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生军 曾林清
[摘要]考试焦虑是当前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自觉适度加压,学习才有动力,但是,学习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厌学情绪,情绪低落、沮丧、暴躁、易怒,对人对事会表现出消极倾向,在学习上敷衍塞责,缺乏自信。应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强化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11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的目标要求: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考试焦虑,是当前很多学生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障碍,这是一种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而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状态。九年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身负家长的期望,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他们会产生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为此,我们课题组在执教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板块内容时,充分挖掘、整合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一、理智面對学习压力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学习无压力,可能会使中学生觉得很轻松,也有可能使中学生失去动力,止步不前。但是,学习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学生有厌学情绪,情绪低落、沮丧、暴躁、易怒,对人对事表现出消极倾向,在学习上敷衍塞责,缺乏自信。容易和家长对立,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或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压力往往与考试联系在一起。考试的重要性、考试难度过大、父母期望值过高、评判个人价值的单一等等容易使学生陷入考试焦虑。学习压力给中学生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应自觉适度加压,但压力不能过大。
考试焦虑,是指由于消极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它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的心理体验,表现为一种恐惧感,害怕学习不扎实,考试没有把握,怕考试失败有负家长的期望,所以,担心、紧张、忧虑。适度的考试焦虑是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体现了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适度的考试焦虑,给中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提高思维的张力,成为学习的动力。但是,过度的考试焦虑可能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应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和考试行为本身,客观地认识考试对于自我发展的真正意义和局限,这样,有利于中学生克服学习压力导致的过度考试焦虑。
心理训练——学习压力大家谈:你的学习是否有压力?你觉得学习压力从哪里来?面对压力你会有什么表现?
二、克服过度考试焦虑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发展、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学习学生的责任,是当下生活的重心。中学阶段的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树立学习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中学生要培养学习成就动机,让学习成为内在自觉,变得积极主动。
(二)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对于考试,得失心勿重,中学生应该这样看待考试:把考试当做评价自己努力成效的工具。考试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督促中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手段,是检查中学生已有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中学生应该看到考试的偶然性和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学业的完整评价,更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三)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学生应确定自己的期望值,不宜低调,也不要好高骛远。对考试的期望过高、过大、过远,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容易挫伤自己的自信心,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影响自己正常水平的发挥。
(四)强化非智力因素
考试不仅检验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也考验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中学生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例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宣泄法、目标升华法、自我心理暗示法、自我激励法、系统脱敏法等等。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
心理训练——用系统脱敏法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如考试焦虑,先制定出一份脱敏层次等级表,从引起焦虑、紧张的最轻微情景到最强烈情景,依次排列出若干等级。按照敏感事物,将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而逐渐想象训练心理承受力,增强适应力,从而最后达到对敏感事物不产生“过敏”反应。
寄语:强化自我意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设计现实的目标。我努力我快乐,我进步我自信,我收获我成功。
(责任编辑斯陌)
[基金项目]此文系甘肃省武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与行》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