫痪了,从此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一个叱咤球场、梦想当足球教练的小伙子,一下子被宣告终结了运动生命,并且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这让天性达观的高新海悲观至极。出院后他不吃不喝,整天面对墙壁想心事,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高新海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父母盼女心切,就给高新海起了个“三妞”的乳名。听说三妞患病瘫痪在床,当年的发小纷纷过来探望。大高新海一岁的樊石头只要有空就过来陪他,给他念报纸,分析国家形势,鼓励他战胜病魔从病床上站起来。樊石头还给他洗脸、擦身子、喂饭,分担了高新海家人很多负担。
为了让高新海不感到寂寞,樊石头还约同学何亮、宋凯等过来看望高新海,给他讲外面的故事。有时晚了,他们就和高新海睡在一起。温暖的友情让高新海的心情渐渐地好起来。
祸不单行。随后两年,高新海家里的不幸接踵而至:大哥、二哥先后患癌症去世,母亲患病,父亲痴呆。高新海刚缓过来的情绪再遭打击,无情的现实让他再次彷徨于生命的十字路口。
看到好伙伴陷入生命的低谷,樊石头对高新海说:“三妞,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你永远不孤单!”樊石头和高新海同住一个大院,只要不上班,他每天都要往高新海家跑多次。
为了给高新海治病,樊石头和邻居常思军、王金贵、孙豫生等人背着他到郑州的医院求医问药。有一次,樊石头听说北京有家医院治脊髓炎很有经验,他就告知了一些邻居、同学和战友。大家凑起医疗费、路费,背着高新海去北京求诊。一路上,樊石头和邻居轮流背着他上楼下楼,其他病人及家属得知背着高新海来看病的是他的同学、邻居和战友,纷纷让路,并向这群革命兄弟致以崇高的敬意。
从医院出来,樊石头背着高新海去了一趟天安门广场并合了影。至今,高新海都珍藏着这张照片。
从北京治病回来后,高新海的身体一直不见好转。半年后,樊石头和邻居们又背着高新海去了趟武汉。听说人手不够,开小超市的邻居张海华关掉商店,也跟着去了。
脊髓炎毕竟是顽症,虽然邻居们带着高新海四处奔走,但治疗仍没有起色。樊石头四处打听治疗脊髓炎的秘方,一位中医学院的专家说,康复训练对患者兴许有用。
樊石头眼前一亮,回去把专家的建议给邻居们说了。大家没有丝毫犹豫,十多名热心邻居分成四组,排好班,两人架胳膊,两人拉腿推背,每天坚持不懈地协助高新海运动。如果谁有事儿,就请别人代班,过后再补回来。
樊石头和邻居们的善举感动了大院里的其他邻居。大家纷纷议论,高新海患这样的病,有可能终生无法康复,单靠几位邻居力不从心,只有大家心齐,才能照顾好高新海,都要求樊石头把自己编到照顾高新海的小组中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邻居们尽心地照顾着高新海。6年后,高新海竟然能在床上坐起来了。
众邻居39载倾情守护
当时,高新海面临诸多问题:看病、报销、工伤认定等,每个环节都有人陪伴。他身体不适去外地治疗时,吃、住、联系医院、买车票,都有专人负责。为了守护高新海,邻居们请假扣工资是经常的事情,但没有人放在心上。
王家新是和高新海一起下乡的知青战友。高新海瘫痪后,他每天都要赶过来照料他,和他谈天说地。家里有好吃的,他也拿过来和高新海一起享用。
为了让高新海生活得多姿多彩,只要市里有新鲜事,邻居们总不忘带着他亲历一番。当年,郑州亚细亚商场名扬全国,商场每天早上举行的升旗仪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升旗后还有时尚美丽的女子摩托车队花样表演,引得八方来客竞相争睹。
为了让高新海欣赏亚细亚升旗仪式,在一天一大早,樊石头、赵新义和王家新等人就来到高新海家里,为他洗脸、刮胡子,陪他吃早餐后,推着他来到亚细亚商场前的广场上看升旗仪式。游人得知高新海的情况后,主动地给高新海让出一个好位置,让他把精彩的场景尽收眼底。看完升旗仪式后,大家又轮流推着高新海逛商场。在人流如织的商场里,坐在轮椅上的高新海笑得特别灿烂。
每年春天,郑州人民公园的郁金香、碧沙岗公园的海棠开得最美的时候,邻居们都会推着高新海去欣赏;夏天,邻居们把高新海推到门前的花园里,铺几张凉席,轮番为他摇着扇子,陪他侃大山;秋天,太行山上红叶似火,邻居们用面包车拉着高新海登山赏红叶;冬天,大雪飘飞、银装素裹的时候,邻居们推着高新海户外赏雪。
高新海的床头边摆着一台麻将桌,桌面已磨得溜光。这台麻将桌有30年的历史了。邻居们知道,高新海失去了亲人,形单影只,最怕的就是孤独。于是,樊石头把自己家的麻将桌搬到了高新海的住处。高新海情绪不佳的时候,他就找来几个伙计陪着他打几圈麻将。
高新海酷爱足球,瘫痪后依然关注、喜爱着足球。最了解高新海这一爱好的莫过于樊石头和赵新义。樊石头是当年“火车头少年足球队”的队长,高新海是足球队的门将。赵新义比高新海小5岁,在学校的时候,足球踢得好的高新海是他崇拜的偶像。赵新义参军回来后,像照顾自己的哥哥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高新海。
樊石头和赵新义清楚足球在高新海心目中的位置。每当有重要比赛的时候,樊石头和赵新义等人都会弄点儿花生米、猪头肉之类的下酒小菜,陪着高新海边喝酒、边看球。为了让高新海感知球场热烈的氛围,只要郑州有大型足球比赛,大家都会把高新海推到球场观战。河南建业足球队的每场比赛,高新海总会在樊石头等人的陪同下前往。对于这位坐着轮椅来现场看球的特殊球迷,现场球迷对他充满了敬意,而球场里山呼海啸的呐喊总会让高新海感到过瘾。
