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奇观 三斗星砚

2015-05-30 10:48陈国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房四宝歙砚北斗七星

陈国源

在浩如烟海的砚林中,唯名砚、奇砚、珍砚难求。然,最称奇、最珍稀的砚,要称“北斗七星”砚了。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专家张淑芬女士称:“古来文人以砚为宝,而文人中大藏砚者又以砚中极品斗星砚为宝,其理何由?上应于天,下合于地,中不和于凡品,斯为其宝。”

“北斗七星”砚之所以珍稀,就在于“天地妙合”。端砚之“眼”,歙砚之“星”,自然相连似天上的斗星,使天地之间莫名巧合。正所谓:“天既成像,地亦成形,一融一结,妙合而凝”,符合古时天地合一的思想观念。古人把掌天文、判吉凶的神,吸收进道家文化中,把北斗七星称为“天罡”,将其崇尚为天上最至尊的神,认为它在所有天象星辰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六千年前,少数古人甚至认为天的中心即是北斗七星所在的位置。既然北斗七星在天上至高无上,那么“北斗七星”砚在人间自然极为珍贵了。

“北斗七星”砚之所以珍稀,还在于极其稀少。在中国1400年的石砚文化史中,有关斗星砚的文献所记仅有三例:

宋人何远在《春渚纪闻》中记载:歙州(今安徽歙县)有位姓汪的富人,一天傍晚因山洪暴发,移住在山上一位砚工房内。是夜,他发现睡的床下有块垫床石发出异光,十分惊奇,便取走这块石头,并请人制成砚。只见砚石上“涵金星七,布列如宿状,辅星在焉,因目之为斗星砚”。更奇的是,富人自得此砚后,家业更加兴旺,富人视之为镇家之宝。此砚,后因方腊起义而亡失。这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方北斗七星歙砚。

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集》中曰:“端石有眼,眼中有晕或六七眼相连排,星斗异形。”他在《纸墨笔砚》中又云:“天生之石,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为世之珍。”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称道:“若余所砚所有百方,皆名砚也,不能一一悉记,举其可宝者言之。如端溪天成七星砚、绿端石砚、玉兔朝元砚……此皆砚之极少而至精妙者。”高濂在书中还附了七星砚之图形,以“共海内鉴家赏之”。图右侧有文曰:“此为黑青端石,上有七眼,列如七星……名曰‘天然七星砚……”据藏砚界流传,此我国明代北斗七星端砚,现为日本政界著名政治家绵贯民辅先生所珍藏。

上述所列我国历代文献有关“北斗七星”砚的三处记载,又具体介绍宋、明时各有一方北斗七星砚。其中宋代斗星歙砚早已亡失;而明时斗星端砚,也流落在异国他乡。真是悲哉!难道一千多年来,在中华大地上绝无仅有的就此两方“北斗七星”砚吗?!可贺可喜的事,《中国文房四宝》杂志于1997年第1期上,署名《光明日报》记者姚小平题为《砚苑放奇光——访斗星砚收藏者张雅宗》一文中,介绍北京藏砚家张雅宗先生于当年10月由“北京名砚斋”在皇史宬正殿举办的砚展中,喜获歙石北斗七星砚;该杂志又于1999年第1、2期合刊中,刊载了署名为金鹏著《天工巧作北斗佳砚》之文,报道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所珍藏的清代北斗七星端砚。在此,笔者也向藏砚界同好介绍本人所珍藏的二方北斗七星端砚。

1997年11月29日,我在东琉璃厂“文房四宝堂”店中购得一方端溪坑仔岩云蝠砚。此砚长21.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当时我虽觉得此砚不大,但石质细腻,石眼较多(正面9颗,背面12颗),明媚动人。在家把玩时,意外发现在砚中左部的云蝠里有8颗眼,其中7颗按“北斗七星”排列,活龙活现,令我惊奇异常。

今年元旦过后,我去西琉璃厂“古籍书店”,遇见在此设摊售砚的朋友罗建强。罗先生向我介绍了柜上几十方端砚后,又从柜里捧出二方珍藏的砚,其中一方为山水坑仔岩砚。此砚体大(长35厘米,宽21厘米,厚3厘米),且山水雕工精细,眼多圆正,晶莹可爱。我捧在手中观赏时,忽然发现砚堂中的四颗活眼与砚额上的三颗活眼,奇巧形成一个“北斗七星”,令我一震,于是欣然买下此砚。回家后我又细细欣赏,来回把玩,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我在砚的18颗眼中,又发现了两个“北斗七星”,让人最最叫绝的,一砚竟有连环三个“北斗七星”,真是人间罕见,旷古奇观,天意厚待于我矣!现刊登砚照,供同好共赏,岂独我一人之乐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北斗星也不再神秘了。它犹是在夜空北边排列成斗状的7颗亮星,属于大熊星座。七星各有其名,以次排列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而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叫“斗魁”,又名“璇玑”;玉衡、开阳、摇光称“斗杓”,即斗柄。北斗七星常被人们用来观察方向、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文房四宝歙砚北斗七星
凝望北斗七星
文房四宝
走近文房四宝
恒星
北斗七星
文房四宝
从歙砚到贺兰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
以砚为生 与砚相伴—六砚斋主人凌红军自述
河北省首届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