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省心的老爸老妈

2015-05-30 10:48:04欣欣
健康之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张睿保健品保姆

欣欣

张睿的妈妈:越老越迷信

张睿的妈妈是退休干部,70年代的大学生,高知女性,可退休以后,张睿经常为妈妈的无知而吃惊,尤其是在对待保健品这件事上。世界很大,退休的妈妈有很多的时间去看看,张睿也鼓励妈妈到处旅行,退休者2年来,她远远近近,已经去过5个国家,除了欣赏美景和风土人情,每次回家还会带回来一大包保健品。价格昂贵不说,张睿害怕的是这些保健品起了反作用。例如,从韩国带回来的人参精华,据导游说有降血糖的作用,可张睿一尝,那甜度绝对不是糖尿病患者能承受的。可妈妈不听,说这么贵,肯定有效果,结果喝着喝着血糖果然高了,最后只能束之高阁。后来又去澳大利亚买了一堆保健品,妈妈信誓旦旦地说,那都是世界知名实验室研发出来的产品,可张睿并没有在网上查到导游所说的那个实验室。妈妈去日本,张睿千叮咛万嘱咐,回国时仍然是一堆保健品。妈妈说,她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是健康,万一有用呢?

虽然张睿的妈妈注重健康,可又怕去医院。有段时间她老说头晕,张睿怕有心血管疾病,劝她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可妈妈就是不去,说年纪大了有点毛病很正常,医院人太多又脏,不爱去。另外,她还听信偏方。例如,谁说喝个什么汤能降血压,按摩哪个穴位能够治头晕,她都会照做。张睿,平时的保健替代不了医生,真有不舒服还是应该去医院,正规治疗和日常保健并不冲突。说急了,妈妈还冲张睿发脾气,说你懂什么,老年人就是要靠调理,天天吃药才不好。张睿说,你那都是老观念了,现在中医院还讲究中西医结合。最后母女俩闹得不欢而散,妈妈就是觉得张睿在故意跟她唱反调。

最近,张睿的妈妈迷上了微信,说要与时代接轨,免得张睿老说不与时俱进。可每天都在微信里转发一大堆没有根据的养生法,有时候还会转发一些社会谣言。张睿每次跟她辟谣,说这个新闻是假的,那个不科学。可妈妈还是更相信网上的说法,总觉得女儿说的怎么能比得过人家发表的东西呢?妈妈不仅要在微信发这些东西,还逼着张睿必须回复,否则就觉得张睿在故意忽视她。张睿烦不胜烦,如何才能让妈妈重新变得理性和有分辨能力呢?

? 专家点评:不认同自己的现状

如果老年人用年轻时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现在的世界,那自然就会产生误差。老年人岁数大了,身体难免有病痛,由于是日积月累的病痛,所以疗效肯定不如年轻时那样,一用药就可痊愈。而且治疗起来疗程长,见效慢。这时老年人应该摆正心态,在积极治疗病痛的同时,也要承认由于年事渐高,身体状况转差,治疗的效果肯定会打折扣,要做好与病痛共存的思想准备。但是有很多的老年人却不认同自己的现状,总是幻想还能像年轻时一样,有病了,通过治疗就能完全恢复。所以正统的医疗手段一旦达不到,就开始去找“偏方”,或其期望保健品能够达到药物的效果。没有必要反对老年人买保健品,但应该让他们知道保健品无法取代治疗,对不熟悉的保健品,不妨询问自己的医生是否可以服用。

微信作为新兴的社交方式,简单易学,为很多老年人所喜爱。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微信最大的缺点就是海量信息的背后是真实性无法保证。现在的老年人是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那时的新闻是严谨的,真实的。所以很多老年人还抱着非常信任的态度来看待微信,对微信的信息也是坚信不疑,因此不仅自己相信,而且本着善良的天性,也转发给朋友们,希望朋友们也能获益,殊不知,这样的转发也许就和朋友一起上当受骗了。

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与其抱怨,子女不妨帮助父母适应这种改变。不要粗暴地给他们“老糊涂了”“不辨是非”的审判,而应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新的知识,这也增加了父母子女之间的话题。

