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下崖黑端单履池抄手砚

2015-05-30 10:48王俊虎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砚石如玉端砚

王俊虎

端砚至珍数黑端

作为一名古砚收藏家,我认为最大的乐趣和追求就是“藏古砚珍品,解砚史谜团”。众所周知,在砚石学方面,围绕歙砚和端砚各有一个顶级的收藏难题,这就是:怎样认定歙砚的“庙前青”?端溪的“下岩黑端”究竟好在哪里?笔者收藏古砚十余年,春去秋来,一直没有停止过思索和搜寻的脚步。2009年初春,笔者在当地古玩早市地摊上,与眼前这方“北宋下岩黑端”不期而遇,

本砚石色纯黑如漆,石质细腻如玉,通体无斑无筋,毫无石疵。虽历经千年地火侵蚀,今日握之稍久,便自然出水生泽。入水视之,则见遍体微尘、萍藻青花,砚堂左侧有大片蕉叶白,白中含红,直透砚底,其天生丽质让人过目难忘。加上造型规整,精雕细刻,凸起的罗汉肚与斜挖的淌池起伏变化,挺拔的边线与流畅的堂边曲线交相辉映,简洁精工,雄浑大气,堪称北宋箕形淌池抄手砚中的精品力作。

有人要问:笔者为什么敢确定此砚就是千古难求的“下岩黑端”呢?因为与歙砚“庙前青”只有传说记载不同,唐宋的“下岩黑端”有着准确的“出生记录”和身份特征。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写道:“世之论端溪者,唯贵紫色,而不知下岩旧坑唯有漆黑、青花二种,初未尝有紫,此无它,未曾观古砚矣。”“端溪下岩旧坑卵石黑如漆,细润如玉,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石居水底,须千夫堰水汲尽,深数丈,篝火下缒,深入穴中,方得之。下岩旧坑又一种卵石,去膘方得材,色青黑,细如玉,有花点如箸头大,其点别是碧玉,清莹与砚质不同。唐吴淑《砚赋》所谓点滴青花是也,故名‘青花子石……以上二品石,久用锋芒愈出不退,钝不假磨砻;南唐已难得,庆历间坑竭。下岩上有一坑出此两种石,别无新坑。”由上可知,端溪下岩旧坑只产两种砚石,一种是漆黑如玉的卵石,一种是青黑、去膘方得材的青花子石(笔者另藏的唐下岩独足凤字砚就疑是此石)。对照上述记载,本砚石品、石质和时代特征均与产于下岩深水之中的漆黑卵石完全相符,因此,是方连苏东坡都朝思暮想的“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的黑端宝贝!

那么,人们又为什么将唐宋“下岩黑端”视为稀世珍宝呢?一是稀有。据笔者考证,除广东和江西博物馆各藏一方下岩黑端外,目前本砚是仅见的第3方,毫不夸张地说,就像瓷器中的元青花一样,万难见一,甚至更加珍贵。二是质优。赵希鹄在论述中岩端砚时称:“石有枯润,润者虽难得,然久用锋芒退乏,必假磨砻。今此品难得,遂为稀世之宝,(但与黑端久用锋芒愈出相比),不知此去下岩低三等矣!”除发墨实用外,本砚如一块纯净无瑕的美玉,无沙钉,无石筋,旷世难求。三是价昂。关于端砚的价值,宋叶樾《端溪砚谱》记载:“砚之价,下岩水底脚石(黑端)十倍于南壁石,南壁石十倍于中岩北壁石、半边山南诸岩,中岩北壁石又十倍于中岩南壁石……”现在已有人考证,倍受世人宠爱、开于万历的老坑端石即与宋时中岩一脉相承。若真如此,现在好的老坑端砚售价早已过万,照此推算,一方唐宋时期的下岩黑端则相当于今天100方同样大小的老坑端砚,因此,说其价值如同拱璧一点也不为过。

猜你喜欢
砚石如玉端砚
如何鉴别砚台
Giraffes
荷叶形端砚赏析
女人如玉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清·风字形端石砚
端砚收藏的来源
美人如玉初动容
美人如玉剑如虹
吉林松花砚石产状及矿物学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