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札记

2015-05-30 16:27:43刘宗科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反动

摘 要:孙艳红教授的新作《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根据“词为艳科”和“要眇宜修”的本体特征,提出了词的女性化特征的内涵界定,以词的“女性化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对唐宋时期大量词作的剖析,勾勒出唐宋词女性化特征演变的历史图景,是唐宋词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读后感触颇深,发人深思。笔者就其中关于词的起源、苏辛与词体演进的关系及著作的价值意义等问题,表述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关键词:词的起源 苏辛的“反动” 词体的演进 词史研究力作

孙艳红教授的新作《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中华书局2014年版),抓住了“词为艳科”和“要眇宜修”的本体特征,以词的“女性化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对《晚唐五代词》和《全宋词》进行大量的文本分析,剖析女性化特征在唐宋词人作品中的不同体现,钩玄提要,以点带面,层层推进,探究词的内在特性——女性化特征在唐宋时期的历史演变进程。本文通过词的起源、苏辛的“反动”与词体的演进和词史研究力作三方面,表述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词的起源

在著作中,孙艳红教授把早期文人词放在第一章,把敦煌词放在第四章,并认为“早期文人词是由宫廷开始的”{1}。这就涉及词的起源问题,即词源于民间还是宫廷。

木斋先生的《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2}《论李白词为词体发生的标志》{3}和《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关于词的起源、界说和发生》{4}等文章认为,词起源于盛唐宫廷,由李白首先创制。但是,纵观唐朝的历史、文学史和文化史,李白异军突起之后,宫廷词并无发展。按照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假若李白当时确实创作了《菩萨蛮》和《忆秦娥》,宫廷应制词人为了迎合玄宗,应会竞相模仿,创制出更多的宫廷词,宫廷词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然而,李白之后,除了张志和、戴叔伦、刘禹锡和白居易之外,几乎没有关于词人和词作的记载。从李白《菩萨蛮》和《忆秦娥》到《花间集》近二百年间,词人词作不兴,宫廷词尤甚,这难道不是一个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民间文学传统与词的缘起

中国文学溯源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原始歌谣,而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通过采集各地民歌和公卿列士献诗、经乐官加工整理、孔子删减编辑而成,体现了劳动人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心声。到汉代,成立乐府机构,采集民间歌谣,以观民俗政风。“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5}而源起于上古神话和原始歌谣的中国文学,历经《诗经》、汉乐府以及南北朝民歌,其中始终贯穿着民间文学这一传统。而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定需要从前代的文学中汲取养料,才能形成和完善。而起源于民间的敦煌曲子词,无论从时间、内容,还是风格上都符合词的早期形态。

从敦煌藏经洞中得到的敦煌抄卷,“最早的为北魏太安四年(458),最迟的为北宋至道元年(995),这时北宋立国已三十余年了。”{6}而敦煌词曲作者和创作年代没有定论,“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定年代最早的为五台山曲子《苏幕遮》大曲一套,约作于武则天末年;最迟的或是《望江南》(边塞苦)一首……则是后晋出帝开运间(944—946)的作品。”{7}从时间上看跨越唐五代数百年时间,但以晚唐五代居多。

在内容上,敦煌曲子词涉及人生疾苦、羁旅别离、隐逸、爱情以及佛道等许多方面。王重民在其《敦煌曲子词集》中说:“今兹所获,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瘾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8}任二北《敦煌曲初探》把他所整理校录的五百四十五首词,分为疾苦、怨思、佛、爱情等二十类。从上可见,敦煌词的内容涉及面多,题材广泛,大量取材于民间。

关于敦煌词的语言和叙事风格方面,在《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第四章《敦煌词的女性化倾向》中,孙艳红教授通过对《全唐五代词》中收录的一百九十九首敦煌词为研究底本,对其中与女性题材相关的一百零一首词作进行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通过大量具体的文本剖析以及数据量化和统计分析,细密详实地论证了敦煌词的女性化倾向。书中对闺情词、恋情词和咏女词的剖析,无论是取材于孟姜女故事、反映民生疾苦的《捣练子》两首,反映征妇思夫的《送征衣》《洞仙歌》(华烛光辉)等词,还是反映女子悔嫁的《倾杯乐》《拜新月》(荡子他州去)和《南歌子》(悔嫁风流婿)等词,都体现了敦煌词叙事的直白、语言的质朴。对《鹊踏枝》(叵耐灵雀多瞒语)一词,“叵耐”“比拟好心来送喜”等口语运用的分析,立足于文本,层层剖析,令人信服。本章虽侧重于敦煌词的女性化倾向剖析,但扎实的文本论证、大量的数量统计和字词分析,也为敦煌词是词的初期形态以及其民间性提供了充实的论据。

