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克雷莫纳是一座改写了世界音乐历史的小城,小城诞生了史上第一把现代小提琴外,还出现了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里这两位著名琴匠,前者被誉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小提琴制作家,而后者制的琴,就连 “小提琴魔鬼”帕格尼尼也爱不释手。热爱音乐与古董的姐妹们,一定不能错过这里。
2011年,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于1721年制作的小提琴“勃朗特夫人”(Lady Blunt)以980万英镑成交,成为史上最贵乐器。这把小提琴重约400克,折合每克约40000美元,钻石均价则每克约50000美元——斯氏提琴并非贵甲天下,但的确堪比钻石。
天价提琴背后,往往有一串引人入胜的收藏史,皆因造工精致、音色精美的小提琴,历来都是王公贵族与演奏名家的追捧对象。“勃朗特夫人”曾属于英国大诗人拜伦之孙女安妮·勃朗特,因此声名赫赫,而鬼才作曲家帕格尼尼终生都在使用一把瓜内里制作的提琴,音色饱满有力,他亲切地称之为“我的大炮小提琴”。以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里为代表的五大琴匠家族,在小提琴诞生之初的17、18世纪奠定了克雷莫纳(Cremona)“提琴之乡”的地位。
零散盛开在角落的琴坊
来到克雷莫纳,一眼过去是意大利北部的罗曼式风格,截然有别于南部城市的热烈明快,沉郁的红砖建筑固然庄严,在漫天乌云之下却稍显萧瑟。幸好有提琴主题的橱窗展让我们振奋起来:琴铺橱窗比比皆是,儿童书店摆满音乐启蒙图书,甜点店橱窗的巧克力配有琴头形状的包装盒,明信片、瓷杯之类小提琴纪念品虽略嫌普通,但小提琴砧板、小提琴分解标本套装则教人不禁驻足。提琴文化,早已深入克雷莫纳的肌理。
那几日,适逢筹备中的小提琴博物馆免费开放,连下榻酒店的工作人员都不忘提醒我们前去参观。城中与小提琴相关的景点非常多。当地仍是小提琴制作圣地,除了有150家左右制作坊外,还有好些琴匠在自己家里制琴。这些提琴制作坊就像春天里的小雏菊那样,零零散散盛开在小镇每个角落。逼仄小巷入口处竖着一排提琴作坊指示牌,堪称城中最独特的风景。
依靠这些指示牌,我们找到了古琴修复与鉴定大师埃里克·波罗特(Eric Blot)的琴坊。作坊位于小巷深处一座古老的大楼内,大厅装饰着19世纪的壁画。埃里克于上世纪70年代从法国到克雷莫纳提琴制作学校求学,之后在此落地生根。先拜访埃里克,不仅因为他在业内大名鼎鼎,也因为他对克雷莫纳提琴业的五大琴匠世家的渊源了如指掌。
像斯特拉迪瓦里一样富有
五大琴匠家族中,最出类拔萃的当数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斯特拉迪瓦里生于1644年,一生孜孜不倦,从未停止寻求更完美的音色,直到90岁高龄仍有出品。他毕生制作了近1200把大中小提琴,当今仍有约650把流传于世。研究者称,无论是盲听测试,抑或音色分析都显示,斯氏提琴比其他名家出品更胜一筹。马友友、伊扎克·帕尔曼等当今著名演奏家也都以使用斯氏提琴为荣。
当地有句俗语,“像斯特拉迪瓦里一样富有。”埃里克告诉我,斯特拉迪瓦里的提琴在他生前就已很值钱,前来求他做琴的人络绎不绝,曾令他富甲一方。因为他光芒太盛,同城其他琴匠虽同样师出名门,也难免黯然失色,五大琴匠家族的其余四家后人,不得不远走他方,甚至穷困潦倒,晚景凄凉。
当地制造业一度凋零中断,然而,克雷莫纳的小提琴的名声,却没有受到影响。据埃里克说,“18世纪其他地方出产的琴,比如德国,到今天已朽不可奏,只有克雷莫纳的琴历久常新。”他的徒弟敲着一把古琴对我说:“经过300年的时间,木头已经不是木头,而是类似化石了。你听——”
确实,新琴敲上去,声音是柔软的,古琴却是咚咚的结实回响,所以古琴的音色特别干净通透,缺乏时间积淀的新琴则不可能有此效果。也只有克雷莫纳出产的古琴,由于特制漆的保护,木头还可使用。
斯式名琴在,琴坊已成商店
在克雷莫纳的斯特拉迪瓦里博物馆,我见到了被誉为“现存最精致的斯氏小提琴之一”的名琴Hellier。它被两根细丝悬空固定于玻璃展柜里,琴漆油亮,木色沉稳,木纹整齐清晰。细节尤其令人赞叹:完美对称的琴头,线条流畅的f孔,和谐精准的尺寸,琴框与琴头侧面的雕花,黑色缘饰上镶嵌的菱形与圆点相间的白色贝壳,处处展现着艺术品般的精致优雅。
在斯特拉迪瓦里一生中,如此精雕细琢的镶饰作品,只有10件。这把琴诞生于1679年,最初由英国贵族萨缪尔·赫里埃直接从斯特拉迪瓦里手中购得,其家族保存两世纪后,几经易主,辗转欧美,最终落叶归根,回到克雷莫纳的博物馆。
1937年,意大利正处于法西斯统治之下,一位位高权重的克雷莫纳籍政治家在家乡举办了斯特拉迪瓦里逝世200周年的纪念展览。展览完毕,他感到应该留下点什么,于是促成了克雷莫纳提琴制作学校的创立。如今在克雷莫纳有141家琴匠作坊;93位意大利琴匠中,有71位来自克雷莫纳本地。这些琴匠大多毕业于克雷莫纳提琴制作学校,埃里克和里卡多也不例外。
相隔几个世纪,克雷莫纳重振旗鼓,当年的大师们若泉下有知,可会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