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邹建敏
【摘要】在新时代的潮流下,艺术家作为满足大众精神需要的重要桥梁,作为各时代文明艺术的记载者,作为引领民族追求世界美的先导者,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创作一幅满足当时人类精神文明的作品,需要艺术家具备必要的“修养”,其“修养”包括:“身心修养”“知识修养”“技能修养”。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创造;道德;修养
在新时代的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基本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审美的重要桥梁,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审美认识、精神文化的发展。艺术家积极的心态、高尚的人格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影响着艺术品传达的审美价值、文化修养。因此,在新时代的社会,我们迫切需要具备良好“身心修养”、“识”高法“精”的“知识修养”与“技能修养”的新时代艺术家。
一、艺术家须加强“身心修养”
清代张式《画谈》曰:“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和平而能书画者”。北宋的郭若虚在论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指出一个画家必须具有高尚的身心修养,才能创造出引领世界美、千古流传为后世的优秀作品,“其品高出一世,故其笔墨足为后世师”。
美术大师梅利尼科夫,他的作品皆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以高尚的身心修养,用美能拯救世界的艺术精神感染国家与人民,揭示外表美的黑暗世界,引领人民共同追求真实美的未来。《西班牙三联画》是梅利尼科夫对人生和对苏联历史思考的一幅作品,画面借用了一个完全与西班牙无关的事件,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法西斯,画面的深意却是批判一切当时专政的残酷,即使是在红色政权的伪装下。作品《在和平的田野上》表现了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两千多万人之中几乎全部是青年男子,战后苏联妇女掩埋了亲人的尸骨,擦干了脸颊的泪水,在一片废墟中建起了新的家园,表现妇女们乐观的有朝气的形象,而这些形象中又多了几分倔强和百折不挠的韧性。作品另一目的也是想引领妇女们走出战争阴影,振作起来,迈向未来。从梅利尼科夫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作品是否成功,在于是否与所处时期所需而定,在于画者的内心是否与人民内心相连,在于画者内心、胸襟的修养。所谓“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
鲁迅也曾说:“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因此,艺术家不仅是肩负着人们精神享受的重要工程师,而且背负着探索世界发展道路的艰巨任务。艺术家,应该要特别重视“身心修养”,尽可能地向大众传递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信息,使观赏者从作品中能获取更多关于爱、和平与珍惜等积极思想。
二、艺术家须加强“知识修养”
知识能使人共鸣,能使人取得超乎想象的能力。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相信大家都熟知,但真正理解此句话内在涵义的人并不多。知识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垫脚石,我们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习更多知识,知识渊博,方可行遍天下。而身为艺术家或者是想成为艺术家的追随者,更应提高自身“知识修养”。艺术跟随时代,时代促进艺术。我们不能凭空创造出优秀的艺术品,也不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地创作出适合当今时代精神的艺术。
何为艺术?又何者能称得上是艺术家?绘画是一门技艺,由技进于艺,又由艺进于道,艺术作品如果是没有思想内涵的艺术形式,充其量不过是熟练匠人的手艺。掌握其中的“技”的用笔的技术、技巧、技法表现,这是基础也是垫脚石;“艺”的画面的艺术氛围、艺术想象、艺术概念的表达,这是技术之上的思想哲理,是艺术的关键点;“道”指艺术家的识、行之道,即艺术作品在坚实的技艺上,所传达的艺术思想、艺术精神、艺术见解等,这可谓艺术的最终成就点,是艺术家赋予艺术作品真实生命的意义。大家熟知的“庖丁解牛”的例子。如果没有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理解与赞叹,庖丁永远只能是一个屠夫,解剖牛也永远只是他赖以糊口的手艺,而文惠君给他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就是对庖丁解牛加上了内涵。不过这个内涵已经不属于庖丁,而是文惠君了。因此我们每一位艺术家都应有独特的情感思想、世界观,获得他人无法抄袭、模仿的知识修养,才能创造出别样的艺术作品。成为“识”高法“精”的真正艺术家。
三、艺术家须加强“技能修养”
技能是表现物体的一种形式,其艺术家的技能大体可分为:造型能力、技法能力、保存能力。
造型能力。造型是一幅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无论是古典造型还是意象造型都离不开对物体形体比例的基本了解。梅利尼科夫作为苏联20世纪现实主义艺术家,从骨子里崇尚古典主义,认为人类几千年留下的造型传统不能丢弃,永远要站在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他说:“自然中的一切造型是上帝赐予的,无论什么哲学妄想用人的力量超越这些造型都是人类狂妄自大的表现,都会使人类社会走向灭亡。”笔者对梅利尼科夫说的观点十分认同,就如我们现在的社会,大多艺术追随者,梦想成为艺术家,但因自身的基本功不到位,看了几本艺术家的作品集后,懂得艺术有很多分类,心想古典造型的风格画不来,意象造型难道还不行吗?想到这,大多艺术追随者便开始投机取巧,学习印象主义和抽象派,将创作的作品都趋向变形、抽象的造型手段,通过坚持起初也获得了不少的认可,但艺术之路走得并不长远。何为真正的艺术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
技法能力。技法能力,从古至今,演绎着不同时代的绘画技法随时代变化,同时表现出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媒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如旧石器时期的原始壁画《野牛》,用石器勾勒线条表现事物,加以少许彩色石器丰富画面。15世纪后艺术作品可利用水彩颜料、油画颜料、国画颜料、丙烯颜料等进行创作。20世纪的现代艺术,出现了以多媒体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多以声、光、色再现艺术。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是新媒体艺术的先驱,60年代以来他就以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互动多媒体艺术领域。这反映出不同时代,科技不断地促进艺术的表达形式,同时艺术不断地推动着技术。奥蒂诺·雷东说:“材料有它们自己的秘密要显示,它们各具特性,智者通过材料说话。”绘画过程的魅力所在就是去发现怎样做,去延长这种魅力并参与艺术使古老艺术适应当今时代的努力。始终关注绘画,并让物质实体说话——“关注”,然后在你自己的作品中进行实验。
保存能力。真正的艺术家是我们的指引者,是历史的开启者。艺术家引领世界,推动世界生活、文化、科技的发展,艺术品供我们汲取历史经典,探索未来新道路。因此,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学会保存优秀的艺术作品,为保障我们的文化遗产出一份力量。
杰克逊·波洛克说:“绘画是一种自我发现的状态。每一位好的艺术家都是在画他自己。”因此,我们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应不断地充实完善身心素养、知识理论与技能的修养,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创作源泉,在艺术中做到融会贯通、挥洒自如、随心所欲。
参考文献:
[1]董立军.中国画教育的出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2]孙韬.美能拯救世界:梅利尼科夫与俄罗斯美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美]玛格丽特·克鲁格.西方绘画材料技法手册[M].姚尔畅,译.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5][美]乔纳森·费恩伯格.一九四零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M].王春辰丁亚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李琴邹建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