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二军
摘要:闻立鹏在讲到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时,指出要想保持文化的兴旺,“仅仅不怯于受是不够的,要真正勇于受。”
关键词:传教士;西洋美术;油画;透视法:澳门
西洋美术是伴随着西方宗教传人中国的。西方传教上将天主教带来中国,传播宗教思想,同样带来的还有天主教的艺术。有推断说,西洋美术在唐元时代即随景教传人中国,但美术史上常见的关丁西洋美术在中国的传播的观点是从明代天主教传人中国开始。当时西方一些耶稣会传教上在远赴东方的传教过程中,也把西洋美术传人了中国。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美术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和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的交流逐渐发展的。
对丁西洋美术传人中国的开端,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说法是1581年意大利传教上利玛窦带了一批宗教绘面到中国后,随着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西洋绘画逐渐发展起来。康熙时期,皇帝邀请郎世宁、艾启蒙等传教上来到皇宫,并安排人向传教上学习油画,但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枪炮打开,东西方美术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中国坊间的画馆、画坊也开始兴起对油画的学习,并且绘画技术也在逐步提高。16世纪至19世纪,这一时期的中国西洋绘画学习者艺术文化修养不高,因此中国的西洋绘画仍停留在技术层面,比较重视材料T具和技术的使用和学习,并没有建立油画应有的文化氛围;20世纪初到“文化大革命”前,很多中国画家到英、法、日等西方国家学习绘画,回国后传播西式美术教学方法,中国的油画艺术才由技术层面的学习逐渐提高到了精神和文化层面,并试图实现中国画与西洋绘画的结合,其中比较著名的面家有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庞薰琴等人;五四运动后,由丁宣传的需要和油画这种善丁叙事和写实的特点,成为当时中国美术的主题创作形式。
随着西洋美术在中国的传播,西方透视画法也开始广为流传。意大利传教上利玛窦来到中国,同时带来西洋透视画,此后,西洋透视法绘画作品大量被传教上带来。例如,书籍插图和版画等。这些画很快在中国某些范围流传,有些被改为木刻画刊行。
利玛窦和中国学者徐光启于1607年共同翻译的几何学名著《几何原理》出版,成为中国人接受和学习西方透视法的标志和理论基础。徐光启认为几何学对绘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几何学是透视学的重要基础,事实上,中国绘画在此之前没有同数学尤其是几何学结合,使得中国没有发展科学的透视学原理。
西方绘画的透视学在中国的传播也离不开中国在各种图示法,如正投影、轴测、透视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水平,也得益丁统治阶级的爱好与提倡,以及明清有识之上对西方科学的兴趣。
学术界这样的结论:“西洋美术传人中土,盖亦白利玛窦始”。利玛窦来到中国,首先是丁1582年到达澳门,而直到1602年才进入北京城。但其实在利玛窦到澳门之前的三、四十年间,已见到西洋美术在中国传播的事实。
事实上在利玛窦来到中国之前的30余年间,西洋美术已经传人宁波地区的双屿,香港地区的大屿山及澳门。其中,宁波地区的双屿与香港地区的大屿山虽然也是西洋美术传人中国最早的地方,但由丁各种原因,均未成为西方天主教进入中国的根据地,因此也没有发展成为西洋美术传人中国的发祥地。而只有澳门的西洋美术快速发展,并向中国大陆地区迅速传播。
在利玛窦之前已有一位传教上进入澳门,其名为龚萨雷斯,并且从1556年开始在澳门建了两座教堂。后来澳门建起多座教堂,却只有很少圣像及宗教画传人澳门,以致宗教绘画成了稀缺品。直到1582年利玛窦来到澳门,带来了大量西洋宗教绘画,才暂时解决了澳门众多教堂对宗教绘画的需要。随着天主教在澳门的进一步发展,培养本地绘画人才以解决对宗教画更大的需求成为现实。
之所以利玛窦被认为是西洋美术传播的重要人物,是因为1582年随利玛窦一同来到澳门的有一位意大利画家尼阁老,他对西洋美术在中国的传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尼阁老来到澳门后画了一张油画《救世者》,这是西洋人在澳门画的第一张油画,也是在中国境内画的第一张油画。第二,尼阁老来到澳门后即创办了一所面校,开启了澳门西洋美术教育乃至中国西洋美术教育的先河,为澳门培养本地绘画人才。尽管尼阁老来到中国后的第二年就去了日本,但紧随其后相继有西洋艺术家来到澳门画校,传播西洋艺术。
尼阁老是澳门美术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从日本回到澳门后,继续经营他的美术学校,直到1626年逝世。在此期间,由丁他和他的学牛的努力,进一步推动了澳门以及中国西洋美术的发展。还有一些随尼阁老来到澳门的艺术大家,也都表现得异常活跃。1603年澳门所建的圣保禄教堂的西方艺术风格就非常明显,这与尼阁老的西洋美术教育是不无关系的。
由于澳门美术学校的创办,培养了不少西洋艺术人才,再加上一批日本、欧洲、东南亚的西洋美术画家来到澳门学习、工作,出现了澳门美术史上人才济济的盛况。建丁1637年的“大三巴牌坊”正是这一时期澳门艺术创作繁荣的印证。
从16世纪中叶开始,西洋画传人澳门,到16世纪下半期,西洋美术在澳门获得广泛传播,并通过西方传教上逐渐传播到内地。17世纪初,澳门更成为了西洋美术的传播地,这里有大量的西方画家居住,而且有更多的中国画家在这里成长,为传教活动创作宗教绘画。
世界上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艺术都有自己的特色,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不能对外界封闭,故步白封,因为如果这样,就会与其他文化相隔绝,从而丧失自我发展和更新的机会。中国本身就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文化也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闻立鹏在讲到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时,指出要想保持文化的兴旺,“仅仅不怯丁受是不够的,要真正勇丁受。”笔者认为,只有勇丁接受和学习优秀的、好的文化、艺术,再经过白身的吸收和融合,才能使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在中国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