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江
摘 要:生态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平衡。译者在翻译时要关照原语生态系统与译文生态系统的平衡。根据生态翻译理论,著名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在翻译文本的选择和处理过程中,做到了生态平衡与和谐。
关键词:生态翻译;葛浩文;文本
葛浩文,美国著名翻译家,是目前英文世界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数量最多的译者。他的翻译作品严谨而地道,使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中国作家莫言得诺贝尔奖后,作为莫言小说的英译者,葛浩文的知名度从文学翻译领域到社会领域迅速提升。十几年来,经他翻译、介绍的莫言作品逐渐被西方读者所了解、所欣赏。莫言获奖,葛浩文功不可没。中国小说走向世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译者起着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作用。中国当代文学被外界所了解,葛浩文的作用不可以忽视。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葛浩文曾经此次表述:“作者与译者之间,是一种不安、互惠互利,且偶尔脆弱的关系。”葛浩文不经意间对作者与译者之间关系的阐述,恰恰回答出一个深刻的翻译命题:“译者中心论”与“译者责任”间的平衡。
翻译生态学理论认为:翻译即适应和选择。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翻译生态环境因素所左右的选择活动。这样的选择发生在翻译活动的各个方面,存在于翻译过程的各个阶段。翻译的生态平衡论,最终依赖译者的适应于选择来实现。简言之,当翻译中过程难以实现的时候,译者要发挥主观的能动性与创造力,根据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做出各种选择和改变,自主对翻译文本进行移植。理想的译者,在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翻译生态圈,做出选择,平衡翻译生态链的每对矛盾。
生态翻译学认为:原语是一个文本生态系统,译语是另一个文本生态系统,两种文本生态系统均涉及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译者的任务就是做出选择,平衡两种文本的生态系统。文本的选择需要译者平衡个人喜好与外部需求的关系。莫言获得诺贝尔经后,中国一些作家相信:请葛浩文翻译自己的小说,就可以敲开西方主流阅读圈的大门,甚至可以获得一些国外主流文学评论圈的关注。如何能让作品进入葛浩文的视野?熟人的引荐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对于翻译原文文本,葛浩文有自己的选择。葛浩文表示:“有时是我喜欢小说的某些情绪、风格,有时则是出于某种直觉而选择。”“我只译我喜欢的小说。我不可能花几个月时间去翻译一本我仇恨的、不认可它的思想和文学趣味的小说,那样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除了个人喜好,销售市场和读者的喜好,也是译者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姜戎小说《狼图腾》的翻译,就是市场因素决定的。葛浩文已经选择翻译了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四十多部作品。
中国当代小说作品众多,如何选择原文文本,翻译成外国读者喜欢的译文文本并不容易。
葛浩文说:“我忠实地在为两部分读者服务,这一信念推动我兴致勃勃地将中国作品译成易读、易懂、易找到销路的英文书。”对于葛浩文的翻译,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评论。文学和翻译界人士多数认为:葛浩文对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文学翻译完美无缺,没有这样优秀的翻译家,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时间会更加漫长。另一种观点认为: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的喜好为标准翻译中国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思想。中国人的形象在欧美人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以市场和读者为导向的思想,会加深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进一步误解与扭曲,还会使中国文学离着所谓的世界中心越来越远。
生态翻译学追求翻译系统的动态平衡,多样统一。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社会行为,应该以译者为主体,同时规约译者的道德行为。从广义文本的生态平衡角度看,葛浩文的翻译,无论文本的选择,还是文本的处理,都致力于保持两种文化背景下,忠实于原文作者与迎合译文读者的和谐统一。仅就语言生态平衡而言,译文保证了原文与译文的词义平衡,句意平衡,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平衡。葛浩文并没有刻意选择贬低中国人,揭露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性中的丑陋与恶习的作品。葛浩文选择了当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家的作品,如果一概而论,认为所有这些作品有损于中国人的形象,只能说明,中国当代小说家的价值取向有问题。
在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葛浩文也做到了“忠实”与“移植”的和谐统一。
翻译莫言和姜戎的小说时,葛浩文对小说做一些必要的压缩去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了照顾外国读者,《狼图腾》删除了原文中的引用按语,加注了很多注解,使波澜起伏的故事紧扣心弦,更加小说化和故事化。比中文版更加的酣畅淋漓和回肠荡气!葛浩文多数译文对原文的改动很节制,绝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对原著作大刀阔斧甚至几乎重写。莫言小说《四十一炮》和《檀香刑》的翻译几乎没有改动,原文翻译。
参考文献:
[1]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Howard Goldblatt. Wolf Totem [M]. 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