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主人公的伦理选择之路

2015-05-30 17:43雷娇娇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伦理选择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

雷娇娇

摘 要:作为一个伦理悲剧,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用他擅长的心理描写手法以书信的形式写出了一位女子对一位并不熟识的作家无私的爱与无畏牺牲的悲剧故事。本文认为,女主人公的书信是对正常伦理秩序的控诉,对自我伦理身份的声讨。小说以女主人公的离世为终结,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诉求和公正待遇的向往。

关键词:茨威格;伦理选择;陌生女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的代表作。文中用细腻的手法以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幸的是这是个单相思的故事。故事中女主人公从十三岁起就单恋隔壁的男性作家,其一生也在极度狂热的单相思中度过。在和作家的三夜春宵后悄悄生下一子,作为爱的延续、生命的全部。命运的不公,流感夺去了幼子的生命,女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爱了一生的作家写信,告知他关于她的所有爱意并且无怨无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爱的艰难、活得也艰难,反映出资本主义时期人与人关系的非正常化。文本试图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探寻女主人公的伦理选择之路。

一、复杂的伦理环境

女主人公父亲早逝,常年穿着孝服的母亲是个贫苦的会计员。女主人公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到处蒙着灰尘、结着蛛网、散发着霉湿味的地窖”。没有见到作家前女主人公已经被“一种富有、独特而神秘的光环深深吸引”。因为光是他的男仆比较之她接触的人已经是那么与众不同,是个“上等男仆”,“他总是轻声细语地、冷静地、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神气指挥着全部工作”。在这种父爱缺失、物质贫乏的环境中,女主人公在未见到作家前所观察到的物质生活有种莫名的崇拜和羡慕。

二、女主人公的伦理选择

自我身份的确认是人们确立伦理观念的前提,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所著《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指出“身份是同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身份的改变就容易导致伦理混乱,引起冲突”。小说伊始作者就展现了女主人公是个在不和谐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孩子,在面对来自不同阶层的作家时心生爱意,从搬离母亲和继父后女主人公做的种种伦理选择和自我伦理身份的变化,最终导致了人生悲剧的发生。可以说,女主公的伦理选择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

女主人公对作家的迷恋已经到了疯狂的态度,她把她所有分散凌乱的全部感情。为此,她常“如饥似渴的念书到深夜”“近乎倔强的毅力练习钢琴”“偷偷的见了一个你进门之前扔掉的雪茄烟头,把他视为圣物,因为你的嘴唇在上面接触过”。她费尽心思终于迎来了和作家的了美好一夜。“我当时感到了怎样的陶醉、怎样的迷乱、怎样的疯狂、痛苦的、几乎致命的幸福啊!”、“是我自己挤到你的眼前,扑到你的怀里,一头栽进自己的命运里。” 女主人公做了她认识这个作家后的第一个伦理选择。

文学伦理学认为“从伦理上解决人的身份问题,不仅要从本质上把人同兽区别开来,而且还需要从责任、义务和道德等价值方面对人的身份进行确认”。在成为母亲后,女主人公选择了卖身,卖给帝国伯爵、富商等,为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远离陋巷的垃圾,远离霉烂不堪、卑劣低俗的环境。为了就是作家的另一个自我——作家的孩子。女主人公由少女变成单亲妈妈,在变成别人的情妇,这是女主人公的第二次伦理选择。

“我的孩子昨天死了”,这样类似的表达在文中断断续续的出现了8次。相依为命的儿子的“一夜之间他就残忍的撇开我去旅行,而且永远不再回来”让她觉得世间的冷清,“世界上在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感到孤独更可怕的事情了”,预感生命的终结,女主人公写下了这封信,寄给“我的亲爱的、和我素昧平生的你”,要让作家知道“我的一生始终是属于你的,而对我的一生你却始终一无所知”。这是女主人公她人生悲剧里面的第三个伦理选择。

她的第三个伦理选择实则是对爱的渴求以及孤独者想倾诉满怀的悲情。她极度的渴望被他认出来,“我不知道,是你终于、终于要认出我来了呢”,认出他的不是作家而是他的老仆,为此女主人公“”恨不得跪倒在他的面前,亲吻她的双手”,女主人公如此简单的要求都没有被实现。

波伏娃曾指出,“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两个自由人彼此的了解和认识上……任何一方都不应放弃因为自我而造成的改变,因而任何一方都不会遭受摧毁……爱情要彼此给予然后去丰富两人共享的世界……”。茨威格以一个悲情的小说来告诫更多的人,真正的爱情是共同的付出和努力,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幸福,也是由此故事来唤醒资本主义里冷漠的人际关系,避免重蹈覆辙。走出混乱,回归秩序、平静和爱,这或许就是作者通过这部小说的书写表达的对人类未来的期待。

参考文献:

[1](奥)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吕丽,吴凤颖.解读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第27卷第5期.

[5]肖英.《名作欣赏》.2010(06):107-108.

[6]虹.羞怯与自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中国式表达[J].电影文学,2005(08):3-5.

[7]张连桥.自我救赎与伦理情怀—《布朗德》中的道德困境与伦理选择[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1):39-45.

猜你喜欢
伦理选择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解读凯特·肖邦的《暴风雨》
试论《海蒂》中儿童的伦理选择与成长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小说到电影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改编缺失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宋丽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