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城
[摘 要] 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理论体系,课程设置、实施、评价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基于此,对初中化学价值观教育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 价值观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64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初中化学价值观教育,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初中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化学教材中新增添的教学内容,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作用。
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必须要探究出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出更多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价值观教学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逐渐形成适合自身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高效化学课堂
师生间良好关系的构建,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制定也起着关键作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从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出发。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也应不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情感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学过程中给予其充分尊重和认可,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下,更加轻松地接受和理解知识,与教师进行坦诚的价值观交流。例如:某位教师在介绍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在研制炸药方面做出的贡献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如果诺贝尔没有研制出炸药,那么也就不会引发多次战争,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了。”问题提出后便有很多学生持相同意见。该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问题做出评价,而是就此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且教师也参与其中。在课程结束后,经过学生的激烈讨论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最后达成共识。讨论结果让学生懂得了科学技术具有双面性,诺贝尔的发明既造福了人类,也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科学理性地运用科学技术的力量。这节课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学会了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生活。
二、科学利用化学教材中提供的教育素材
化学教材中蕴含了很多关于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素材,其中很多内容都具有隐蔽性,需要教师正确认识、掌握其中蕴含的价值,并且不断进行挖掘和创新。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化学史、化学社会问题、化学科学发展趋势等内容,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内容,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在讲解《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时,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组成及其分子结构,并且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淡水资源遭到污染的情况。最后在讲解《爱护水资源》时,引导学生回忆前几个课题的学习,深刻意识到水资源对人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关键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价值观,使其能够主动承担起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责任。
三、适当开展化学课外教学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一方面,学生要想将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就必须在实际生活以及活动教学中积累应用经验。另一方面,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仅靠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就可以完成的,最重要的是要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化学思想和解决方法。因此,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并且引导其多选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阅读内容,如生态城市、资源保护、绿色化学等方面的内容。这类内容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其正确认识到化学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也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类道德和责任,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某类化学问题进行调查,多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
四、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调控,也是实现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关键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及时的反思,并且作出科学的调整,从而使化学价值观教育取得更高的成果。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特点和肢体语言,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对教学内容的质疑,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予赞赏。有时教师一个眼神、一句和蔼的话语都会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失误,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并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使其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目前,我国的教育还处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的培养。很多教师没有对价值观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教师必须要重视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