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芬芬
摘 要: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信息化社会高等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客观评价和比较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能够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该文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功能,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信息化 学生管理系统 现状 功能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045-02
1 高职院校需要教育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发展,作为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学院的重点工作来抓,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设施和一定的网络信息资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必然走向信息化,这主要表现在几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渗透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信息技术也成为现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职院校更需要培养出具有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人才。
(2)很多高等院校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联合起来,实现了成果公用、信息共有、资源共享。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增加高校的办学效益,而且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3)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开展多种教学模式,如有意义学习、掌握学习、启发构建式学习、课堂形象教学、个别化教学、程度教学、多对话式教学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实现某些信息,有利于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4)利用网络教育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异地交流,另外人们通过网络还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
(5)信息技术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得到应用,还可以广泛的应用到人才市场信息、学校的招生、管理以及毕业生信息反馈中。现在很多高校已经通过网络进行招生和安排毕业生的就业。
2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目前电脑已经在全国近千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普及,可以说所有的高校都拥有电脑且很大一部分高校配备有电脑教室。在全国范围内,大约有500所高校初步建立了校园网,接入了Internet,大约占全部高校数目的1/2。这些情况,无疑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开端。我院图文中心大楼为现代化、信息化、集成化的多功能建筑,集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于一身;主要功能有文献信息资源收藏、阅览、档案收藏、校史展览、学术报告厅、电视演播、专题研讨等,整个大楼网络信息节点约2000个,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相结合。是我院的文献资源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信息资源中心。
2.1 我院学生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现状
学院自08年建立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以来,逐渐优化学生资助管理平台的功能,将学生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及收入情况、家庭困难程度、学习成绩、受资助项目及金额、表现、诚信情况等信息客观及时地录入资助管理系统中,形成了详实、可靠的贫困生电子档案。每学期根据情况认定情况、受助情况及时更新,实现了对困难学生的动态管理,从而为灵活掌握学生经济困难情况,为按需资助提供了切实保障。
2012年学生管理系统更换了服务器增加了学生的资助管理相关功能,淘汰了原有服务器。对用户权限加强了控制: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有全操作进行权限分配和控制,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提供用户组别管理功能,对权限性质相同的多个用户,可避免一个一个管理的重复性,通过将多个用户设为一组后统一管理,实现基于职务角色的权限管理。操作几杯分为:管理员级别,审核员级别等。
结合自己本人在学生管理系统学生评奖评优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系部一线辅导员的工作意见和反馈,我院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将进行二次开发需求分析。
该软件具有安全化、简便化、自动化、全面化、大众化等特点,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安全化。软件中有强大的权限管理使用,可以详细的分为查询、删去、录入等功能,特别是采用了不可逆的算法多用户的登录密码进行加密。
(2)简便化。让没有电脑基础的用户可以很快的掌握并使用软件。
(3)自动化。只需要输入学号就可以得到相应学生的各项信息。
(4)全面化。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都包含在软件中。
(5)大众化。该软件的涉及综合了多所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符合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需求(图1)。
上传数据库文件(图2):
后缀名为DMP为学工系统oracle数据库的备份文件1.38G。无法导出具体的数据库中各表文件。下图为学生资助子系统界面(图3)。
2.1.1 学生信息。解决与教务系统的数据同步,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学业成绩等信息、学生基本信息要求及时反映学生学籍异动情况、学业成绩同步时不能采用以前删除整表后再重新创建新表同步的办法,而是从教务系统中将新一学期的记录直接添加进来即可,这样节省同步时间、代码维护:要求能导入学生银行卡号。
2.1.2 综合素质测评。要求班级综合素质测评要求达到附件4的要求。德育素质、身心素质总分(身体素质、职业心理素质)、能力拓展素质三个一级指标4个大项的分值采用人工汇总分数后导入系统;
学业素质要求按下面公式计算得
学业素质测评成绩 = ∑(所修课程学分×相应课程成绩)
∑所修课程的学分数
2.1.3 公寓管理。增加星级文明宿舍的申报功能;详见星级宿舍附件。按照条件实现星级文明宿舍的自动审核功能;实现卫生成绩的周汇总和按月分院系计算平均成绩的功能;
2.1.4 日常事务模块中增加学生日常行为分析与监测模块。
2.1.5 增加心理测试异常学生名单及相关信息的导入功能;
2.1. 和一卡通系统做数据同步接口或提供导入模块,定期分析学生消费记录;计算月消费记录,及学生消费异常情况。
2.1.7 与门禁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反映学生出勤情况;
2.1.8 通过结合心理、学生消费、出勤等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或辅助决策分析汇总异常学生日常行为,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状况,这是学院做好学生的评奖评优以及学生公平、公正、客观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基础方面、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性依据。也是学生工作信息化服务的平台。
2.2 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
很多高校的教师无法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育在改善教学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工作效率、加强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常常会带有偏见且盲目的看待信息化建设。
2.3 信息化建设组织不得力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高职院校各院、系、部等职能部门之间很少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导致了各部门的重复性建设,而且还因为各部门采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软件系统不一致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 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解决教育信息化问题
3.1 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体制
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信息化方法在安排、部署教学及其他工作中的应用,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提高。另外设立校园数字化、信息化联络员,加强各科室、院系之间的协调和管理。真正的做到系统集成、设备集中、数据集中,从而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持续改进
一是正确处理好新旧系统并行阶段的矛盾,因为在系统的改进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习惯以旧系统为准,有限考虑使用旧系统来解决,如果新系统中出现了长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会影响信心。二是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过程是长期的且连续的,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才能保证运行逻辑、业务流程的合理化。进而实现对高职院校各系部学生信息的管理、成绩的管理及相关信息的查询工作。
3.3 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
加强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直接受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能培训,包括:思想观念的培训,了解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技能的培训,掌握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操作,具有应用、处理和收获的能力,并具有将信息化技术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能力。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因此需要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地位,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科蓉,李春景.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公开 开放教育研究,2004:3-8.
[2] 刘成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3] 李庭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特点及原则分析现代计算机[J].2008(28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