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异化研究的思考和启示

2015-05-30 10:48叶忠海
人事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异化人才研究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贪腐官员纷纷落马。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底,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69人,除北京、上海、西藏、吉林、宁夏5省市尚无省部级官员落马外,其他省区、市皆有“老虎”落马。一些官员本应是人民的公仆,却异化为人民的主人。不仅如此,在高等教育领域,随着反腐斗争的不断深入推进,有的高校科技精英异化为千万元以上贪污分子。这种令人震惊的人才异化现象,值得人才学界及其他学术界加以深思和研究。通过人才异化现象研究,揭示其规律性,寻求防止人才异化的路径和策略,以利于我国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人才异化及其研究的时代价值

(一)异化和人才异化

“异化”的概念,源自拉丁文(alienatio),含有转让、疏远、脱离等含义。黑格尔哲学让异化的概念获得了深刻的含义和内容。在黑格尔看来,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都“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他在《精神现象学》上卷中就指出,异化是精神“分裂为二的过程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

马克思吸取了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合理因素,但没有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异化的认识上。在马克思看来,意识范围的异化不仅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异化的主要形式。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思想,把异化从纯理论范围转移到实践领域。不仅如此,该《手稿》中指出:“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之中。”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本质主要不在于“物的异化”,即生产结果异化,主要在于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活动异化关系,即在于“自我异化”。劳动异化的不是物,而是“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就是不依赖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那么,劳动及其产品,不属于劳动者,属于谁呢?马克思指出:“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这种力量“就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人遭到异己力量奴役,使人的个性只能片面和畸形发展。可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异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的劳动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社会历史现象。它的产生直接原因是社会分工,其得以实现则是私有制的确立。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及异化劳动理论,主要阐明人类社会历史,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关系,批判当时资本主义制度。

总之,鉴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所谓异化,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的自身活动而外化出一种外在的对立面——异己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本身的过程。以后,“异化”这个范畴,马克思又在《资本论》中仍加以使用,其异化劳动理论也得到深化和发展。现今,异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概念,在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加以衍生使用。当前,我国与马克思所处社会环境有着本质的不同。“异化”一词运用到人才学领域,从人才哲学视角而言,人才异化,是指人才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人才的意识和活动而外化出外在的、反对人才主体的异己力量,以致人才转向反面的变异过程。简言之,人才异化,即为人才本质力量的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才转向反面的变异过程。

有创造力的人才,正是通过自己的创造实践活动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而这种对象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为人才本质异化创造了可能。近几年来的种种事实也证明这一点。高铁上去了,可铁道部长倒下了;石油天然气上去了,可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倒下了;汽车上去了,可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倒下了!如此种种,原本作为对社会或社会某领域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在一定条件下异化为自己的对立面:政治上变质分子、经济上贪婪分子、道德上堕落分子、生活上腐化分子,等等。今天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内,形成人才异化现象的这一定条件是什么?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认真深思和着力研究。

(二)人才异化研究的价值

1.研究和防止人才异化,是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客观要求。“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支撑力量,怎样使这支队伍健康成长和发展,避免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形成异化条件,使人才异化成为“四个全面”落实的异己力量,是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方面。

2.研究和防止人才异化,是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到2020年,我国要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因此,研究和防止人才异化,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紧迫要求。

3.研究和防止人才异化,是深化和完善人才学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30余年来,人才学研究乃至人才哲学的研究,只是提人才转化,并认为有正向转化,也有负向转化,还有曲折转化。至于人才负向转化,没有具体展开,也没有深入研究。研究人才规律,只是研究正向的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而对于负向的人才异化规律研究就很少触及,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当前,研究人才异化现象,揭示人才异化规律,是研究人才过程转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完整体现,可丰富和充实人才学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

4.研究和防止人才异化,是个体人才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自身需要。通过人才异化研究,认清人才异化形成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这显然有利于启发个体人才成长和发展,有利于人才个体把握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提升人生道路自主驾驭能力。

二、人才异化研究的初步思考

(一)人才异化的基本问题研究

其包括对人才异化的内涵、类型、特征、表现、作用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在这里,仅就人才异化类型而言,不同视角可划分不同的类型。从被异化对象来分,可分为个体型人才异化、群体型人才异化、行业型人才异化、区域型人才异化等。从异化领域来分,又可分为政治类人才异化、思想意识类人才异化、道德类人才异化、经济类人才异化等。从异化范围来分,还可分为综合型人才异化、单一型人才异化等。每一类异化,所表现的特征和行为,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然而均是对社会或社会某领域发展起着负向的反作用。人才异化事实也证明,各类人才异化往往相互联系,甚至是连锁交叉的。我们不能机械割裂地研究某一类人才异化现象。

