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向成功就业路

2015-05-30 10:48杨千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毕业生政治思想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价值观、择业观、职业素养等等,这些主观因素带来的认识偏差或误区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引导和纠正。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9-01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每年高校的毕业人数都要远远多于社会对于劳动人员的需求,导致人才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高校毕业生不能够实现顺利就业,这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生活的经济基础,而且也使得家庭的教育投资无法得以回报,甚至社会的稳定也会受到影响。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例如价值观、世界观、职业认识等等,这些主观方面的原因就需要高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要想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梦想,就必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就业的整个工作过程之中,并努力实现二者紧密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第一,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1.就业心理素质较差。首先大学生应对就业挫折能力比较差。毕业学年学生在毕业前,基本上都有过求职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会有许多的挫折,这些挫折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在求职过程中受挫之后,有一半多的同学会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如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等等,只有少数同学能够正视挫折,坦然面对。其次对于就业形势和自我能力没有明确的认识。在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意识到就业形势很严峻,但是还觉得通过努力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这些同学对于自己能够胜任什么工作、在哪方面比较擅长、以后如何发展等问题方面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规划。

2.就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某些同学在就业时一味地追求自我舒适,逃避艰苦风险。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只能服从分配这一就业制度不同,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有了较大的自由,这就使得诸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偏远艰苦的地方工作,只选择条件比较优越的中东部地区。此外,在这个个人利益当道的时代中,国家利益被忽视了。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总是先考虑个人的发展前景和生活便利,国家的需要被放在个人利益之后。

3.就业期望值过高。当被问到就业倾向的时候,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更加愿意到大城市去工作,剩下的一部分选择升学,以求能够留在大城市。對于自己的工资,很多毕业生均有着较高的期待,超过了企业所能够提供的薪资水平。

4.就业意向不够明确。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没有明确的规划,往往是人云亦云或随波逐流,看到其他同学选择了什么行业,自己也做出同样的选择。还有的同学抱有“不能够比别人差”的想法,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攀比,跟风,其就业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5.就业诚信缺失。在激烈的竞争中,某些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弄虚作假,炮制出大量的荣誉证书或伪造学习成绩和社会兼职证明等等,破坏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在签订就业协议后,某些大学生不能够认真履行就业协议中所规定的义务,在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时,就会随意地撕毁合同,这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也加剧了就业市场的混乱。

第二,加强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首先,增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思想和现实的一致性。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对于社会也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因为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与真正的社会形势有距离,所以在就业中大学生的思想和现实会出现脱节的情况。这就需要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对于就业问题的感知能力。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在课堂中泛泛而谈,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其次,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组织专门人才对于大学生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指导;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策划专门的方案来提升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需要的实际能力、就业技巧、专业能力等等,凸显大学生在竞争中的优势;进行就业价值取向引导,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和落后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最后,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力。通过就业心理质询来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在毕业时,对于社会环境就业市场等没有清晰的认识,在现实状况和心理期待出现落差之后,心理问题也就随之产生。此时就需要就业心理咨询进行干预,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大学生的抗挫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延东,徐志京.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0.

[2]石国亮.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青年探索,2005.

作者简介:

杨千(1975-),男,汉族,辽宁黑山人,硕士,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毕业生政治思想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