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小学语用学习迁移

2015-05-30 10:48王霞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句式语文课程习作

王霞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重新定位为“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使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这里,我们发现新课标将“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简而言之,学语文的终极目标是学会表达。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语用教学,并在“迁移”一法上颇有用心。

一、寻找迁移之点

现在的语文教学都是以课文为凭借,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习得语言。那么,语文老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寻找语用教学的迁移之点。大体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寻找。

1.内容主题。虽然它不属于“语用”的形式方面,但是,为了学习文章的语用形式,首先必须学习文章的内容与主题,可了解作者是如何从一个角度上进行观察叙述的,还可确定“教”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构思、选取和安排材料等语用经验与规律。

2.篇章结构。就是课文的主线索。如,叙事性文章中所记叙事件的发展阶段,描述性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的几个方面,说明文中所说明的要点,议论文中所论证的分论点,等等。教师可以寻找“教”的抓手,使教学思路更清晰,一来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来有利于学生习作时对于篇章的整体把握的学习迁移。

3.叙写方式。如段落的结构方式果,总分、递进、转折、因果、并列等结构方式及其相应的变式也是学生进行段的习作时最行之有效的迁移之范本。

4.叙写方法。如说明文中的列数据、讲事实、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记叙文中的情节曲线叙述法,细节描写法,诗歌中的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5.用词造句。这是文章“语用”的微观层面。教师一要关注“新”,二要关注“好”。“新”指学生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或者虽然是学习过的,但用法有新的改变,意思有新的发展的词语,课文中新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句式;“好”是指词语虽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因文章语境的作用或作者特殊的使用,使它显示出特殊的韵味,从而充分表现出作者的“语用”智慧与言语风格或特征。

二、创设迁移之境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乐于运用口头文字语言。《鹬蚌相争》一课教学中,老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表演鹬蚌如何相争。在老师的引导下,两个孩子首先跟着课文的内容分角色朗读:“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接着老师劝鹬让让蚌,鹬表示不让,更固执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就会饿死!”老师劝蚌让让鹬,蚌表示不让,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高音量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干死你!”另一学生马上紧接生气地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饿死你!” 争执继续:“饿死你!”“干死你!”于是,不用再有老师的引导,两位学生“争”得更厉害了。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觉能找到相应的语句彼此相争,有来有往,语气动作也随之升级。老师再一次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看到他们争得这么厉害,你们有谁能对他们说上几句话,让他们停止相争吗?”于是学生们情绪都被调动起来。老师又适时提醒:“用什么话来劝解别人最有效?”用警世名言、用摆事实等等的一番交流后,学生们更是有章可循,纷纷执笔写下劝解他们的话。正是教师这样善于创设情境,才能使孩子们有表达的欲望。

2.创设平台,引导学生乐于运用书面文字语言。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提出,“出版和发表是学生们习作的首要动因。”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文字有很多很多人在阅读,才会促使他真正去习作,去写真实的东西。除去印编出版班级《作文周报》,网络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展示平台。教师还可以带动学生建立个人习作博客,让学生的作文得到师生相互点评,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老师还可以采用流动日记、手抄报等形式进行交流,不断地强化习作的动因,也就不断地引导学生乐于运用书面文字语言。

三、引导迁移之法

1.常规习得。运用迁移法,先让学生体会迁移之点的妙处。如诗歌教学《我有一盒彩笔》时,让学生找出诗句“我画透明的海洋,为了看清海底的宝藏。我画绿色的太阳,为了让夏天凉爽。我画结满面包的大树,为了永远消灭饥荒。我画小朋友长上翅膀,为了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接着让学生自已找到迁移之点。让学生找出这四句话中的相同点,也就找出了句式:“画 ,为了 。”接着让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理想。这样一来,学生说自己的理想时有句式可用,句式是学生找出来的,运用它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2.分层习得。教学过程中,运用迁移之法也会遇到障碍。如教学《王冕学画》时,本课一个教学难点是学习“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进行“ ,心想,要是 ,那多好啊!”句式训练。学生总是无法说清楚。一位同事提醒我:“既然一步达不到,我们可以分两步走。”于是,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在出示学生们喜闻乐见且能帮助说话的图片时,先让孩子们结合图片畅谈“要是 ,那多好啊!”再让学生在前面加上一个短句,这样分两步进行,果然攻克了难点。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语用之点是学编诗歌。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化难为易呢?我注意分两步走:第一步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去找找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发现时的兴奋心情,并在师生引读诗歌时让学生边读边注意你最喜欢的那个小节中感兴趣的词语、句子,为仿写作好铺垫;第二步让学生交流所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创编诗歌时言之有物。这样指导仿编诗歌也就水到渠成了。

语用迁移中的分层习得,就是一步做不来,就分两步走;两步做不到,就走三步。这样放慢脚步,反倒走得踏实,学得扎实,突破的一个个语用教学中的难点。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而在语用教学中,迁移一法不仅只是今天的微探,还应该会有今后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我将欣然前行。

猜你喜欢
句式语文课程习作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特殊句式
习作展示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