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农村中学生耐挫力脆弱成因及对策

2015-05-30 10:48:04孔祥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边远心理素质中学生

孔祥军

[摘要]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耐挫力相对城市学生较弱。对边远农村中学生耐挫力脆弱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农村中学生耐挫力的策略。

[关键词]边远农村中学生耐挫力脆弱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70

笔者在西北一个偏远小县城的农村中学任教20余年,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农村学生辍学、逃学、离家出走者远多于城市学生。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耐挫力相對城市学生较弱。经过不断研究、实验,笔者对边远农村中学生耐挫力脆弱成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耐挫力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做法。

一、边远农村中学生耐挫力脆弱成因

1.家长“跃农门”愿望迫切,使学生背负沉重压力

据统计,笔者所在的小县城务农人员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上,他们戏称自己为“末代农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地处偏僻农村的父母们期盼子女跃出“农门”的愿望非常迫切,甚至形成一种攀比潮流,要是谁家的孩子回家务农,就会被视为“丢面子”“没本事”。于是“上重点高中、大学”成为大家共识,“家长苦攻、学生苦学”成为普遍现象,“年青一代不再务农”成为常态,从而使孩子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学业压力。当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极易产生挫败感、烦躁感和逆反心理,进而出现逃学、辍学现象。

2.学校评价机制滞后,使学生自我价值迷失

农村很多学校评价机制滞后,上级部门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师、教师考核学生最重要的依据仍然是考试成绩。这样一来,学校、教师、学生均只重视文化课学习,而轻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使很多文化课学习吃力的学生无法找到自身价值,容易出现失落、迷惘、自卑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形成脆弱心理。

3.学校办学条件落后,限制学生特长发展

边远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器材短缺,现代化设施设备及场地场馆建设不足,实践课程、校本课程无法开全开足,课外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无条件全面开展,严重制约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学生的兴趣需求得不到满足,易产生暴躁、不满情绪和自闭心理。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极易导致学生因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而出现厌学甚至厌世思想。

4.家长素质偏低,导致家庭教育环节严重缺失

根据抽样调查,目前80%以上农村父母是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大多简单粗暴,平时物质上提供得多,精神情感上关心得少,致使农村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学生遇到困难和疑惑时,家长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帮助解决,学生便会产生孤独感、绝望感,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5.特殊的地域及经济条件,导致学生接触面狭窄

笔者工作的小县城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经济与交通均不发达,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能力购置电脑、课外读物,更无能力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或旅游。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学生接触面较窄,信息闭塞,思想滞后,心理自我疏导和抗挫知识较少。

二、提高边远农村中学生耐挫力训练策略

1.办好“家长学校”,改进家长教育方法

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专题报告会,建立校讯通交流平台、家校教育QQ群,进行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方法辅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全面的子女评价观,缓解学生来自家长的沉重学习压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抗挫能力。

2.改革学校评价机制,促使师生价值回归

彻底改变“唯分数论”的陈旧评价方式,尝试建立符合农村学生特点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和多元评价标准,一切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评价,整合教师、家长、同学、个人等多方评价主体力量,形成学生的人格信念、思想情感、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采用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缩短评价周期,扩大激励范围,使全体师生能真正投入到人的发展教育中来,实现教育和个人价值的真正回归。

3.拓宽心理疏导渠道,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农村学校要改变心理疏导教育方面的弱势地位,就必须培养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教学考查评价体系中,设有心理咨询室和情绪宣泄室,建立心理咨询辅导档案,对问题学生跟踪辅导,及时排解学生心理障碍,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4.充分利用有限条件,以“特色活动”促“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现有条件,自制器材,积极开展球类、歌舞、琴棋书画、手工制作、踢毽跳绳等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力;积极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拓宽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参加清理“白色垃圾”、植树压沙等公益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各类特色活动的开展,学生心胸更开阔,耐挫力更强。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耐挫力,让农村孩子同样拥有适应时代和驾驭挫折的能力,这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边远心理素质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做好边远落后山村的综合治理工作
我国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路径探究
边远乡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及其突破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5
边远农村教师队伍新陈代谢机制的建构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