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圆 刘燕
摘 要:本文从课程名称、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开设《中国历史地理》课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历史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及其人地关系发展变化的学科。历史地理学的成长与两个母体学科——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关系都很重要。很多高校在地理专业和历史专业都开设了《中国历史地理》这门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名称的释义:历史地理并不是历史加地理
现在一些介绍中国国情或者助力旅游的书籍常常有一册叫做“中国历史地理” 。仔细阅读却发现该书介绍的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的累加。这让人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就是历史加地理。许多大学生也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历史地理就是中学的历史和地理的叠加。把这个问题讲解清楚的关键在于还原历史地理学的英文名称,并在历史和地理之间加上一个“的”字,进而以此引出学术界对历史地理学学科属性的大讨论。
二、教学内容的侧重:“历史的空间和空间的历史”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门课程的学习既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学素养,同时也需要他们经过一定的历史学专业训练。
历史专业面向文科高考生招生,历史系的学生几乎都是参加过文科综合考试的,而中学地理是文科综合考察的重要课程。他们有一定的中学地理基础,对中国历史地理的学习比较有利。但是由于对于自然地理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学习历史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时面临知识的漏洞。一些学生反映他们在学习诸如“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等章节时觉得比较吃力。所以,笔者建议历史专业的学生在课下大量补充中国地理方面的知识。有些学校的地理专业只招收理科考生,而大多数学校的地理专业采取文理兼招的方式。对于理科出身的学生来讲,学习中国历史地理的首要难题就是中国历史知识的缺乏。很多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很不清晰,甚至有学生提出“西汉和东汉,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笔者建议地理专业的学生加强历史学方法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历史人文素养。
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学习,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青年学生)要学历史地理学先得打好历史和地理两方面的基础。学中国历史地理,当然得先有一定的中国史知识,一定的中国地理知识,主要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方面的书我想读一些大学教材就行。”当年的青年学生,一部分已经成长为今天的著名学者,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历史和地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三、教学体系的精简:存要去闲,抓大放小。
“正像所有的现象都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一样,它们也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因此地理和历史就成为了解世界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进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视历史的国家,有着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保存历史,以史为鉴” 很早就成为统治者和史学家的共识。中国特殊的国情为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历史地理学成为中国传统学科里最具本土性的学科之一”。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使研究者感到应接不暇,虽然质量良莠不齐,却还是从一个角度显示了当代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勃勃生机。不过,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学生的学习负担却与日俱增。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对中国历史地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增删,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一个原则:抓大放小,去闲存要。
历史地理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环境是人文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历史自然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基本背景,是承载历史人文地理各种景观的舞台”。在现阶段的历史地理课程体系中,历史人文地理的知识是历史地理学的主干。所以在中国历史地理教学中,要偏重于历史人文地理知识的讲授。在中国历史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中,可以重点讲授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在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中,可以重点讲授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沿革。对于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或不成熟的知识可以略讲。
四、教学手段的更新:从黑板加粉笔到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推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对于某些抽象性很高的学科来讲,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可以满足相应的教学要求,比如代数学。对于《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来讲,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地图是地理学的特殊语言,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地理的重要材料。多媒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展现历史地图的动态过程,展现中国历史地理的不同断面以及它们之间前后相承的历史。此外,通过播放历史地理相关专题的视频和音频,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住李政道所言,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
五、第二课堂的开设:窗外的世界更精彩
地理学在书本上的字里行间,地理却在书房的窗户之外。“地理科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也不是实验室里的学问,它是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中的学问。”所以地理学的學习和研究,不仅需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就有行万里路的风气。北朝的郦道元在亲自考察河流水道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和当时的文书档案,为《水经》做注,这就是著名的《水经注》。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弘祖一生走遍当时明代所管辖的大多数省份,留下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历史地理的学习也需要走出书斋,走向田野。比如一些不见于文献记载的民间传说就需要通过实地踏勘的方法来了解,进而有助于开展相关的历史地理的学习和研究。民间许多家族不断续修的家谱对于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非常重要,而绝大多数的家谱、族谱资料只能通过深入实地调查才能获得。在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野外考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
总之,中国历史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容、博大精深的课程,对于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历史系和地理系的专业课程,中国历史地理需要得到更多师生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实际,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谭其骧:《谭其骧对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初学者的意见》,转载自1983年第4期《文史知识) 。
[2]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白光润:《地理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蓝勇:《中国历史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