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
这几天,儿子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玩具。在这种氛围中,儿子越来越大方,成功地开创了人生中“赠予”的先河。
一个下午,他兴致勃勃地跑来征求我的意见:“妈妈,我把这个甲壳虫玩具送给瑞瑞,可以吗?”我想,这正是锻炼他的机会,便说:“这是你自己的玩具,你做主就好。”他听后飞奔而去,我也由衷地为他学会分享而高兴:“你做得很好,这是一次爱的赠送。”
有了第一次后,儿子越来越喜欢送玩具给朋友,有时是一辆小车子,有时是一条手工项链,有时是一些积木……
每次赠送前,他还是会来征求我的意见,但我发现,他赠送的理由千篇一律,都是别人喜欢想拥有,有些甚至是对方主动索取的。随着他送出去的东西越来越多,我意识到,这种赠送已经变味了。
每成功送出一件东西,儿子不但能得到别人的夸奖,还能获得朋友们的倾心和恭维,这改变了他赠送的初衷,也偏离了他对赠送本身的理解。先生开导我说:“不要以我们成人复杂的思维去定义孩子纯真的天性,在儿子看来,好朋友喜欢,他能成全他们,这本身也是一种快乐。”可我还是担心,要是他真的更看中赠予背后带来的表扬和虚荣怎么办?
我想,孩子之间的赠送不外乎这几种情况:一是真诚地帮助朋友,解决朋友的尴尬;二是表达朋友之间友谊;三是取悦同伴;四是虚荣炫耀,通过送东西证明自己玩具多。
毫无疑问,前两种动机是值得肯定与支持的,但如果是为了巴结朋友,向同伴炫耀,则应及时开导。
结合儿子这阵子的情况,我觉得第一次他肯定是想通过送东西表达对朋友的友好,可是经过我们过分的表扬,还有来自同伴们的追捧,他尝到了赠送带来的优越感,这让他的情感从最初的真诚慢慢向虚荣转移。
睡前,我假装无意地说起:“轩轩,你最近送出去的东西可太多了。”儿子说:“是呀,我送给我的朋友们,他们可高兴了,我也很开心。”我继续说:“可是,被你送出去的玩具可伤心了,它们觉得你不喜欢它们,把它们抛弃了。”儿子愣了一下,他显然没想到,玩具也是他朝夕相处的伙伴。
我又说:“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到你手中的吗?”儿子回应道:“它们是爸爸妈妈买给我的。”“对呀,因为你喜欢,也因为我们爱你,所以我们送给你玩具。可是,你这样随意地送出去,我们会难过,觉得你不在乎我们的心意。如果其他小朋友因为没有玩具很孤独,轩轩送给他们,我们很高兴。可是如果轩轩只是想用送玩具来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或者因此而喜欢你,我就不赞成。”
我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儿子在一旁一言不发,我知道他听进去了。我又问他:“轩轩喜欢和好朋友瑞瑞玩,是不是因为瑞瑞总是送玩具给你呀?”儿子回答说:“不是的。”“这就对了,你喜欢和瑞瑞玩,是因为你们喜欢和对方在一起,对吗?”我问道。儿子说:“对,妈妈,我以后不再随便送东西了。”“好,我相信轩轩可以做到。”我伸出手指和儿子达成了协议。
这之后,再有人向儿子索要玩具时,他懂得了拒绝,而且事后告诉我们说:“想玩可以随便玩,但是不能送了,因为这些玩具里有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告诉他:“你做得很对,但别人真需要帮助时,你也绝对不能吝啬。”儿子坚定地点头:“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