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观照下的梯度读写

2015-05-30 10:48李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事例人教版文本

李琳

同一单元主题下,不同文本自然有不同的语言特质,结合学段目标生成的读写结合点自然有所侧重。以第二学段“成长故事”类课文为例,三年级上册“我们的生活”一组,侧重将一项课余活动的过程写清楚;三年级下册“金色的童年”一组,侧重按“不会——努力学——学会”有序表达;四年级下册“成长故事”一组,侧重按“分几步层层递进”写具体;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则侧重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表达。

笔者倡导有梯度的读写融合,认为须以年段读写目标为经线,以文本价值语言为纬线,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有层次的梯度目标,让每一次读写结合教学能在整个系统中准确找到目标定位。

一、感悟储存表达特点

1.孤立的知识点变成立体的知识链接。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需要相对灵活的链接能力。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中“忽然”一词的教学,通过提取文本信息明白“忽然想起什么”,继而趁机引导关注“忽然”的字形:都是上下结构,“忽”是心字底,“然”有四点水,趁机点拨:“然”的四点底是火变来的。自读自悟中观察发现构字规律,不仅词语的意思迎刃而解,而且在文本内容的立体链接中,学生学得有情趣,记得牢。

2.静态的文本内容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对话。

对话式的个体阅读展开,是孩子理解文本、表达文本的过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始圈出能概括圆明园辉煌的词语。引导选择文本具体描写的对象,也可补充自己搜集的资料,用上关联词“有……还有”,“不仅……还……等,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展现出来。通过重组言语内容,在表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过程中悟得表达形式的秘密。

3.机械的语言训练变成综合的语言实践活动。

通过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用综合的语言实践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表达。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设计景区游程图,抓住游览顺序,展现各景点特色,找到关键词。接着又让孩子们化身为游客,说说最喜欢在哪个景点游玩。有孩子就通过边演边说的方式,真切感受了船通过孔隙的感觉,体会到观察加感受综合表达的魅力。

二、变式推进表达运用

“感悟储存”强调的是基于文本习得语言范式,“推进运用”就是变式下的深化练习,是从言语储存到表达运用的梯子。

1.梯子一 ——聚焦中迁移。

有效读写,还需要教师带着孩子逐步聚焦。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的训练重点是“抓住特点,展开想象”。从品词品句入手,聚焦“仙桃石”,关注“飞、落”;聚焦“猴子观海”,紧扣“抱”“蹲”“望”等动词。接着挖空动词,让孩子在“填一填”中感受这些动词的用词准确性。最后,孩子们又学着这样的方法写写其他的黄山奇石。

2.梯子二——比较中优化。

(1)筛选难点内容唤醒阅读期待。

在孩子们的阅读盲点上,更需要筛选出文本的核心价值点,进行比较阅读。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中,“快镜头”,四个“立刻”:“立刻坐”“立刻弯曲了背”“立刻俯在缝纫机板上”和“立刻陷入忙碌”;见母亲时的“慢镜头”,三个“我的母亲”。孩子易忽略这种表达形式的特殊效果,于是引导关注这一特殊的陌生化的表达,可激发其比较探究的欲望。

(2)运用多种比较方法。

无论是感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还是关注布局谋篇的精巧性,都离不开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比较。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微型小说《桥》中的“像泼。像倒。”,初看似病句,但是引导补充完整后联系整段话,联系全文,可感悟到简短有力的句子形象凝练地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

(3)体会表达效果。

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形式一定是为内容服务的。在比较品评中,关注表达效果的不同,从而为孩子们表达时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服务。在体会表达效果时,高年级要更关注布局谋篇的方法,低年级则要侧重字词的准确性、灵动性等效果。

3.梯子三——转换中融通。

(1)补写课文。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面对学生的疑问,提供《花生结果的秘密》等科学小品文,请学生根据自己明白的知识,以“原来……”为开头,给松鼠讲清花生到底哪去了,补写一个结尾。

(2)改写课文。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将古诗改成状物文章;又如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将文言文改成记叙文。将古诗词翻译为现代文,可以训练学生对文本补白,培养衔接文句、照应整体的能力。

(3)缩写课文。长文章缩写成短文章。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学写梗概。缩写需要忠实于原文,不改变题旨集中概括文本,使其篇幅缩短,更为精要和集中。缩写时要保留枝干,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集中笔力避免涣散。

(4)创编。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临死前的严监生》:让学生创编一个细节,进一步刻画严监生的吝啬。对原文表达来说不仅仅是参照,也是一种约束下的表达,一种集中笔墨刻画的形象创造。

三、整合活用表达创造

如果储存语言密码是破译阶段,变式运用是进一步理解语言表达密码,那么整合活用阶段,就是表达这样的语言密码。这更需要结合年级学情,利用文本词句、构段谋篇方面的价值来达成“运用语言文字”的最终目标。

1.整合课后习题、文中泡泡等提示,关注关键点。

课后习题或文中泡泡等都是我们选取关键点整合的途径。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对于这样的一篇议论文,在如何布局谋篇上,课后习题有两项任务指向这一课的读写重点——用事实说明观点。首先是围绕第一项作业明观点,接着梳理哪些具体事例,然后发现事例的典型性。这里需要关注的难点是众多事例中的典型事例,以及典型事例所具备的独特的说理性。接着再让孩子们来小练笔,使关注事实选择的典型性成为评价重点,也是这段话出彩的关键。

2.整合各阶段重点,关注联结点。

(1)落实课时重点。

读写整合需要充分整合教学内容中的教学价值,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课始向孩子们推荐“中规中矩”的《我最好的老师》,继而让孩子们用怀特森眼中的“最好的老师”去理解不一样的表达,从而明白“先抑后扬”,感受典型事例的表达力量。

(2)推进单元重点。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人故事”,关注对话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笔者就这一语言点做了梳理整合,一是读出语气,关注提示语与神情、动作有关联;二是发现多种形式写对话,这是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避免单一表达;三是情境中练写三种形式的对话。

(3)厘清年段重点。

同样是关注说话,各年段需要有侧重。低段可根据文章重点练说“谁怎么说,说什么”,把人物语言说明白。中段的重点是正确使用标点,正确表达人物语言。高段则更多的是关注不同位置的提示语,表达的情境效果不同。

3.整合落实载体,趋向语言自觉。

(1)鼓励阅读批注。

用另一双眼睛读书的外化形式,这样的读书关注的不仅仅是情节,更是表达的精要之处。低年级可侧重于符号圈画标记,以积累好词好句为主。中高年级则可多进行语段赏析、章法琢磨等批注。

(2)落实练笔赏改。

练笔后组织评改,评改的过程是对孩子语言表达习惯和规律的点化与强化。赏鉴结合在对比、引领、反思中促成能力。要鼓励学形式,活学活用,在借鉴中创新,让每个孩子能言,善言。

(3)提倡多渠道展示。

与综合性学习结合——以单元整组教学设计,分步骤落实综合性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加深体验;与口语交际结合——在交流中促发思考,开阔思路,提升表达,从说到写,降低书面表达难度;与班级读书会结合——受到典范语言熏陶,提高语言鉴赏力,学习多样表达,丰富语言形式。

教学实践证明,目标观照下的梯度读写,有利于形成读写系统,有助于把握读写目标,灵活选用读写策略,从而在大量读写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事例人教版文本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