杨倩倩的妈妈:别人家的孩子更好

杨倩倩最近跟交往了5年的男友分手了,遭到了妈妈的连续轰炸。其实妈妈以前对杨倩倩的这个男友并不满意,认为他是外地人,以后过年过节肯定麻烦不断,可如今杨倩倩已经29岁了,这时候分手在妈妈看来十分不理智。杨倩倩的表姐只比她大一岁,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这简直就是杨妈妈的心头痛,所以近一两年转换方向,开始催着女儿结婚了,可结果却是一切归零。妈妈一天到晚都在杨倩倩跟前说,她哪个朋友的孩子刚结婚了,哪个姐妹的孩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哪个同学的孩子都二婚了,然后开始催着杨倩倩去相亲。杨倩倩终于烦了,说自己暂时不想谈恋爱,这一年想好好工作,现在正是升职的关键时期。

说起杨倩倩的工作,妈妈也有很多牢骚。杨倩倩的大学好友留校当了老师,不仅体面,还有寒暑假,以后孩子还可以上大学的附小、附中。反观杨倩倩,在一家外企当白领,虽然工资比大学教师要高很多,可忙得脚不沾地,还经常出差,现在没时间陪父母,以后也没时间陪孩子老公。每次一说到这位好友,妈妈无比羡慕地说,当时让你继续考博士,你非得找工作,不然你肯定也能留校当老师了,哪用像现在一样经常加班。杨倩倩挺喜欢自己的工作,可也免不了偶尔跟家人抱怨几句太忙或者哪个同事不好相处,听在妈妈的耳朵里,这都成了她自作孽不可活。

其实杨妈妈以前不这样,杨倩倩从小到大都是好学生,从不让她操心,中考、高考、考研,杨妈妈从来不用督促她复习,连家教都不用帮她请。朋友、同事都羡慕她生了这么一个懂事聪明的女儿。可这几年,杨妈妈动不动就拿杨倩倩跟别人比,老觉得杨倩倩的人生不对,要是像谁谁谁那样就好了。杨倩倩有时也想,难道我真是越活越不如别人了吗?可看看自己现在的生活,她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她现在最大的烦恼是,妈妈到底怎样才能重新相信自己呢,如何才能够让妈妈也偶尔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呢?

? 专家点评:岁月催发了潜伏问题

其实很多性格特征在人年轻的时候就存在,老了以后只是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很多顾虑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了,或者岁月催发了性格上的特点。例如,杨倩倩的妈妈是典型的A型行为人,A型行为人的特点就是完美主义、爱比较,什么事情都与别人比,而且一定要自己比别人好才肯罢休。再有就是脾气急,遇事不能冷静分析,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她的这种性格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到了最近,女儿才注意到而已。

在倩倩小时候,妈妈并不是不比较,而是自己女儿学习成绩比别人强,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地方,所以妈妈很开心。但长大后,工作、家庭和生活十分复杂,不能像小时候的成绩一样来简单地排位了,所以妈妈总是很容易从某一方面找到女儿不如人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女儿的人生换个样,妈妈可能仍然会觉得没有别人好。所以没有必要因为母亲爱比较而感到失措和茫然。

与这种人格的妈妈相处,女儿不妨多注意“情感”上的表达,不要给妈妈物质比较的机会。不论什么样的妈妈,总是希望儿女幸福快乐,所以要努力激发妈妈的同理心,在沟通中告诉妈妈自己怎么样才快乐,怎么样会难受,相信这比“我的工作赚钱多”“我马上就要升职了”更能打动母亲的心。当然,子女也要理解父母,人年纪大了,就会唠唠叨叨,他们焦虑了,用唠叨的方式就能缓解一下,所以要允许他们唠叨,不要当真和妈妈生气。

