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珍
【摘 要】
本文以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入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文章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探究,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入手,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语言运用 综合实践 思维 探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我们语文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的激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了。下面就以一堂口语交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来谈谈我的感受。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口语交际”分为三个主题,我将它们进行整合成一堂课,课的主题定为《学口语技能,做交际达人》。我认为这个主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口语技能的兴趣,能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实践钟来。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探究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采取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结合故事资料,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让学生通过完成情景设计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乐于去解决问题。3.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三个教学环节都设计成四个教学部分:一个故事,一点启示,一个情景和一项技能。三个故事内容的整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三点启示和三项技能在一堂课中,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个情景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和运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挖掘、整理。
一、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故事一:《悲剧是这样产生的》。在某市区一家医院的神经科,一名住院不久的患者问
护士:“护士,这个科室一般医治的都是些什么病啊?”护士不在意地回答道:“这个就比较多了,一般都是些不容易治好的毛病。”患者继续问道:“那么像我这样的病估计要多长时间才可以看得好?”这个时候,那个护士就表现出很不耐烦的神情说:“唉呀,你就只要踏踏实实地住院得了,不需要问这么多问题。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神经科神经科,活的少死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听了这些话后,那位患者简直是遭遇了晴天霹雳,他立刻感到生命没有什么指望了,当天晚上就从病房大楼跳下去自杀了了。
故事内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看病,可看病的结局却是让意想不到的:由于护士的随口回答和不耐烦,病人就轻生跳楼了。这样个悲剧的结局无疑能给学生心灵上的感触,只要稍作想想,学生都能找出原因。这就初步让学生形象地明确交流方式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巧妙地激起学生巧用语言的意识。
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我就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让学生根据故事情景里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①与人交流要注意对象。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情绪等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②说话应注意场合。正式场合,庄重、严肃;非正式场合,坦率直言;喜庆场合,多多吉言;悲痛场合,不任意说笑。③说话要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通过概括归纳,总结故事启示,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明确了具体的要求。
情景设计一:
子:爸爸,现在几点了?
父:怎么?功课做得不耐烦啦?又想出去玩!
子:不,我想提醒你一下,看电影现在该走了。
父:哼?我一走就没人管束你了,怪不得盼我走。
子:
父:啊,好的,好的,我会带伞的。
子:
父:这小鬼,嘴巴倒挺会说的。
上面的材料中,父子对话原先气氛不大协调,后来出现了转机,请根据情景,补充儿子说的话。
这个情景设计非常贴近初中生的生活现状,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我采取两两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一个学生演父亲,另一个养儿子,之后再交换。演完之后分别说说对方设计的效果如何。这样的情景设计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非常热情地投入到设计活动中来,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故事二: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苍蝇、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本故事内容非常生动有趣,又切合内容主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很快地说出自己在语言运用上的感悟:①说话应该管用,有针对性;②说话要能打动别人;③说话内容应该使听众接收、乐于听取。
接下来是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版块:两名学生在QQ聊天时说起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一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很好,中学生确实需要课外阅读,另一学生则持相反的观点,如果你也参与了他们的讨论,对于“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
用网络QQ聊天的方式呈现,不仅贴近时代特征,而且也是信息时代下的学生所感兴趣,这无疑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
本环节通过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提出问题,形式新颖,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内容紧扣书本知识,有效地与实际生活串联,又增加了团结合作的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成果的展示彰显了新时代少年的阳光气息,他们愿意在師生面前展现自己的闪光点,不仅如此,让学生在参与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体验运用语言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劝说时应使对方乐于接受,语气委婉柔和
故事三:王芳正站队买早点,忽然有人插队。马上有人大声叫起来:“自觉点,到后面排队去!”那插队的人恼羞成怒,偏要插队。这时,王芳走到他身边,小声说:“您如果有急事,就到我那儿站吧,我到后面去排队,好吗?”那人不好意思地说:“不,不!还是我去后面排队。”
随着社会素质文明的提倡和提高,排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学生也经常能亲眼所见上述类似问题,亲身经历相关体验。对于这样的故事,学生的感悟肯定是不会少的。果然,这个故事一出,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在语言运用上的感悟:①在劝说别人时不能得理不饶人,以免激化矛盾;②表明观点时应该使对方乐于介绍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③劝说对方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用商量的语气,语气委婉柔和。
接下来的情景设计更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要求如下:
人物1:晓阳——初中生
人物2:晓阳的妈妈
背景:晓阳的学校开展了与新疆小朋友手拉手活动,电视台报道这次活动。晓阳非常兴奋,决计晚上回家看看有关报道。回到家刚打开电视,妈妈就说:“又看电视啊,赶紧做完作业,早点休息去。”
目的:让妈妈赞同自己继续看下去。
(超级链接: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拉手新疆活动的有关报道。通过互联网超级链接,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
情景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在故事性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积极地提高口语表达和语言运用的能力。通过超级链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深入探究能力。
这堂课的容量应该说是比较大的,但是从学生的表现和反映来看,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激情,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来;从学生展示的成果来看,他们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或多或少得到了提高。
总之,语言運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要适度地结合学生生活,立足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又要遵循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以提高,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活动的一大重点,又是一大难点。我相信,通过我们语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的不懈研究和探索,终将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促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东东.辩论赛在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作用,2013
【2】李作群.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话语生成及教学训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