(二)人才异化过程及其内在机理研究

正如前述,人才异化是个转向反面的变异过程,总有个发生、形成、发展等基本阶段。其中,发生阶段人才正常发展转向人才负向变异的转折点(节点)是什么?起质的变异作用的异化力量又是什么?值得通过对不同类型人才异化典型案件加以剖析,寻求其中的结论。

从人才异化形成的内在机理来分析,人才异化是个综合效应的结果,即是以人才的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内外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的产物。其中,人才内在因素——内部潜伏的“病毒”为根本,人才外部刺激因素为条件。相对于外部因素而言,人才内部因素对人才异化作用是第一位的。具体而言,外部刺激因素主要有: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施展各种手段的破坏作用,如,利用互联网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攻击、丑化、污蔑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间谍进行策反活动等。二是形形色色的非(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如,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模式的影响,极“左”和封建的教条主义影响等。三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大量的是金钱、美色的引诱腐蚀等。四是山头主义、帮派主义的拉帮结派拉拢等。人才主体内部潜伏的“病毒”主要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权力至上、名利至上的价值观;虚无主义的历史观等。这些潜伏的“病毒”,一旦有外部相应的刺激就活跃起来,形成自身的异己力量。具有权力至上、名利至上价值观的人,就经不住权力、名利的引诱;具有虚无主义历史观的人,就经不住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具有享乐主义人生观的人,就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就后者来说,一旦人才被金钱、美色腐蚀异化后,就确认为人的吃、喝、性的行为是自己本质的活动,以致跌落到动物性水平,使动物性东西成为人才的东西,则人才的本质乃至人的尊严就荡然无存了。

(三)人才异化防止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鉴于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又基于人才异化形成的因素涉及主客体多方面,人才异化也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因而应采取多路径、“多力合一”的防预机制和对策,包括政党、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齐心合力防止人才异化。

就政府职责和举措而言,一要制定法规政策,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笼子里。当前要加快反腐败的国家立法,打通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党纪政纪之间的反腐通道。二要让民众有更广泛的参政议政权和监督权。形成上级巡视督查、群众参与举报、媒体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反腐监察大网。三是加强网络思想理论传播阵地建设。当今互联网已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舆论交锋的最前沿、社会思想热点的最前沿,应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让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占领网络阵地,对各种社会思潮及时给予评析和引导,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予以坚决回击。建立和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管理体系等。

就单位组织职责和举措而言,一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即在员工中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人生的目的、正确对待社会的态度、正确选择人生道路。二要建立和完善防异化各项长效机制,包括严格的财务制度、科学的科研制度、有效的奖惩制度等。

三、人才异化研究对人才自身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哲学素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人才防异化,提升人生道路自主驾驭能力的思想基础。作为人才要有理想信仰,即要有精神上的“钙”;没有或缺少精神上的“钙”,就会得“软骨病”,抵挡不住各种形式的“病菌”的侵入。为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指导自身人生道路的选择。

(二)加强史学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是人才防异化,提升人生道路自主驾驭能力的认知基础。作为人才要学习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认清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使命、独特的基本国情。这“三个独特”决定了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手段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不要成为这股势力的“俘虏”和“代言人”。

(三)加强品德素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行

这是人才防异化,提升人生道路自主驾驭能力的道德基础。道德品行,是个体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实现社会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人才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作为人才要在各自领域创造实践中修炼品行,健全人格。特别要加强科研道德的修养,切忌抄袭行为、造假行为,甚至成为“科研窃盗”和“科研骗子”,滑落到身败名裂的地步。

(四)制定生涯规划,把握好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和“关口”

这是人才防异化,提升人生道路自主驾驭能力的实践基础和环节。作为立志于贡献祖国和社会的人才 ,应立足于现实,善于在个人特长兴趣与国家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上确定自身发展方向 ,制定本人生涯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在服务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自己。在工作岗位调动时——顺势而为,善于转移。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切忌妄自菲薄,半途而废,多想想自己的优势和周围有利条件,胜利属于具有自信力、意志坚强、坚韧不拔的人。在获得成就荣誉时——切忌忘乎所以,要低调做人。要有感恩之心,多想想他人的帮助,自己的不足。在身处逆境时——不怨天、不怨人,认真反省自己,以专注投入弥补精神创伤,以实际行动和成果获得社会和组织认可,将坏事转化为好事。

总之,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人才,要经得起多种考验,包括市场经济考验、开放环境考验、意识形态考验、胜利与挫折考验等,提高人生道路自主驾驭能力,把握好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人民出版社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袁贵仁.人的哲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5]叶忠海主编.新编人才学通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顾问,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

猜你喜欢
异化人才研究
人才云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