(二)宴乐的通俗化与词的草创

1、宴乐的通俗化

词作为一种和歌而唱的文体形式,必定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卷五)的记载,音乐分为先秦的雅乐、汉魏六朝的清乐和隋唐宴乐,而与唐宋词配合的主要是宴乐。清乐作为“华夏正声”,主要用于朝廷的宗庙祭祀等庄重场合,不适合于宴饮等日常生活,所用范围狭窄,日益衰落。隋时在雅乐外置七部乐,后来发展为九部乐。唐时置十部乐,宴乐主要由西凉乐和龟兹乐组成,宴乐成为雅乐之外俗乐的总称。

随着唐代政局的稳定,唐代统治者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之景。国力的强盛、人民的富足,必然需要音乐的点缀;歌舞升平,載歌载舞,才是一片盛世景象。而宴乐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大众的需求,也开始进行通俗化和群众化的变革,正如徐连达在《唐朝文化史》中所述:“宴乐自先秦到南北朝,基本上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享受。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繁荣,只要有钱财,富就可以敌贵。主宾聚会,广开华宴已成为时代风尚。由此宴乐就具有以往时代所未有的通俗性和群众性而出现。”{9}

2、宴乐与词的草创

隋唐统治阶层与胡夷少数民族本就有特殊的血缘关系;加之唐代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西域和边疆少数民族音乐大量传入中原,与本土音乐结合,就产生了隋唐宴乐,而胡夷之乐就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胡夷之乐节奏鲜明、声调铿锵有力,适合于宴饮歌舞,传入中原以后,作为其新形式的宴乐,便很快在民间受到欢迎,成为民间通俗歌曲。“此类民歌多带有和声,把和声引入到宴饮酒令中,因旧曲别创新声、新舞,歌舞加上和声,使宾主们在歌舞欢娱中得到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宴席上的气氛和场面更加欢乐愉快。”{10}

宴乐的和声应用于酒席歌宴的歌舞曲子之中,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在词曲中就需要加入衬字。“唐圭璋先生《敦煌唐词校释》曾立初期词说七条:有衬字,有和声,有双调,字数不定,平仄不拘,叶韵不定,咏题名。”{11}而这就符合了词体初期的有衬字与和声的特点。

宴乐的“和声”应用于酒席歌宴的歌舞曲子之中,必将打乱原有的整齐划一的歌谣曲子(声诗),产生更利于情感表达、句式长短不一且能随宴乐和声而唱的曲子词。这也就产生了最早的曲子词,它已具备词长短不一的句式特点和依声填词的词体特征。而从这一点来看,敦煌曲子词无疑是词草创阶段的产物。

(三)词源起于民间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敦煌曲子词作为词的早期形态,无论从作品的创作时间、题材内容以及艺术风格都说明,它是从民间文学中脱胎而出的。而随着隋唐宴乐的通俗化和“宴乐和声”在宴席词曲中的应用,词作者一定会在词曲中加入衬字,以便符合曲调、和声而唱。有衬字和和声正是词的初期阶段的特征。而早期文人词如唐玄宗的《好时光》、李白的《清平乐》(禁庭春昼)和《连理枝》(雪盖宫楼闭)等词中,并无衬字。按照文体发展的规律来看,在词的草创阶段,为了与音乐配合演唱,一定需要加入衬字来和曲调,在此过程中词才会得到发展和完善。而前述唐玄宗和李白的词作并无衬字,相比敦煌曲子词来说已经成熟了很多。此外,存在争议的李白词作《菩萨蛮》和《忆秦娥》,从其语言风格、词境意蕴和艺术手法来说,真可谓千古独绝,可比肩于李后主及晏、欧诸公。太白纵有旷世奇才和仙人的气魄胸襟,也不能跨越词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没有前人创作和尝试的基础之上,平地起高楼,使词的发展达到如此高的阶段。

综上,无论是从敦煌词的民间性,还是从隋唐宴乐与词的缘起的关系来看,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词从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中汲取养料,在隋唐宴乐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进程中,由民间歌伎和乐工在酒筵歌席的表演活动中不断进行尝试和改进,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早期词——敦煌曲子词,并在此基础上,最终经过宫廷文人之手而臻于成熟和完善。因此,词起源于民间。

二、苏辛的“反动”与词体的演进

苏轼才华横溢,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勇,以诗入词,通过词作来抒发自己的博大胸襟和旷达情怀。辛弃疾饱含报国之志,却终生未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通过词作来抒发自己功业难就的愤懑与不平。此二人的豪放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是词人对以往“诗庄词媚”传统的“反动”。

