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师提问对策

2015-05-30 10:03张丽
求知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三角形情境思维

张丽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目前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当前数学课堂亟须解决的问题。数学学习,从本质上说是思维的过程,而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开端。所以课堂提问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效率的高低。作为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讲究对策,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初中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高速时期,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预设,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比如为了引出新课,教学前后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开拓学生思维……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进行教学时,我往往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边时,针对三角形边的性质,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问题一出,教室立马热闹起来。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谈论的过程中,热烈地讨论这个数学问题。在练习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再一次的巩固,并且促进了思维的开发。

教师的提问与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既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的有效提问,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顺利完成数学任务的重要方法。

二、问题设计应注重层次性和全体性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不是一样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掌握水平也会有差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层次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获得进步。

问题的设计应该是层次性的,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功,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我设计了一个激趣导入:如果给你一张纸,你准备拿它干什么?你们想知道老师怎么玩这张纸吗?我拿出事先准备的纸张,先对折,对折后有一条痕迹,然后让学生跟着我把这张纸重新打开。接着,我问学生:“现在你们看看自己的作品,它是一个什么形状?”一些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轴对称图形。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你们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个问题一出,一些领悟能力好的学生马上举起了手,我没有急着请学生回答。而是等待大部分学生都领悟了,我才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可能没有理解我的问题,在教师巡视过程中,我不时地给予学生提示,希望所有学生都能成功解答出来。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到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进步,在数学课堂上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提问要注重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

问题的提出需要一个适宜的情境,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提问,去探索求解。创设情境的最大优点是使学生能够击破重难点。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PPT展示了一组图片,图片播放完毕,我问学生:“你们发现每幅图片中的两个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学生开始陷入沉思,我让学生慢慢思考。一分钟后请学生举手回答,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得出了结论。接着,我重新将图片播放一遍: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四边形;一组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通过仔细观看,学生慢慢发现导入设计的意图。从形象的图片出发,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特征。接着,我在讲台上展示两个三角板,一个锐角60度的,一个锐角45度的。然后问学生:“这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吗?”听到问题后,学生纷纷动手操作,企图通过实际操作寻找答案。在教师不停地提问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慢慢掌握数学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巧妙的提问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学习新知识,一步步走进数学的世界。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得到发展。

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能被激发出来,一步步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

猜你喜欢
三角形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