陈涵的爸爸:对保姆挑三拣四

陈瑀涵的爸爸去年有过一次小中风,恢复得不错,就是走路不太方便。妈妈已经去世,陈瑀涵不放心爸爸一个人住,几次三番要他搬过来,可爸爸不愿意,说自己在大院里住了大半辈子,不想离开这些老邻居。于是,陈瑀涵只能请保姆陪着爸爸。最开始,陈瑀涵为爸爸请了一个男护工,这样比较方便。可爸爸嫌弃那人做饭不干净,平时只让那人买菜,收拾屋子和用轮椅推自己外出,做饭和洗衣服还是自己来。过了一个月,爸爸觉得这个护工请得十分不划算,每次都在陈瑀涵面前说他又懒又笨,还不如自己一个人住省心,最后终于如愿辞了护工。哪知道,过了一个星期,他就在厕所里摔倒了,只好打电话把正在上班的儿子给叫回来。

第二次,请了一个擅长家务的女性保姆,只是白天过来,晚上回自己家。可爸爸还是不满意,说那女的没事儿就到院子里跟其他的保姆一起聊天,做饭干家务也马马虎虎。陈瑀涵一问,保姆说自己只是买菜回来的时候碰到隔壁的吴姐多聊了几句,被阳台上的陈爸爸看到了,一回来就挨了一顿劈头盖脸的骂,自己觉得委屈。如此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贪污菜钱什么的,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陈瑀涵本来还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父亲,可有时候在饭桌上,那保姆多夹了几块肉爸爸就不高兴,又觉得自己父亲的脾气是有点大。最后爸爸居然说保姆在饭菜里下毒害他,闹得不可开交,保姆表示自己伺候不了,主动走了。

现在,爸爸的血压有些反复,陈瑀涵实在放心不下,终于说动他过来与自己一起住,等病情稳定了再搬回去。陈瑀涵的孩子刚1岁,请了一个育儿嫂专门照顾孩子,本来岳母白天过来帮忙看着,现在爸爸来了,白天就由他看着。育儿嫂只管带孩子,不管其他家务,所以陈瑀涵两口子的饭都是自己做,衣服也自己洗。由于爸爸身体不好,陈瑀涵给保姆加了工资,说好白天帮爸爸做一顿饭和一些琐碎小事儿。可爸爸根本无法理解育儿嫂专门带孩子的事,觉得我家出钱请你了,怎么还要我儿子媳妇自己做饭,整天对她阴阳怪气的。现在要请一位让人放心的育儿嫂不容易,陈瑀涵很怕爸爸把人家气走,总不能他或者妻子辞职在家照顾这一老一小吧。为什么爸爸就不能体谅小辈的难处呢?告诉他现在的护工和保姆又不是旧社会的佣人,就是合约关系,要学会尊重别人,他怎么就无法接受,还说陈瑀涵窝囊呢?可爸爸以前在单位对待下属也是多有体谅,不是这种不通情达理的人啊。

? 专家点评:疾病改变人的性格

生理上的疾病会改变人的性格,甚至诱发心理上的疾病。人老了,容易生病,心理自然也容易出现问题。不妨把心理上的变化也当作疾病的症状之一,老人自己也正受其折磨,所以不妨更有耐心。

陈瑀涵的爸爸也是这种情况,从介绍来看,他以前并不是这么苛刻的人,对下属也是多有体谅,那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呢?是从他小中风之后,尽管恢复得不错,但走路不稳了,说明中风使爸爸的大脑受损了。我们知道,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因此,大脑受损,心理也会受到影响。而且携手走过大半生的老伴儿也离开了,会给独自生活的陈爸爸造成心理上很大的创伤,即丧偶的创伤。身心都受到创伤,所以爸爸才像现在这样,出现了一些老年精神病性的表现:他变得自私了,保姆与他人多聊几句,多吃几块肉,爸爸都不高兴;他开始敏感多疑甚至有被害妄想,担心保姆在饭菜里下毒。这些都是病态的,需要陈瑀涵带着爸爸去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请专业的医生来帮忙。

所以,对于性格变化很大的老年人,家人要多留心观察,千万不能简单地责怪老人,要想到有可能是老年性精神障碍,要去专科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张睿保健品保姆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保健品知识ABC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39:36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 07:14:26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36
在保姆家午睡
The dilemma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contemporary life
哇,咪咪虎当保姆了(!上)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Wechat, life in our Palm
我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