在《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第九章《健笔柔情:苏轼词的女性化特征》中,孙艳红教授通过对苏轼的五十一首歌妓词、三十四首相思闺情词、二十七首妻妾词以及二十二首其他女性词进行了文本分析,总结出苏轼对传统女性化词风的继承和新变。此外,还通过对《定风波》《鹧鸪天》《江城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等豪放词的解读,剖析其豪放旷达词中的女性柔情,虽豪放却不失温婉情怀。

综上,通过对苏轼一百四十余首词的剖析,总结其女性题材词对前人的继承和革新,论证了苏轼词虽有豪放旷达的“反动”,但其豪放旷达之中渗透着女性柔情的点缀,最终概括出苏轼词“健笔柔情”的女性化特征。

在第十五章《阴柔刚健:辛弃疾词的女性化特征》中,孙艳红老师通过对辛弃疾八十余首女性题材词的分析,总结辛弃疾在继承前代婉约词和苏轼豪放词的基础上,以文为词,用吟风弄月、抒发痴儿怨女情态的小词抒发英雄豪情和报国之志,扩大了词境,形成了阴柔刚健的女性化特征。

苏辛二人以豪放著称,其豪放词中不失女性柔情和温婉情怀,并没有脱离词的本体特征——女性化,而是对词的女性化特征的继承和革新,二人词作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影响了两宋词坛的发展。但是,苏辛屡遭贬谪,仕途坎坷,报国无门,二人无疑会受到中国文人“发愤著書”传统的影响,通过自己的诗词来表达“不平之鸣”,通过立言来达到不朽。特别是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抒发英雄报国无门的愤慨和不平以后,还需要“唤取盈盈翠袖,■英雄泪”,需要红粉知己的理解和安慰。从这一层面上来讲,通过苏轼以诗入词、辛弃疾以文为词,改革和创新词学传统,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苏辛在继承前代词的基础上,改革词风,扩大词境,发展了词的豪放向上一路,却没有打破词的本质特征——女性化,而是在继承词的女性化特征的基础上,为词注入了新的特质和内容。因此,苏辛虽对词体进行“反动”,却在词的本体内进行新变,词作刚柔相济,推动了词体的演进。

三、词史研究力作

《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是孙艳红教授把性别诗学与唐宋词的研究结合起来,以曾昭岷《全唐五代词》和唐圭璋《全宋词》为底本,以词人和词派为单位,对大量词作进行分类,对每类词作进行数据量化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每一词人和词派的女性化特征,论据充足,论证充分,令人信服。在著作中把每一位词人的女性化特征都用四个字进行概括,准确凝练地剖析出了每位词人的风格和特点,总结得恰到好处,每每读来,令人颇有意犹未尽之感。由此可见,作者对唐宋词文本的充分把握和深厚的词学涵养。

此外,在书籍出版的过程中,孙艳红教授仔细校对书稿,多次进行删减和调整,还利用参加词学会和各种学术交流会的机会,与多位专家和学者交流探讨,对书稿进行修订。在给我们研究生上课时,孙艳红教授积极引导我们对书稿进行讨论,鼓励我们提出不同意见。书稿出版以后,孙艳红教授一直注重听取学术界各位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希望尽快对著作进行修订。刚出书就努力进行修改和补订,使我们看到了孙艳红教授治学的严谨,对学术事业的敬重。

总之,《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是孙艳红教授以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为视角,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研究经验,多年致力于词学研究的成果。它勾勒出唐宋词女性化特征演变的历史图景,是唐宋词词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为我们进行词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大量的文本数据资料,有力地推动了词学研究的发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1} 孙艳红:《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7页。

{2} 木斋:《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3} 木斋:《论李白词为词体发生的标志》,《中州学刊》2009年第1期。

{4} 木斋等:《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关于词的起源、界说和发生》,《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

{5}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56页。

{6}{7}{11}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62页,第163页,第165页。

{8}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第17页。

{9}{10} 徐连达:《唐朝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1页,第423页。

作者:刘宗科,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反动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反动”话语的建构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反动”话语的建构
武当武术哲学思想探究
是反动还是继承
战时语境中对阴谋与欺诈的反动
江汉论坛(2009年2期)2009-03-30 03:17:46
男人四十等于反动
东西南北(2004年8期)2004-08-27 04:35:34
反动作等
再说谦虚
读书(1997年5期)1997-07-15 05:30:12
误读俞平伯
读书(1997年4期)1997-07-15 05:30:12
彻底摧毁阎锡山反动统治的一仗——忆徐向前同志指挥的太原战役
军事历史(1983年2期)1983-08-21 02: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