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的是
海水也是一片陆地
并以波浪的形式存在
我更没想到的是
世界上最美最天然的花
是鼓浪屿的风鼓起来的
并以石头的形式绽放
我终于梦见了它们
浪花互相依偎的情形
突然间,我在梦的最深处
听见了歌声,那美妙的旋律
顿时把我吸引
同时迷住我的还有
那一堆堆闪着白光的鱼骨
是谁在它们的身上发现了美
又是谁在鱼骨中听见了美妙的旋律
当梦想变成了现实
我终于梦见了那个人
那个在梦中驱赶鱼群的人
他借助大海的呼吸生存
又以梦的形式旅行
缘于厦门市委统战部组织的一次活动,我幸识了鱼骨画家林翰冰。
“我是曾经几次差点死去的人。”当林翰冰说出这话时,我被震住了。“有几次,连身边的人都以为我死了。” 可见他曾经经历过的苦,仅这两句话足以概括。每个人生都是一部书,各人有各人的难处和精彩,真是如此。有时候,认识一个人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也不需要了解很多方面,只需认识其某一点就够了。认识林翰冰,只要认识他的鱼骨画。
提起鱼骨画,他一边对我忆念过去一边垂泪。能够走出这条路,实在太曲折太艰辛了。不过,现在的林翰冰很感谢生活,感谢过去曾经遇到过的一切困难和不幸,正是因为有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才有今天的鱼骨画。也正是因为有了鱼骨画,才让他的人生出现转折点并有了新的追求。了解林翰冰的人就知道,确实是鱼骨画让林翰冰复活了,并让他的生活开始充满诗意。然而,我始终认为,能够说出以上这种话的人,必须是曾经经历过或走过来的人。同样的道理,只有真正懂得生活和人生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这段话中的不容易。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真理。
林翰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福建平和人,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从小他就热爱艺术,喜欢画画,喜欢幻想,考上艺校后,便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
1989年,艺校毕业后,也许是命运安排,本来梦想搞艺术工作的林翰冰没有进入艺术类单位,而是进了鼓浪屿上的一家高频设备厂,当上一名普通的工人。两年后,鼓浪屿搞旅游纪念品开发,他的艺术才能受到赏识,他于是被调出那家设备厂,到胶木电器厂去开发旅游工艺品。五年后,这家企业因效益不好而解体了,林翰冰又成了艺术的流浪者。之后,他辗转不定去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但他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挚爱。平时,或写字,或画画,或搞工艺品开发,甚至搞一些艺术化的小发明,就这样度过了好几年艰难的时光。
天造万物,自有各自因缘。谁能想到,就是平常人们吃剩的鱼骨救了林翰冰,并成就了他追求艺术的梦想。“美在于发现”,这是先哲总结出来的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林翰冰对鱼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发现,用鱼骨创作出来的画竟然有一种无以言喻的美。那天,他跟人一起用餐,点了一条桂花鱼,吃完鱼后,他用筷子夹起那鱼骨头来看。那是桂花鱼的嘴巴,当鱼肉都被吃干净之后,鱼嘴骨的形状清晰地呈现出来。突然,灵光一闪,照亮了林翰冰的内心。“好美啊,这骨头真像是一个美丽少女在拉小提琴啊!”就这样,林翰冰入迷了。四年后,他在厦门鼓浪屿创办了第一家鱼骨画馆,从而开始了他的鱼骨人生。
“遵其意,保其神韵;仿其型,保天然美;画随骨,不失特色。”这便是画家林翰冰创作鱼骨画最基本的要诀,也算是秘诀之一吧。有时候,对艺术的领悟就来自对生活的观察,而摸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条创作的心路。刚开始时,林翰冰为了创作鱼骨画,曾经一个月买下几万元的鱼,而这些鱼不仅让他和家人吃怕了,也让身边的亲友们吃怕了,见到他常常是谈鱼色变。有时,他只好将鱼肉加工成肉松,再送给那些为他收集鱼骨同样吃怕了鱼的亲友们。此外,他还不惜花重金大量收集鱼骨,只要没收集过的鱼,不知道鱼骨长什么样,再贵也要买下。为了得到更多的鱼骨,他到处联系酒楼、大排档、鱼类加工场等进行鱼骨回收,近则老家漳州沿海一带,远则甚至大连海南,他将托付别人为他收集的几十种鱼骨,经过脱肉、净白、去腥等12道工序,能够迅速归类还原成不同的鱼。
