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等
摘要:目的 观察甘肃不同产地黄芩茎叶、根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探讨黄芩茎叶和根保肝作用的差异。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甘肃陇西、岷县、渭源、漳县产黄芩根和茎叶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2 h后,采用腹腔注射0.1%CCl4橄榄油溶液诱导肝损伤模型。造模18 h后,计算肝系数,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不同产地黄芩根组小鼠肝系数及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T-AOC水平升高(P<0.05);同一产地根与茎叶组比较,各黄芩根组小鼠肝系数及血清中ALT、AST活性低于黄芩茎叶组(P<0.05),肝组织T-AOC水平高于黄芩茎叶组(P<0.05)。结论 黄芩根水煎液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黄芩茎叶水煎液对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甘肃;黄芩;茎叶;根;肝保护;小鼠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6-0061-03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本品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黄芩药用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1],但为扩大药源,近年对其茎叶入药的研究亦成为热点。研究表明,黄芩苷、黄芩总黄酮、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4]。因此,本研究观察甘肃4个不同产地黄芩根、茎叶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以比较甘肃不同产地黄芩茎叶和根在保肝作用上的差异。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2月龄SPF级昆明种小鼠132只,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兰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甘)2011-0004。
1.2 药物与制备
联苯双酯滴丸,北京协和药厂,批号12090204。甘肃陇西、岷县、渭源、漳县所产黄芩,于10月中旬在当地采集茎叶,10 d后采集同一植株的根,均为二年生黄芩,经甘肃中医学院杜弢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及茎叶。将不同产地的黄芩根、茎叶,分别阴干,除去杂质,洗净。将根大小分档,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制“圆气”后30 min,待质地软化,取出,晾干,切片;另将茎叶切制成段。分别取适量黄芩根、茎叶,第1次加10倍量水,浸泡30 min,文火煎煮50 min,过滤,第2次加8倍量水,文火煎煮40 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水浴浓缩为含1 g原药材/mL的浓缩液,高压灭菌,4 ℃以下储存,灌胃时配制成所需浓度的药液。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四氯化碳(CCl4),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120728);橄榄油,化学纯;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80-2型离心沉淀器(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BS110S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MODEL680-酶标仪(美国伯乐公司),UV-2401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陇西、岷县、渭源、漳县产黄芩根组和黄芩茎叶组。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2 mL/10 g灌胃,阳性对照组按150 mg/kg予联苯双酯灌胃,其余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6 g/kg灌胃,阳性对照组及各给药组给药容积均为0.2 mL/10 g。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0.1 mL/10 g腹腔注射0.1%CCl4橄榄油溶液造模,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橄榄油。各组造模后禁食不禁水18 h。造模18 h后,从各组小鼠股动脉取血,随后剥离肝脏,用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称重。计算肝系数(肝脏质量÷体质量×100%)[5]。
2.2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谷草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液静置30 min后,25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血清。按照ALT、AST试剂盒说明书测定酶活性。
2.3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取0.5 g肝组织,冰浴下用生理盐水制成10%的肝匀浆,2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方差齐时,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ce's T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不同产地黄芩茎叶、根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LT、AST活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产地黄芩根组、陇西产黄芩茎叶组小鼠ALT、AST活性降低(P<0.05);同一产地根与茎叶组比较,各黄芩根组小鼠ALT、AST活性均低于黄芩茎叶组(P<0.05)。结果见表1。
4.2 不同产地黄芩茎叶、根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系数、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系数升高(P<0.05),肝组织T-AOC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产地黄芩根组小鼠肝系数均降低(P<0.05),肝组织T-AOC水平均升高(P<0.05),而各产地黄芩茎叶组小鼠肝系数、肝组织T-AOC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产地黄芩茎叶组比较,黄芩根组小鼠肝系数均降低(P<0.05),肝组织T-AOC水平均升高(P<0.05)。结果见表2。
5 讨论
近年黄芩在甘肃种植面积约4万亩(1亩=666.67 m2),产量700多万kg,甘肃陇西、渭源、漳县、岷县等已成为黄芩主要产地。虽然黄芩传统药用部位为根,然而,在我国北方各省及云南部分地区却有将黄芩茎叶代茶饮用的近千年历史,此茶被称为“黄芩茶”或“黄金茶”。
肝损伤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并且有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病变过程中,自由基、酶及脂质过氧化等均发挥重要作用。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是常用经典模型之一。CCl4对肝细胞膜有直接溶解作用,但主要致毒机制与其活性代谢产物有关。CCl4在肝内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代谢,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细胞内和细胞膜的大分子结合,使酶的功能丧失,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破坏肝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6-7]。当肝细胞受损害时,由于肝细胞坏死,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内的ALT、AST等转氨酶释放进入血液,使血液中ALT、AST活性增高,且ALT、AST活性的变化与肝细胞受损程度相一致,因此ALT、AST可作为诊断衡量早期肝损伤程度的主要酶类指标[8]。自由基学说认为,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导致自由基生成与清除的平衡被破坏,体内过剩的自由基及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会促进肝细胞损伤[9]。T-AOC是机体内各种抗氧化系统功能的综合反映,能体现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整体状态。体内T-AOC水平越高,自由基清除速度越快。
本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系数、血清中ALT、AST活性均升高,肝组织T-AOC水平降低,而预先给予不同产地黄芩根水煎液的各组小鼠肝系数及血清中ALT、AST活性均降低,肝组织T-AOC水平升高,表明黄芩根水煎液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ALT、AST活性,提高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减轻肝损伤,从而达到保肝作用。4个不同产地黄芩茎叶组中,陇西产黄芩茎叶水煎液仅能降低小鼠ALT、AST活性,对肝系数、T-AOC无影响,而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黄芩茎叶水煎液保肝作用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2-283.
[2] 陈忻,赵晖,张楠,等.黄芩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4):39-40.
[3] 李海燕,金向群,邸琳,等.黄芩苷预防扑热息痛所致小鼠肝损伤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5):50-51.
[4] 李素婷,杨鹤梅,王宝源,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582-584.
[5]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1.
[6] 辛念,雄建新,韩淑英,等.荞麦种子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4):1456-1458.
[7] 赵春景,魏来.葛根素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7):625-627.
[8] 朱立革,殷小杰,唐仕欢,等.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黄芩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009-1010.
[9] Knight JA. The process and theories of aging[J]. Ann Clin Lab Sci,1995,25(1):1-12.
(收稿日期:2014-09-04)
(修回日期:2014-10-17;编辑: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