高新海能自己起身后,为了让他生活得更有意义,也为了增强他的社会认同感,樊石头和几个经常照顾高新海的邻居凑钱给他买了一辆柴油三轮车。这辆车不仅成了高新海的代步工具,而且为了挣些钱,减轻邻居们的负担,他还跑起了客运,好的时候一天挣百十块,这让他感到了自食其力的快乐。
有了三轮车这个腿,高新海的生活更加充实了。邻居、好友以及热心人持续的关爱,让高新海产生了自强自爱、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后来,由于市里对三轮车拉客加大了整顿力度,高新海不得不停止了客运。
为了回报邻居们,平时谁家有个急事,高新海就开着三轮车随时接送。有一次,社区经常照顾他的小梁急着到区政府办事,可他的电动车没电了,打出租又太贵,正当他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高新海开着三轮车把他及时地送到了目的地。
在大家的照顾下,高新海不仅自己能慢慢地起身照顾自己,而且心情也越来越好。每当社区在大院举行联欢会,他总会为邻里高歌一曲,把气氛推向高潮。
爱心接力感动中国
时光如梭,一晃40年过去了。从高新海患病至今,陇海大院里一批又一批的邻居,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一直都在帮助高新海。许多邻居年事已高,没有能力照顾高新海了,他们的后代就接下爱心接力棒,继续着父辈的善举。
孙磊从小在陇海大院长大,从有记忆开始,他就被父亲孙胜华带到高新海家里。看父亲为高叔叔忙里忙外,他也主动帮着父亲照顾高叔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明白,这就是邻里之间的关爱与帮助。
和孙磊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张金阳。他从懂事起,就经常跟着爸爸张海龙来高叔叔家帮忙。高叔叔很喜欢吃爸爸做的炸酱面,每次爸爸出差回来,都会带着张金阳到高叔叔家里,给他做拿手的炸酱面。张金阳最开心的是,高叔叔从爱吃他爸爸做的炸酱面,转而对他做的炸酱面也念念不忘。
在追随父辈照顾高叔叔的过程中,孙磊、张金阳以及任韬等一帮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没有人动员,他们都把照顾高叔叔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
孙磊清楚地记得,2008年冬天一个下大雪的夜里,高叔叔打来电话,说他身体有些不好。孙磊知道,高叔叔虽然离不开他人的照顾,但一般的事情他绝不主动打扰别人。他主动打来电话,情况肯定危急。孙磊赶紧给张金阳、任韬等人打去电话,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来到高叔叔家。原来,他的病复发了,腰疼得动弹不得,上气不接下气。大家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由于送去的及时,经过救治,高新海转危为安。为了高叔叔,这些年轻人晚上从未关过手机。
陇海大院的隔壁邻居,也就是郑州101中学的学生们,从2008年开始,每个周末,都会有一二十名学生来到高新海家里,打扫卫生、洗衣服、叠被子。一届学生毕业了,下一届的同学接着去,从来没有中断过。
陈会云是陇海大院的保洁员,被大院里邻居们友爱的精神所感动,她经常到高新海的住处帮他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给了高新海很多帮助。
2013年年底,根据郑州市城建规划,陇海大院要进行拆迁改造,陇海大院的几百户人家不得不暂时分散到郑州市内各个地方。拆迁前,邻居们四处考察,把高新海安置在幸福路5号院。
原来的老邻居不在一起居住了,但大家对高新海的那份深情没变。退了休的樊石头每天早上准时来到高新海家中,协助他起床大小便、洗漱、清理房间。到了晚上,再来一遍,如同专职保姆一样。在医院当医生的老邻居周喜荣如果两天不过来一趟,就会打个电话问问高新海的身体情况。
陇海大院发生的爱心故事经媒体报道后,陇海大院爱心群体先后荣获“感动中原十大爱心集体”“中国好人榜”“首届慈孝群体”“感动郑州爱心集体”等殊荣。在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评选中,又以高票当选。
2015年2月初,高新海和邻居们接到通知,要去北京录制“感动中国”颁奖典礼。2月5日,陇海大院里的邻居、高新海的知青伙伴、当年的球友、爱心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行20多人坐高铁前往北京。这是高新海第一次坐高铁,一群人抬的抬、背的背、扶的扶,充当着高新海的担架和拐杖。
在央视录制现场,主持人白岩松说,他很羡慕高新海,他也想住到陇海大院体验体验。
2015年2月27日晚上8点,在高新海的房间里,满满当当地挤满了从市里各个地方赶来的邻居及爱心人士,大家陪着高新海一起观看“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作为“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压轴人物,陇海大院爱心群体代表隆重地走上舞台时,高新海的小屋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看完节目,高新海泪花闪闪,领头唱起了《想起小时候》:小时候/门前有条小河流/你常拉着我的手/同在河边看鱼游/同在林间数石头/一二三呀四五六/小小友情两相投/从来不知什么叫忧愁……
那天晚上,聚集在高新海身边的老邻居们郑重约定:等新陇海大院建成后,他们都要回迁,仍做好邻居,相亲相助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