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做法,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为我国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政府;融资难题;作用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一批新兴科技型小企业蓬勃发展并且成功的在美国的科技板市场的上市,这件事情引起世界人民对中小企业的重新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中小企业的作用和地位都是在不断提升,也都面临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例如融资困难,这个问题是一直让中小企业头痛的难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办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其中发达国家的很多方法十分值得中国学习。
一、发达国家政府在中小企业间接和直接融资中的角色
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政府的作用可以在中小企业两种主要融资形式中得以体现:
在间接融资方面,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贷资金的对口银行。比如德国的中小企业银行主要有合作银行、储蓄银行和国民银行等,根据其国内的相关法规,年营业额在1亿马克以下的企业,可得到总投资60%的低息贷款,年利率7%,还款期最长达10年;法国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主要职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银行的贷款担保、小部分直接向中小企业贷款。发达国家的政府支持中小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中小银行优惠政策的形式保证中小企业贷款的获得。而且,我们在上面也提到,在间接融资渠道中政府的担保作用不可忽视。
在直接融资方面,发达国家政府不仅鼓励中小型投资公司参与投资中小企业,而且利用其高度有效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拓展直接融资空间。以美国为例,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前者是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审查、许可和支持成立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公司达300余家,它必须有不少于100万美元的股本,可按一定比例从联邦政府获得优惠融资,然后以借出或认购债务的形式将资金投放于除地产、信贷领域以外的本国中小企业的兴建和技术改造。后者是民间投资成立的各种风险投资公司,有600余家,其中一半设在硅谷,它们大多数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投入资金以寻求高额回报。直接融资的渠道中,政府表现得更为超脱,它更多地是作为监督者和仲裁者。一般政府不直接参与直接投资,而是鼓励各种投资公司参与投资,以保证投资的股权有专门的机构经营。
二、我国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现实选择
(一)逐步向中小企业开放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是普遍规律。而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无序慢慢发展到有序,从不完备到完备的过程。
然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良好的金融市场也会推进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这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关系。
在我国,随着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一大批新兴企业、科技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展示中国新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创新基金的数据库表明,按照“最近一年净资产和总收入均超过3000万元,连续两年以上盈利”的标准,5万家企业中有4015家企业达到了这个标准;在4015家企业中,有2197家企业基本符合现有的中小板发行上市条件,剩余的4万多家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自己所处行业、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被拒之门外,因此为使中小企业可以顺利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我国应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我国应继续完善创业板市场和三板市场,使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资本及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这是解决更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对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不仅要采取一些短期措施来缓解,还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推出一些长期的改革措施,这就是放开民营银行———如果中国所有的银行还保持以国有银行为主、外资银行为辅的这样一种体系,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将会长期不利,中国需要一大批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主要业务的、以社区为业务范围的中小民间金融机构。
(三)组建政策性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所谓政策性银行是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商业银行从盈利角度考虑不愿意融资的領域,或者其资金实力难以达到的领域。这些领域通常包括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资金回收时间长的项目,如农业开发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为了扶持这些项目,政府往往实行各种鼓励措施,各国通常采用的办法是设立政策性银行,专门对这些项目融资。这样做,不仅是从财务角度考虑,而且有利于集中资金,支持重大项目的建设。
通过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可以在资金上向中小企业倾斜,减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资金上的争夺。作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可以向其提供利率优惠,减少中小企业的负担。
总之,政府可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但面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要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的各项措施仍然是杯水车薪,中小企业需从自身做起,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不断完善自身的实力,
【参考文献】
[1]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J].企业经济,2003(02)
[2]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J].企业经济,2003(01)
[3]邓向荣,于中鹏.民营企业股权优化与稳定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