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对许多人来说,扩展人脉就是为了得到人脉带来的潜在利益。所以,许多人为了得到它,就必须目标明确地去付出、去迎合、去周旋,不达目的不罢休。尤其在人脉显得尤为重要的中国,人脉被视为命脉,许多人为了它不惜整日精打细算、觥筹交错、奔波劳累。
那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人脉交易”中,除了时间和金钱的付出外,你是否关注过其他的人脉成本?
人脉,对于任何—种职业都很重要,商场中的人脉意义尤为显著。因此,戴尔·卡耐基才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链接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开创的“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其著作《人性的弱点全集》一书,是继《圣经》之后世界出版史上第二畅销书。)
曾任美国某大铁路公司总裁A.H.史密斯则说:“铁路的95%是人,5%是铁。”还有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
由此,许多人士都坚信:人脉决定了成败,人脉就是财脉。
但不可否认,人脉也是一个偏功利的词。
对许多人来说,扩展人脉就是为了得到人脉带来的潜在利益,所以,许多人为了得到它,就必须目标明确地去付出、去迎合、去周旋,不达目的不罢休。尤其在人脉显得尤为重要的中国,人脉被视之为命脉,许多人为了它不惜整日精打细算、觥筹交错、奔波劳累。
那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人脉交易”中,除了时间和金钱的付出外,你是否关注过其他的人脉成本?本期《健康人生》,一起来估一估你为人脉付出的健康有多少。
身体成本:以“酒肉”博酒肉朋友
惨重指数:☆☆☆☆☆
刘先生今年43岁,原本是做工程外包的,从两年前开始做保健器材销售。为了扩大业务量,他整天在外面交际应酬,吃饭喝酒,有时候一天午饭、晚饭、夜宵连轴转。他最被人称道的“刘氏名言”是:“这杯我十了啊!十了咱就是兄弟啦!”两年下来,原本的啤酒肚鼓得更高,体检单子一出来,最后面的医生提醒,从两年前的3行,变成了现在的7行。他爱人嘀咕:“迟早把命都喝没了。”他却反驳:“生意不都是喝出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刘先生也对身体的状况很无奈,“以前能喝一斤白的,现在半斤就不行了。老了……”但看看缓慢上升的销售量,刘先生又觉得有所安慰。直到有一天,刘先生和某国企的一单大生意眼看就要黄了,他请客做东托了两三层关系去打听、周旋,结果人家告诉他:“你自己一看就不是个健康的,走路都带喘,能做什么保健器材?!”刘先生听了,一时悲愤莫名……
现实中,像刘先生这样用“酒肉”搏人脉的为数不少,信奉“感情深一口闷,酒品看人品”,但在健康管理专家看来,这种行为不啻为“自杀”,代价何其之大。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的徐晓峰主任说: “如果把饭桌应酬、喝酒抽烟看作经商人士的‘职业病,那么这个职业病的后果实在太严重,最平常的就是‘三高、脂肪肝、心血管疾病……而这种以醉酒、抽烟、高负担饮食为典型的生活方式,也是癌症的诱因。可以说,吃喝应酬的危害,罄竹难书……”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思维。”把它放到人脉交易圈里也适用一一现在人们的生活观念已经发生很大转变,尤其是有经济实力、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尽管无法改变工作的高强度、快节奏,但在交际应酬的方式上却改变最大一一从最开始的吃饭喝酒、打牌K歌,到现在的运动健身、喝茶讲座,甚至禅修书画。
“在一个层次差不多的圈子里,大家的应酬方式也会相互影响。我们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靠吃吃喝喝来联络感情,这已经很过时了。”经营健康产品企业的一位老总在电话采访中说,“尤其是做健康产品的,企业老总本人就是最好的代言。你的工作方式、生活品味往往能影响客户对你的看法。”
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七八年前他刚离开浙江到北京工作,迎面而来的就是没完没了的饭局,而很多局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初来乍到,他为了不显得另类而尽力热情参与,结果疲惫不堪,完全失去了工作以外的休闲和充电的时间。后来他决定:不喝酒,应酬最晚到8点。一开始,有很多同事、生意伙伴们疏远了他,但他仍然坚持。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逐渐习惯了。到了下班时候,别的老总可能各有各的约要赴,而他关了电脑就下班,去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么做是不是会影响工作。但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应酬仪仪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剂,真正的人脉还是得靠能力、态度和人品来争取,靠应酬喝酒,最终的收获,只是把身体搞垮了。而且,靠吃饭喝酒认识的一些所谓的朋友,绝大多数是不靠谱的,可能第二天醒来,谁都不认识了。”
那么如何降低这种“酒肉”成本呢?徐晓峰主任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建议:
