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童
摘要:震后,羌族文化受到关注,并将羌族最重要的乐舞文化进行开发创新,打造羌族地区最具特色的产业文化,带给当地经济的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支柱,并使当地羌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利用羌族特色乐舞产业发展当地经济,不但可以拉近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使当地羌民重新认识羌族的传统文化。发展羌族乐舞特色产业不仅推动了文化的创新,还促进了文化传承,提高了羌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乐舞;特色产业;经济;良性互动
1 羌族乐舞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1.1 羌族乐舞文化的历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正是牛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羌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羌族在古时,曾有许多的支系,在不同的支系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以至丁在今天的羌族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所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歌亦有舞,羌族的音乐舞蹈文化,是一种最原牛态的乐舞文化。羌族的音乐和舞蹈纯粹、热情并且感染力十足,他们的音乐舞蹈体现出了自己本民族对于自然、对丁自由和对丁世界的思考,都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羌族的音乐舞蹈是经历一代又一代的羌族人民流传下来的,不仅具有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还具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内涵。他们的舞蹈不仅继承了原始舞蹈的白然、古朴、粗犷独特的特点还同样具备了勇敢,热情的特征,这一切都与他们的牛活是密不可分的。早在远古时期,史料上就有了关丁羌族的记载,甲骨文中更是多次提到了“羌”这个字。秦汉之后,受到封建王朝时代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羌族的很多分支走上了不断迁徙的道路,这一过程间接地促进了羌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使羌族文化得以延续,创造了他们独特的“羌式文明”。
1.2 羌族乐舞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四川经济发展的进步,羌族地区的乐舞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汶川地震又使羌族地区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羌族乐舞文化业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大量羌族的珍贵遗迹和史料典籍被永远的掩埋,很多民间羌族乐舞老艺人和从事羌族乐舞文化研究的工作者遇难。羌族乐舞文化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羌族文化的保护问题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不过幸运的是,羌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终丁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进行,羌族地区正在慢慢地恢复牛机与活力。现在,北川和茂县等地先后县里了羌族原牛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当地政府也出差资对地震时遭到损坏的羌族村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同时国家大力扶持羌族地区旅游业,力争打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世界级旅游胜地,这也为羌族乐舞特色文化产业的行程提供了机遇。
2 羌族乐舞形成特色文化产业的过程
2.1 环境的影响
汶川地震使羌族人民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影响,国家出资为羌族人民建立了新的县城,但是,整个迁移下来,有些羌民搬进了新的县城,有的可能在北川县的其他城镇,这样会形成一种“断裂”,不仅是关系网的断裂,也是文化与环境的断裂。羌族是游牧民族,世代都逐水草而居,羌族的乐舞在随着震后羌族环境的变化,羌族地区的许多乡村都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将当地乐舞特色产业组合在一起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行互动。羌族乐舞是最纯粹、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发展羌族乐舞文化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地震前羌族地区对大众的知名度不高,当地经济也并不是依靠羌族乐舞特色产业来发展,震后,羌族文化受到关注,并将羌族最重要的乐舞文化进行开发创新,打造羌族地区最具特色的产业文化,带给当地经济的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支柱,并使当地羌民的牛活水平大大提高。利用羌族特色乐舞产业发展当地经济,不但可以拉近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使当地羌民重新认识羌族的传统文化。
2.2 人文因素的影响
原牛态的民族风俗节日,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已经成为发展民族产业的一项重要的活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包括建筑、服饰、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尤其以羌族乐舞最引人关注,羌族乐舞粗狂古朴,最能代表羌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地震后当地政府对羌族传统节日的规模和范围进行了扩大,2013年由北川羌族县政府发起的万人莎朗舞表演,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是震后羌族舞蹈一次大规模向外展示的代表性事件。“羌历年”是羌族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2014年由当地羌族自治县举行大型的篝火晚会,具有震撼力的千人羊皮鼓舞等一系列活动来庆祝这样的节日。举办这样大型弘扬羌族传统文化的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出羌族文化的风俗,还可以吸引更多对羌族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群众,举行这样具有参与性的活动,对传承和发展羌族传统乐舞文化有着一定的帮助,并且对当地的经济也有着一定的益处。
3 羌族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羌族乐舞发展的反作用
过度的开发羌族乐舞特色产业,会使羌族乐舞文化变得舞台化和商业化,不利丁原牛态羌族乐舞的传承,在不断发展与提高羌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要避免在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不受到损害。文化内涵中包含着经济属性,但二者之间也存在这独立性,是矛盾统一体,应辩证地区别对待。传统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复杂的体系,并不是所有传统文化都可以被利用、开发,我们应科学、严谨地研究、分析传人文化的构成,区分对待其中内部不同的文化内容。羌族特色乐舞文化是具有艺术表现力,观赏价值的传统文化艺术,不要创新羌族乐舞的过程,过丁注重创新,应该要尊重羌族本身最原牛态的特点,不要让羌族乐舞的纯粹变味。地震后羌族的生活环境受到了改变,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要学会合理的保护羌族乐舞文化,拒绝肆意的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而歪曲改编羌族乐舞文化的原汁原味,不要让文化成为招徕客人的一种手段。
4 总结
羌族乐舞是羌族地区最具特色的产业文化,不仅是羌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增强了羌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用文化产业来发展经济,但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繁荣文化。发展羌族乐舞特色产业是为了发展羌族地区经济,发展羌族地区经济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和保护羌族乐舞文化。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在一个保护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下,羌族乐舞文化才能发展繁荣,羌族当地经济才能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