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宽恕让我们健康幸福

2015-05-30 10:48
心理与健康 2015年7期
关键词:受害者参与者负面

人们生活中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是朋友、同事,甚至亲人、爱人对自己的误解、伤害、欺骗和背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极大的愤怒、悲伤、痛苦和焦虑,并由此衍生出猜疑、冷漠、警惕、冲突、憎恨和报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使我们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社会的公平和友善。

显然,如何应对、化解、调适、修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如何找到超越伤害的意义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使生命获得新的希望,感受到人生价值,使心灵获得一种安宁和自由,是心理学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宽恕”是什么?

长期以来,“宽恕”一直被看作是宗教的主题,而不是科学研究的主题,所以一直被人们曲解。其实,“宽恕”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中国文化把“宽恕”与孔子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视为同一种美德,认为“恕道”是宽容之道,是一种人际参与、“共存”的意思。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曾国藩也曾说过:“善莫大于恕。”其意义都非常明确:宽恕别人等于善待自己。可见,我们中国人的宽恕之道,来自于对他人的尊重,来自于为人处世的一种道德规范,是我们维系社会和谐、人际和谐、自我和谐的根本法宝。

宽恕的对立面是报复,它是指受到伤害的人,以攻击、惩罚、伤害的手段和方式,向那些曾经带给自己伤害、痛苦的人,宣泄心中的仇恨、不满。从本质上讲,对伤害者的惩罚和报复是客观存在的,有深刻的人性基础和社会历史文化的根源。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复仇思想是普遍存在的,“有仇必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传统观念,实际上使人们在社会文化和心态上相信了报复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而很少反省在报复过程中所蕴含的残忍和丑恶,以及它对当事人的精力、时间、精神和社会的伤害。报复心理的存在,只会使受害者更加沉浸在痛苦的漩涡中无法解脱,更无法获得真正的轻松和快乐。

很多人认为,宽恕就是遗忘过去,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真正的宽恕是记得。宽恕并不是对错误置之不理或者属于弱者的自保反应,宽恕不是软弱、退缩、迁就的同义语。可以这么说,宽恕是一种更富智慧的方法,它提醒我们不要重蹈痛苦和不公正的类似行为;宽恕展示的是爱心和坚强,它是积极、主动、善良、伟大的同义词。

心理学视角看宽恕

心理学家恩莱特(Enright)把宽恕定义为:受害者对伤害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三个方面变化的心理过程。他认为,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来考虑个体在经受伤害事件后的宽恕历程。该过程可分为七个阶段:一是经历到伤害并觉察到伤害给自己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结果;二是感到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三是决定以仁慈和公平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四是产生宽恕的动机;五是决定去实施宽恕;六是执行自己的宽恕策略;七是感到有付出宽恕行动的需要并以实际行动回应对方。这种宽恕的心路历程,在顺序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以出现后退或跳跃现象,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随着研究的深入,麦卡洛(McCullough)提出了宽恕的利他、共情、迁就等成分。他指出,宽恕的本质,在于受害者对于伤害者在动机上有利他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削弱了受害者仇视和报复的内在动机,同时增强了受害者善待伤害者的正性动机,有利于二者和解。他特别强调,宽恕并不是单个人的动机变化的结果,而是一个亲社会动机的互动变化的结果。

因此,宽恕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本,一种优势力量,一种亲社会的利他行为,也是个体的一种重要的、积极的人格,能够让我们转化过去的负性体验,恢复内心的宁静、和谐。

宽恕对我们的好处

宽恕能够让受伤的人从负面情绪中解放出来,从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积极效应,包括降低焦虑、减少负面情绪、较少的心血管疾病和较好的免疫系统功能。而毫不宽恕的记忆和报复的心理形象,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包括紧锁的面部肌肉表情、强化的心血管疾病和对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刺激作用,其实与极度的愤怒和恐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几乎是一样的。

研究者邀请了70多位美国密歇根州霍普学院的本科生,让他们回忆曾经被伤害和被其他人不公正对待的经历,然后将这些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回忆宽恕对方的体验,另一组回忆不宽恕对方的体验。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回忆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伤害事件,包括被拒绝、被欺骗,或者被自己的朋友、情侣、家庭成员侮辱或背叛。实验总共历时2个小时,参与者的所有心身反应、口头报告、行为表现、情绪活动,以及面部表情都被记录下来。结果非常明显:在不宽恕的条件下,参与者更多体验到的是负面的和强烈的愤怒和悲伤,他们的皮电、肌电显示出更多的不规则,测量出的紧张程度也更加明显,眼睛和面部也显示出很多负面情绪。比较而言,在宽恕条件下,皮电和肌电的活动水平都相对较低,交感神经活动的唤醒也较少,同时,血压的水平也明显降低。让人不安的是,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一直可以延续到实验结束之后的恢复期。这个研究充分证明,长期的不宽恕对心身健康非常不利。

有一种心态叫“以德报怨”

在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精神叫“以德报怨”,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价值理念。仇恨是生活中最主要的毒化剂之一,而宽恕则是让它逐渐稀释的药品。真正的宽恕,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它让我们更加健康、快乐和幸福。

由此看来,宽恕是一种生命的智慧。认识宽恕、懂得宽恕、学会宽恕、选择宽恕,应该是超越伤害、愤怒、痛苦、悲伤与仇恨的不二法门。当然,我们提倡宽恕之心,并不是说所有过错都是可以宽恕的,更不是否认法律、公正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是讲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里,宽恕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心理能量。所以,不妨试着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它能使我们更加卓越、快乐和幸福,也能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正能量。

猜你喜欢
受害者参与者负面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论负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