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自从开展手偶游戏课题研究以来,我园各班级便创设了手偶区。然而,我们发现幼儿仅仅把手偶作为表演道具,而非游戏材料。如何让手偶从表演道具转变成游戏材料,推动幼儿区角活动的开展呢?我们觉得这不仅仅是对游戏材料的研究,也是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它需要我们真正着眼于幼儿,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发现、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从两个方面对手偶游戏进行了创新。
一、对手偶表演游戏的再开发
表演是手偶游戏最直接的形式,但是如何让手偶成为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表现的游戏材料,并能吸引幼儿进行深入持久的表演,则需要教师给予相关的支持。
1.多变的手偶
针对手偶类型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发展要求的缺陷,我们根据幼儿手部操作能力的差异,增加了不同种类、功能的手偶,如指偶、杯子偶、信封偶、盒子偶、手套偶、布袋偶、袜子偶等,以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2.多样的舞台
舞台是手偶游戏的主要场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与需求,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辟了个性化小舞台,如皮影戏舞台、椅背小舞台、纸盒小舞台等(如表)。这些小舞台适用于不同场合,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如,小班幼儿合作游戏能力较弱,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可供独立操作的纸盒小舞台;午间活动松散、时间短,我们便引导幼儿搭建椅背小舞台进行即兴表演;为了提高表演游戏的趣味性,我们对纸箱进行了处理,在四个面上挖孔涂色,变成四个有连续性的主题背景,幼儿可坐在纸箱旋转舞台里变换着从洞洞里伸出手偶,进行各种游戏。
3.生动的影音辅助
表演需要脚本,我们为幼儿提供的脚本大多来源于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三只小猪》《小熊请客》《拔萝卜》《小红帽》等。同时,我们还选择了一些经典乐曲,便于幼儿跟着音乐操作手偶。这些材料提升了手偶表演游戏的质量,促使游戏形式更趋多元。
另外,我们注重将材料组合成一个个的材料盒,即一盒一作品(包括作品名称、故事录音、音乐、手偶、背景、图示),供幼儿自主选择,也为幼儿完整表演提供支持。
4.直观的图示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与表现作品,我们在小舞台边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图示卡,有情节脉络图、情绪展示图、关键语言对话图、角色分配图以及一系列幼儿自定的操作常规与要求。
依托以上策略,幼儿在手偶表演游戏中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表演,体验到了愉悦感。
二、手偶与各游戏区角的链接
开拓手偶的游戏功能,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元素,是丰富手偶教育价值的主要路径。为此,我们推出了“手偶进区域”的活动,引发并派生出多种多样的操作活动。
1.制作各种手偶,充实区域活动内容
手偶作为美工制作的一项内容,进入巧手坊、木工区,在这里幼儿将各种类型的材料(纸盘、纸杯、纸筒、球、棒、木块等)和多种辅材(纸、线、棒、绳等)有机结合,变化出一个个有趣奇特的艺术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美的表现能力,各种美工技能也得以提升。例如,小班制作纸盘偶、扭扭棒偶、纸杯偶等;中班制作纸盒偶、信封偶、五指偶等;大班制作袜子偶、手套偶等,在木工区里制作提线偶更是一种吸引大班孩子、发展动手能力的趣味活动。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幼儿设计完成了更多亲子创意作品,在“米菲手偶节”之际组织了大型的手偶广场义卖活动。
2.挖掘手偶的多种用法,增强操作趣味性
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往往由材料引起,当他们集中注意摆弄材料时就能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为此,在不同区域里,我们利用手偶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增添趣味性。例如,益智区里,手偶成了计数的底板;棋类区里,手偶增加了棋类游戏的互动性;科学区里,手偶使影子故事变得丰富有趣;语言区里,手偶成了支持幼儿展开情境性讲述活动的主角。会讲故事的米菲手偶等引发了幼儿讲述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玩手偶,学说话”的热情。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一系列手偶小游戏,有训练注意力、小肌肉协调性的“小鸟飞飞”“小蚂蚁过山坡”“四季花儿开”等;有培养合作意识的互动游戏“小鸟和小猫”,幼儿一人拿小鸟偶,一人拿小猫偶,随着儿歌(小鸟小鸟飞飞,小猫小猫追追。一二三,飞出来,啊哟啊哟躲起来)操作手偶做飞飞、追追、躲躲等互动游戏。
3.利用手偶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活动规则
我们利用手偶把各类游戏规则、游戏评价直观化、趣味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我们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了不同的手偶形象,把区域活动的玩法、要求、操作流程通过这一形象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了手偶的支持,游戏规则的建立与执行变得自然与灵动,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参与兴趣被激发了。
在了解幼儿的能力与需要的基础上,手偶经过教师的设计,成为了一种幼儿感兴趣的且蕴含多种发展可能性的游戏材料,不仅对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区域游戏的开展。“如果我们能经常关注材料的质量,关注材料对幼儿的意义,那么幼儿园里的任何物质材料在特定的情境里、在教师适当的安排下都能引发幼儿多方面的学习。”这是教师们在这一课题研究活动中最为直接的感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被激发了,更为重要的是唤起了教师关注幼儿的热情,使得他们更愿意主动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