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丰富学生的生命底蕴

2015-05-30 10:48邬国文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老舍鲁迅作家

邬国文

人物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围绕某个作家,根据特定的主题展开的阅读教学形式。它立足课堂,围绕既定的人物主题,将教学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让学生通过与多个素材的碰撞交融,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物。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小学高年级人物主题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在:

一、入境感知,激以趣

只有强烈的求知兴趣,才会在阅读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课伊始,就需要教师以激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觉走入阅读的情境。

入境感知的方法有:

1.营造氛围。

浓郁的阅读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走近老舍”阅读教学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展示老舍的生活图片,配上《京韵大鼓》等音乐,使学生未入文却已感知老舍的生活,在心中勾画出老舍的形象,为“走近热爱生活的老舍”创设了很好的氛围。

2.开展活动。

阅读只有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觉行为时,才能达成愉悦和成就感,而作为外在形式的载体——实践活动,又会激活阅读欲望,促使学生大量地吸收、内化。如教学“苏轼与西湖”主题前,引导学生进行“苏轼与西湖”的调查活动:学生们利用双休日去西湖边寻找苏轼的“足迹”;利用家庭和社区环境,感知苏轼与西湖的渊源;去博物馆了解苏轼与西湖的故事、古诗、美文……这些符合学生特征的形式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早早地融入到主题阅读中。

二、品读理解,授以渔

人物主题阅读课堂也是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不同的品读角度、有效的品读技巧来展开人物主题阅读的过程。

1.精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如围绕“豪放的苏轼”主题,学生品读《望湖楼醉书》,教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深入感悟。在学生领会到“乱”字包含雨的形象和声音后,教师出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和《西江月》中的“乱山攒拥,流水铿然”,让学生感知这两首词中“乱”字的意味。在引领学生感悟原诗时,学生读懂了古诗的意味,理解了苏轼与西湖的特殊情感,更体味到豪放派词人的撰写风格,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2.赏读。

赏读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是以一种积极的审美阅读,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教学“老舍热爱生活”主题,教师让学生品读《养花》《鸽》《五月的青岛》,让学生体会出老舍对于生命与生活有怎样的态度。由于阅读材料的综合性和材料内涵的开放性,学生兴味盎然地赏读着。赏读的结果也异彩纷呈:从文章语境中,学生认为老舍觉得养花需流泪、付出劳动,是对生活的丰富体验;从语言文字中,学生认为老舍笔下五月的海真美,那是因为作家感受到了美的生活;从写作方法里,学生认为写幼鸽与母鸡都用对比写法,让人感受到他对鸽子如家人般关爱;更有学生从作品整体把握人物、养花、养鸽、美景,赏析到老舍觉得生命可贵,生活多彩。这样对知识与方法产生新的洞察与领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3.诵读。

诵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把握作品的语言艺术,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占为己有。如教学“人民的好总理”主题时,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常常幸福……然而今天……和我们永别了!”,直接让学生进行诵读比较困难,教师可先让学生讲述总理生前的故事《难忘的泼水节》《一夜的工作》,感受总理生前热爱人民的情感,结合《周总理,您在哪里》体会人们在总理去世后对总理的深情呼唤。经过这样的内化、吸收和储存,学生对总理的敬佩之情及逝去的深深怀念油然而生,再对比着诵读、背诵就易如反掌。

三、体验感悟,予以柄

1.走近生活。

作家对作品的表达就是对生活的表达,要读懂作家的作品,就必须要求读者走近作家的生活,了解其生平,更要深入分析作家的生活背景、写作情感。如围绕“重温经典,感受安徒生”主题,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家的情感时,教师告诉学生,文中有安徒生童年生活的影子,随即出示《我的童话人生——安徒生自传》中的片段及背景,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背景及对作家的了解,体会文章充满着对不幸的穷人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的哀怨。

2.走进语言。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就应该走进作家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特色,感悟作家对生命和生活的表达。如围绕“爱国诗人陆游”主题,教学阅读《示儿》时,学生抓住“悲”字体悟,有未收复失地的悲伤,有至死不能亲眼看见中原统一的遗憾。教师随即出示《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首陆游诗并质疑:你还能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怀呢?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陆游的悲愤又满怀希望,悲痛又饱含期盼,悲凉、悲哀、悲憾又依然存着希冀……如此复杂的情感,回读《示儿》感悟体验,深刻而多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从语言入手,给学生具体的语言触发点,品悟作品的内涵,才能真正领悟文学家的语言魅力。

3.体验情感。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的独特体验贯穿于阅读理解中,使之成为打开阅读教学之门的金钥匙。如围绕老舍“热爱生活”主题,阅读《有了小孩以后》,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文章的深刻体验,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学生写下旁批,有学生描绘当时生动的画面,更有学生用描写各种面部表情的词语来写下当时的体验,他认为在老舍爷爷心里,嬉笑怒骂才是真正的生活。学生丰富独特的体验,让笔者激动不已。

四、拓展升华,入以神

语文学习应是一个广纳八面来风的开放系统。正如叶老所说:“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

拓展升华的角度有:

1.以教材为点扩展。

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构建“经纬”交错的主题阅读学习网络。如围绕 “鲁迅热爱故乡”主题,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又引领学生走向《中年闰土》,拓展介绍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出示鲁迅的《祝福》《故乡》等与绍兴有关的文章,请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鲁迅,并出示“鲁迅故里”“鲁迅小学”“鲁迅中学”等图片,从而让鲁迅这个人物成为学生阅读的动力,让主题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

2.以活动为中心辐射。

为学生创设拓展主题阅读的平台,让阅读在实践活动中辐射,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围绕“高洪波热爱、赞美儿童”的主题阅读教学时,将《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以及高洪波的生平事迹综合阅读后,学生对高洪波以小诗的形式抒写儿童春天里的想象很感兴趣,于是,阅读实践活动——赛诗会拉开了帷幕。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首首小诗跃然纸上,使母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

3.以媒体为线发散。

如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主题,教师指导学生品读《出师表》,体验感悟《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引导学生通过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对比阅读易中天的《品三国》、自主上网、去图书馆等形式了解其生平事迹、军事才能,再让学生们阅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交流阅读手记、人物评论。这样多方面的、立体的信息资源的获得,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提高的同时,还有价值取向的认识,更有学生人格的形成。

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部内容,让学生在大作家的引领下,爱读、会读,读懂、读透,多角度、全方位,在一个个被读懂的“人物主题”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明确价值取向,提升语文素养,焕发成长的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老舍鲁迅作家
北平的秋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鲁迅,好可爱一爹
老舍的求婚
鲁迅《自嘲》句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