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下河北省中小城市区域文化的发展路径

2015-05-30 11:58:27杨佳续
大观 2015年7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京津冀一体化中小城市

杨佳续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变区域文化生态,加速文化变迁。与京津等大城市相比,河北省中小城市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极为落后,文化涵化速度较快,规模较大,不利于区域文化生态的健康发展。本文立足于河北省中小城市视角,以张家口市为例,分析其区域文化特点及区域文化发展制因,探索京津冀一体化下河北省中小城市区域文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中小城市;区域文化;发展路径

京津冀一体化使得京津冀区域面临全方位一体化的社会变革。在三地明确职能定位,加强产业协作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发展落后且缓慢的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借助京津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促进区域社会发展,成为河北省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文化变迁不可避免且至关重要。文化聚集人心,汇集人智,强化人力,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进程与和谐稳定。长期以来,北京市强大的要素集聚能力导致河北省中小城市,特别是北京市周边城市区域文化固化,发展缓慢,存在文化替代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河北省中小城市区域文化如何在激烈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中在保存自身特质下实现发展,是京津冀三地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是北京的北大門,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2014年3月27日,河北省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在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中承接的功能和产业定位。其中,张家口定位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造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同时,北京携手张家口申请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张家口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张家口市情景进行阐释和论述,探索京津冀一体化下河北省中小城市区域文化的发展路径。

一、京津冀一体化下文化变迁背景

(一)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区域文化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所带来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河北省中小城市的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物质文化的富足与精神需求提升构成区域文化发展的推力和拉力,为短时期内的文化积淀创造条件。区域经济发展客观改善区域文化发展的环境,文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文化空间的解构与建构,区域文化市场的培育等诸多进步成为新时期发展区域文化的必要条件。

(二)区域行政协同加速区域文化整合

要实现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就必须加强区域行政协同。在去行政协同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和利益博弈后所形成的三地政府合作关系将打破行政壁垒,减少矛盾冲突,深化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整合与发展。在此过程中,京津冀区域文化不断地进行解构与建构,最终趋于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经济文化范式。新的京津冀区域文化范式是一种现代化的,多元文化并存的,具有鲜明京津冀文化特色的文化范式,也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富有创造力的,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范式。

(三)社会流动密集加速区域文化涵化

社会流动密集是区域社会变革的表现与结果,京津的要素集聚分流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京津冀区域社会流动更加密集。特别是产业转移和新型城镇化的工作机会加速了京津向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动,客观上促进了河北省人力资源的发展。文化作用于人,大量的横向社会流动造成迁入地区文化生态的解构,而大量的横向社会流动会减弱迁入地区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基于京津文化的强势地位,极易出现规模大、速度快的文化涵化甚至是文化替代,造成迁入地的文化变迁。对于河北省大部分中小城市而言,这种文化变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京津文化作为发达地区的文化更适宜中小城市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但另一方面,文化涵化对于区域特色文化的冲击加速特色文化资源的流失,深化文化观念的冲突,甚至有可能在短时期内诱发的社会问题。

(四)区域失衡改善减少区域文化冲突

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与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京津冀区域失衡的情况将有所改善。特别是“环北京贫困带”的逐步消除和石家庄“第三极”的崛起将进一步构建三地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此背景下,京津冀三地间的文化冲突将逐步减弱,良性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将取而代之并成为主流。文化交流的深化既成为三地政治经济交流的润滑剂,又成为维系区域社会稳定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张家口区域文化特点

(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

张家口市分为坝上、坝下两大地区,坝上地区纬度海拔较高,承接内蒙古高原,是水草丰美的草原地区。坝下地区海拔较低,是历史久远种植业生产地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相互交织,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文化整合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张垣文化。在张垣文化的性格特质中,既有勇健、豪爽、豁达等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质,又有勤劳、质朴、重学等农耕民族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体现在张家口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衍生出二人台,打树花,窗花剪纸等具有独特魅力的民俗艺术。

(二)边塞文化与商贸文化辉映

在历史上,张家口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军事要地。战争,关隘,长城,等文化符号,构成张家口市独特的边塞文化。张家口市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张家口拥有从战国(燕、赵)时期、经历秦、汉、北魏、北齐、唐、金、直到明朝八个朝代历时近2000年修筑的13段长城,总计长达1804公里。由于张家口市既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路,又是护卫京畿的最后一道屏障。明朝政府极其重视张家口地区的军事工作,大力修筑明长城及相关配套军事设施,故而张家口地区边塞一致保留完整,边塞文化个性突出。清代以来,官方采取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互开商贸,共促发展。张家口成为重要的贸易路线张库大道的起始点,是当时我国极为重要的商贸城市之一。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张家口地区多元文化的交融,增强了张家口地区的经济实力。“堡子里”是商贸文化的有力见证,最好的中外商贾聚集张家口堡,投入大量资金,在堡子里建筑了数以百计的深宅大院。这些四合院规模宏大,至今保存完好,是灿烂的商贸文化的物质遗存。

(三)史前遗迹与历史遗迹并存

张家口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史前遗迹和历史文化资源。最为古老的史前遗迹是属于旧石器时代以至更遥远的三百万年以前的阳原泥河湾古文化遗址。该遗址是国际旧石器考古的更要地区,中外科学家看作是整个世界和中国早更新世或下更新统标准地层的代名词[1]。张家口地区共有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点2910处,其中古城址有95处。有历史上著名的有古上谷郡旧址、鲜卑族首领王都旧址、商周时期的代国都城、元中都遗址以及五千年来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都城黄帝城故址。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在中华文明史上地位极为重要。大境门、清远楼、辽代古墓、鸡鸣驿等历史遗存都折射出张家口市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目前张家口市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较为有限,还有许多文化遗址及诸多非物质文化资源具有极强的发展和开发潜力。