对于一个鱼骨画家而言,“鱼骨虽小,乾坤可大。”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达到的一种境界。废物与珍宝似若天涯,亦是咫尺,其在于发现与创造。林翰冰说,厦门人最常吃的鱼中,水尖鱼的骨会有一对鸳鸯和一对凤凰;野鳗鱼全身都是刺,可用来做蝴蝶的触角;西宫格鱼骨则可做花卉、叶子和果实;丝丁鱼则骨头太软,不能做鱼骨画;鲨鱼也比较难。第一次听见这样的高论,真是大开眼界。不过,林翰冰也会卖关子,他说,鱼骨头利用率最高的数某种淡水鱼。话说至此,他的脸上滑过一丝狡黠的自信和神秘,他故意这样说,至于是哪种鱼就不明言了,也算是一种商业机密。此鱼骨里会有三对“小鸟”、两对“人物”,还有老鼠、猫、狗、猪、羊、猴等,另外鱼鳞则可制树干与枝叶,硬的鱼鳍可做树枝,软的做树梢,极尽利用,几乎全条鱼都是宝贝。艺术家有所保留创作秘诀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林翰冰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他毫无保留地畅谈自己创作的灵感和体会,包括经验分享。他说,在创作过程中要尽量将鱼骨保持“原生态”,只要能表达出意境,就是一幅美好的作品。其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外乎爱护与奉献,在生态环境日渐劣势的今天,林翰冰一眼就能从鱼骨中透彻断定该鱼是生活在什么水域,倘若鱼骨颜色发黄,骨质会略带斑点,并且骨头出现奇状,那么一定是曾被长期污染。他曾创作了一幅题名《渴》,就是融入了作者对环境污染的忧虑,借此引起世人的警醒,提倡环保,人人动手,美化家园。艺术的良知往往产生于瞬间创作的灵感,又贯穿于整个过程中。人品决定艺品,艺品决定作品,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样的鱼骨创作什么样的作品,似乎是命定的,而又是经验的结晶。在林翰冰的系列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清风竹韵》《十里荷花万里香》《河魂》《桃花依旧笑东风》《欲望之花》,这些作品不仅能带给人以一种无边的想象和美的享受,又能让人获得艺术的启迪。此外,他用鱼骨“画出”厦门二十景,也是让我怦然心动的杰作。譬如,单从鸿山织雨、东渡飞虹、金榜钓矶、鳌园春晖、菽庄藏海、鼓浪洞天、天界晓钟、胡里炮王、云顶观日、太平石笑、虎溪夜月等等,这些名字就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并渴望一饱眼福了。
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和创作,林翰冰的鱼骨画艺术逐渐成熟,一幅幅鱼骨画摆在鼓浪屿的鱼骨画馆里,可谓惟妙维肖,虾胡须成含苞花蕾,鱼尾巴摇身成鲜花,鱼鳞变成小舟……林翰冰给人的联想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且让我们以微笑和会意的眼光期待他再创奇迹吧,艺术散发出的魅力总是无穷的,也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何况,鱼骨画本身就是美的传奇,也是大海的另一种传奇。如今,林翰冰在鼓浪屿创办的厦门东方鱼骨艺术馆,每天迎来众多参观宾客,看到这情景,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快要实现了!林翰冰每天背着鱼骨,同鱼骨飞翔,令人称羡和期待。
(怡霖,原名陈婷筠。中国作协会员、福建省书协会员、福建省青联委员、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理事。著有散文集《岁月追风人》《月上柳梢头》《追梦霞满天》《人约黄昏后》《怡霖作品选集》,诗集《眉眼盈盈处》。)
东方鱼骨艺术馆
厦门市东方鱼骨艺术馆成立于2006年4月,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首家专业鱼骨艺术馆。鱼骨艺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是著名鱼骨艺术家林翰冰先生潜心20多年研究的结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一门崭新的绿色艺术。
鱼骨艺术,是以天然的鱼骨材料为主要创作素材,常见的鱼骨材料包括骨、刺、鳍、鳃、鳞、眼、虾丝、蟹壳等水生动物肢体。鱼骨材料一般要经过脱肉、净白、去醒、去味、防霉、防腐、烘干等12道工序,方可作画。由于鱼的种类繁多,鱼骨材料造型各异,变化万千,经过巧妙构思、精心的搭配,既可以制作出栩栩如生的写实画,更可以创作出似是而非的抽象写意画。
东方鱼骨艺术馆主要从事鱼骨艺术研究、创作、展示、推广等公益活动,旨在倡导环保理念,宣传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