1.把“拼酒”转变成“品酒”。没有人能否认,酒确实是人际场的润滑剂,许多时候有了酒,也就有了气氛,有了话题。那么,既然拼酒伤身体,何不换成品酒呢?品酒的过程,既可以体现主人的品位,又可以展现客人的眼光;既可以提供话题,又可以品尝佳酿,一举多得。最重要的是,品酒不伤身。
2.从“饭桌”转移到“球桌”。饭桌代表的是烟酒鱼肉,球桌代表的是健身运动,本质的差异一目了然。但相同的是,饭桌上可以谈事情、拉交情,球桌上同样可以,甚至比起饭桌上的稀里糊涂,在更具比赛精神的“球桌”上,人与人之间的言行更显得一是一、二是二,人际效益更为靠谱。
3.从“物质”升华到“精神”。日食不过三餐。在物质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更多的物质补充是不必要的,多余了反而成了对身体的损害。因此,在提倡礼尚往来的人脉圈,不妨将物质的应酬升华到精神上的饕餮。这不仪可以降低对身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交流和满足,对身心健康极其有益。
4.优化已有的人脉。已故管理大师德鲁克对此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清理你的人脉就像清理你的衣柜一样,将不合适的衣服清出衣柜,才能将更多的新衣服收入衣柜。因此,对于已有的人脉,也可做一次整理,多与善者交,清除酒肉朋友。
心理成本:用“自尊”拉虚无人脉
惨重指数:☆☆☆
在西方,将那些总是把名人放在嘴边,以提高身价的人称为name-dropper。芮成钢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媒体评论芮成钢很聪明,善于经营关系。他在平时就不讳言经营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工作多年,我的采访对象之间其实有很大的重复性和关联性,转来转去,都是那个小圈子,在我大脑里形成了一幅清晰的人脉关系”。他习惯自称与许多社会名流和国家元首都是“老朋友”……可是,当芮成钢因经济问题锒铛入狱时,他那些大名鼎鼎的“老朋友们”却完全不见踪影……
芮成钢事件引发了媒体哗然和世人的一片批评声。有人认为芮成钢是一名精致的功利主义者,是一名机会主义者,其中最主要的标签就是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达到自己的目。
在商场中,许多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的人,其表现则远超出芮成钢式的name-dropper,可用“谄媚”“巴结”甚至“结党营私”来形容。为了达到“结交”的目的,许多人曲意奉承、点头哈腰,形象不堪。芮成钢在三年前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引用了莎士比业戏剧《皆大欢喜》中的台词:“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人脉圈里,许多人为了达到目的,都变成了一个个虚伪的演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扩展人脉的方式,并不仅仅是表象上的“屈尊”,还会带来相应的负面情绪,比如自卑、焦虑、压抑、愤怒和失落、后悔等。
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市政协会议散会,几个身价十亿多的老板去打牌,某超市连锁企业的老板也是身家过亿的政协委员,和他们一起开过几次会,也提出一起去玩。各位老板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首富开口说话了:“我们哥儿个一起玩,是因为我们都有产业,你一个开小卖店的跟着我们凑什么热闹?”然后在瑟瑟秋风中,超市老板悻悻地回家了……
扭曲自尊拉拢人脉的人,往往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们意识到在名利场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所以希望能够借助其他的力量。个人的力量和欲望的反差越大,所要付出的“心理代价”就越大。而当这种代价越大时,心理失衡也就越严重。比如,屈尊是奉承他们的屈辱感、等待“奉承结果”中的忐忑和焦虑、结果不如人意时的失落和怨恨,甚至是这头去讨好比你强大的人,而怨气撒到比你弱小的人身上去。
关系成本:用“亲密”换无效关系
惨重指数:☆☆☆☆☆
胡健波说:“人的情绪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你把这头压下去了,必定会在另一头浮起来。所以,当一个人勉为其难地去展现好的情绪,以讨好别人时,那些不好的情绪必定会在自己身上或者别人身上显现出来。而这种非正常人际交往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对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所以,为了进不了某个“牛人圈子”而唏嘘失落,为了被牛人忽视而愤愤不平,为了别人对你无意的一句评价而忐忑不安,如果这样的心理状况影响到了情绪、睡眠甚至健康状况,成本未免太大。
胡健波认为:“量力而行,避免心急、心大,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这样才能在与别人交际时,拥有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健康社交心态。”而健康的社交心态包括三个方面:热情、豁达和真诚。这三点不仪是社交活动的重要条件,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热情,能让你轻松吸引对方,使对方觉得你容易交往,你自己也会因此变得轻松、愉快,没有了精神压力,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融洽了双方的感情。
