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宁 何军 周昕
[摘 要]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衔接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平台。针对高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分析一般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本科毕业设计 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4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23-02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的独立工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所以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多年来,很多高校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各种毕业设计监控体系,但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带来的各种因素,导致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针对新形势下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本文从设计前期准备、论文撰写和质量评估等[2]三个阶段对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一般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在的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来看,一般都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
(一)前期准备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毕业设计题目针对性不强
从现在一般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选题环节来看,一般采取双向选择的方法,即教师拟定题目,学生选取题目,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目的。这种方法既达到了优秀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权,提高学生的兴趣。但这种方法在实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漏洞,难以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拟定题目和学生选定题目这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少必要的沟通环节。一方面,由于每个教师所教的科目有所不同,科研工作中所研究的方向也有差别,教师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所做的调研工作也不是很充分,所拟定的题目都来源于所教科目或科研项目;缺乏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不知道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的理论基础如何,能把课题做到什么程度,从而造成很多题目偏难、创新性不够、可行性不强,甚至有些题目超出了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所学内容和研究范围的情况。例如,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教师所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他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在该教师看来,他的题目取自于他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应该是很简单的,而实际上他高估了学生的水平,选取他的题目的学生根本就无法做下去,最后他只能自己亲自动手完成该课题。这样的毕业设计不仅使教师和学生都吃力,而且直接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选定题目时都是根据题目的字面意思,根本就没有理解教师拟定题目的初衷,甚至还不认识这个教师,当然也不知道教师对所拟题目的构思以及具体的要求和难易程度;同时,学生选题时往往具有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的心理,他们根本就不关心所选题目与自己专业结合的紧密程度,也不关心本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帮助和影响,更不关心毕业设计的创新性。
(二)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投入精力不够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投入不是很充分,而且这种不良状态越来越严重。存在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了博士生抢硕士生的“饭碗”,硕士生抢本科生的“饭碗”,名牌大学毕业生抢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饭碗”的激烈竞争情况。在这种新的就业形势下,学生觉得就业才是“硬道理”,就业关系到自己的一生,所以很多学生都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做非常精美的求职书和毕业生推荐表,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各种招聘会。特别是现在的一些企业出于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活动从大四第一学期就已接连不断。而这正是本科毕业设计调研和查找资料,准备开题的时候,所以很多学生根本就静不下心来对毕业设计进行调研,而是在开题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开题报告,部分学生对自己课题提出的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设计过程是否正确可行、操作流程是否规范等深层次的问题缺乏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因此其后续研究工作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很可能是马虎应对,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的现象。而教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者,由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工作压力很大,而且很多教师把科研作为工作的重心,因为它直接与职称和晋级相联系,所以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精力常常不够,特别是在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下,有些教师所带学生比较多,根本就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甚至很少和学生见面和交流,对学生的指导固然缺乏。其次,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很少。在工科院校所开设的许多专业课程中都有课程设计,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差不多,毕业设计无非就是走形式和过场,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反正最终都会通过,它既不会影响毕业也不关系到以后的就业,所以学生们往往等到中期检查后或毕业答辩前几周才正式开始投入毕业设计,其质量自然无法保证。另外也有些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不够,他们觉得学生找工作是关系到他们一生的重大事情,如果不让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好像不近人情,特别是实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以来,学校和学院以及系部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要求上有所放松,投入时间也减少。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学校和院系双层监控体制
建立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制,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有力保障。[2] [3]因为毕业设计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具体实施来完成的,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如图书馆、计算中心、实验室以及校园网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学校和院系双层监控体制,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学校作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组织者,能充分调动校内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使学生和指导教师能顺利利用各项资源去完成毕业设计。学院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充当一个实施者的角色,很多具体的工作都是由学院来完成的。相对于学校来说,学院对毕业设计的具体情况更加了解,因而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也就能更加具体和细致,所以在毕业设计中应切实增强学院领导和系主任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监控力度。
(二)建立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科学、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是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和指导教师顺利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依据,它能使毕业设计完成得更加规范。近几年来,学校在原有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新的规范,使毕业设计工作条例越来越完善,工作过程越来越细化。它从指导教师的遴选、教师题目拟定、学生选题、开题、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分标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和评定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并对每一个阶段都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如课题审核标准、考核评分标准、答辩标准等,从而使综合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更加具体细致,有据可依。
(三)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和审查制度
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和审查制度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4]毕业设计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第一期生产实习完成后就开始,教务处会下达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知给学院,学院也就开始制订执行毕业设计的工作方案,一直到大四第二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成,时间跨度基本上是一个学年。在这期间学校组织教学督导团在学院的配合下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过程督查。在督查的每个阶段,都有检查的侧重点,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督查。前期重点检查指导教师的遴选、选题的质量、开题的情况,具体细化到检查其课题报表、任务书、调研任务书、开题报告等;中期重点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展,如查看中期检查表,中期自查表(学生和指导老师用)等;后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情况、评阅情况、答辩成绩评定情况、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选情况,督查其成绩单、评语、优秀推荐表和评阅书等。
[ 注 释 ]
[1] 钱志文,朱昳华.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122-124.
[2] 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74.
[3] 赵丽新,王建华.如何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成绩[J].中国教学与研究,2010(8):79-80.
[4] 李桂红.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6):28-28.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