三.张家口区域文化发展制因

(一)北京区域文化涵化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张家口市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京张冬奥会的申办,既提升了张家口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其投资吸引力与区域软实力,加速京张高铁建设,加强北京与张家口的空间联系。但值得注意的是,京张两地社会发展差异程度极大,文化的喊话作用十分显著。张家口市区文化在涵化过程中极易失去自身的主体地位而导致文化衰落。迅速的文化变迁而衍生出的文化冲突是激发社会矛盾,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张家口市区域文化的衰落不利于张家口市的长远发展及其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城市功能定位。

(二)区域文化教育落后

相对于北京天津而言,处于河北省的大背景下的张家口市文化教育极为落后。其根源在于京津冀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河北省缺乏优质高校和河北省极低的一本上线率,直接影响河北省的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长期以来,对于大部分张家口人民而言,求学是子女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唯一途径。因此强大的应试教育理念束缚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忽视乡土教育与社会实践,忽视德育美育,不利于区域文化的传承。相对较差的人力资源吸引力,无法实现本土人才的回归利用。张家口市高等教育较为落后,仅有三所本科二批高校,文化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健全,文化研究及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难以形成区域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文化治理水平落后

促进经济发展是张家口市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但在吸引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文化治理缺乏应有的关注。张家口市政府,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受社会发展水平及多种隐性因素制约,张家口市文化治理力水平较为落后。随着城市居民精神需求的提升,张家口城市文化空间较为有限,难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有待改善,难以充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在城市形象建设方面,文化节庆活动始终落实在县级区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在区域文化节庆体系中,城市文化节庆活动应当处于支柱地位,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经济发展方面,涨价口试文化市场仍处于发展期。虽占拥有较多的小微文化企业,但大中型文化企业的缺失影响区域文化经济的空间拓展和长远发展。

四、张家口区域文化发展路径

(一)积极进行文化采借,促进区域文化现代化

面对北京文化涵化,张家口不应单一地进行文化排斥,也绝不能导致文化替代的发生。而是应当进行合适的文化引导,将无意识的文化涵化转化为有意识的文化采借。即将北京文化体系中有助于推动区域文化现代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特质纳入自身的文化体系以实现区域文化的发展。文化采借是长期动态的过程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构建区域特色文化为导向,以发展区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宗旨,做好多元文化特质的选择、吸收与融合。

(二)重点突出文化特色,构建区域文化个性

区域文化因地域、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但基于京津冀文化圈内文化同质化的特点以及各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博弈,张家口市区域文化的发展中必须重点突出文化特色。一方面,文化体系的构建在符号体系构建的同时,应不断充实文化内涵,避免区域文化的“口号化”、“肤浅化”。另一方面,要在突出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文化个性。文化个性并非简单的文化差异,而是基于特色文化体系之上对人的冲击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区域文化个性的建构要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和文化企业的市场运作,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方式方法。文化特色和文化个性的根本在人,在发展区域文化突出文化特色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立足于张家口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以保证文化特色与文化个性的生机活力。

(三)提升区域文化治理,增强区域文化聚合

提升张家口市区文化局的水平,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又是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关键举措。区域文化治理水平的提升是政府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城市文化空间建构与拓展,区域文化节庆活动的规划于举办、跨越文化交流等区域文化治理工作中,要注重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利用市场资源。对于政府而言,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拓宽民意交流渠道,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与区域文化自觉自信,进一步增强区域文化的聚合功能。

(四)关注特色文化教育,聚焦乡土文化传承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必要手段,特色文化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习体验和感悟乡土文化。在基本的学习课程之外,可以将区域特色文化融入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艺术教育和德育美育的相关课程中,从基础教育入手构建区域社会的文化认知。特色文化教育要结合区域具体情景进行实践和探索,让区域特色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的学校发展和教育实践。

(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致力区域文化创新

张家口市高等教育水平极为落后,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化,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公平等方面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这为张家口市高等教育发展创造条件。北京是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张家口市应加强与北京的高等教育合作,促进本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只有高等教育获得发展,补足区域社会经济“产学研”的高校角色缺位,才能促进经济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区域发展提供活力。

五、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区域文化经济

区域文化产业将是未来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现代社會实现文化智力功能的重要工具。在京津冀区域的城市定位中,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并使之成为区域支柱产业是张家口市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必然途径。张北草原音乐节,三祖文化园等文化产业项目的成功为张家口市文化产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张家口市要发挥自身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借助京津人才、管理、资本等文化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并借助北京联合申奥的契机,实现区域特色文化产品的国际文化贸易。

【参考文献】

[1]梅大生,张羲旺.珍惜文化历史 开发文化资源[J].张家口大学学报,1994(01):6-10

[2]魏红磊,吴璇欧,陈新亮.张家口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4(01)

[3]冯石岗,许文婷.京津冀文化圈的渊源和载体[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5(02):9-15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京津冀一体化中小城市
四川省中小城市运动休闲健身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38:50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10:08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28:06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2:07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基于消费视角下的高铁经济给中小城市带来的产业变革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内中小城市中服装的“快时尚”文化现象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6: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