豁达,也就是宽容,如果别人有意无意地干扰了你,你能表现出豁达大度,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为别人提供一点方便。
真诚,就是要开放自己、接受别人,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
在人脉管理理论中,有一个邓巴数字理论,即: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深入跟踪交往人数只有20个左右。根据这个理论,许多人以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做一个四处忙碌的“交际花”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得到的只是一堆无用的名片和微信二维码。
刘先生原本是一位职业画家,最近他开始经营画廊。开画廊听着是件挺“艺术”的事,但实际上却是千头万绪,既要拉拢这个,又要摆平那个,既要书画满廊,又要贵客临门。和原本单纯的画画创作不同,刘先生的当务之急成了聚人气、拉人脉。为此,他跻身于各种儒商、文人墨客常去的风雅场所:听戏、品茶、禅修、讲座……在别人眼中,真是十分悠闲潇洒,简直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但刘先生却苦不堪言,当风雅的事变成工作任务之后,就完全变味了。他不仅没有品味和欣赏的心境,还成了同行眼中渐受质疑的“交际花”,更因为大把时间跑在外面,冷落家人,闹起了家庭风波……刘先生不禁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做这个的料?
为了这堆“人脉泡沫”,刘先生除了疲于奔命、身心受累,还付出了同行质疑和家庭矛盾的代价,可谓得不偿失。
从关系分类上说,职场人脉属于交易关系,而家庭、朋友和自我的关系,则属于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对于体格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对于很多生意场上为事业打拼的人来说,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结交、应对交易关系上,而疏忽了对家庭、朋友和自我等亲密关系的维护和营造。
台湾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作家蒋勋曾问一企业家:“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公司门口那一排是什么树?”企业家认识很多人,却认不出公司门口的树。后来,企业家写信告诉蒋勋:“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我现在下班时会先看看门口那些漂亮的小叶榄仁再回家,比较不会和太太吵架了。”
企业家还问蒋勋,现在5岁的女儿将来该学钢琴还是小提琴,但蒋勋建议他早点回家多抱抱女儿比较重要。一个孩子如果不记得父亲的体温,她将来看画、听音乐都没有感动。
而在对于自我的完善和发展上,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以为只有与有钱的人、成功的人打交道,自己才能变得厉害——现在最受追捧的成功学,宣扬的也是这样一种理念。但是,个体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差别,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也不是每个人生活的终极追求。其实,平时在职场“浴血奋战”的人,如果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做做菜、散散步,搞点个人的兴趣爱好,多运动锻炼身体,多陪家人谈谈心、做做游戏……这样的“充电”效果,比从人脉中收集的能量,要多得多,也丰富得多。
蒋勋说,我们因为工作,忽略了人与人的感觉,但工作之余,你还是一个人,必须每分每秒提醒自己回来做人的部分。同理,如果你看到的只有所谓的人脉和人脉后面的利益,最终得到的远远抵不过你失去的。而失去的,不仪仪是时间和健康,还有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快乐。
结语:优秀的人才能拥有有效人脉
人脉的“交换关系”,像市场交换的“等价原则”,听起来残酷,却是真话。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变成了交易中的“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事多故人离,最终成为别人的负担。
所以,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优秀的人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把独善其身当成美德。俗话说,梧高自有凤凰栖。只要我们不断进步,自然就会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真朋友,也会拓展和聚集一些可以发挥实际作用的“人脉”。说到底,跟百万富翁维系“人脉”的最好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成为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