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探微

2015-05-30 10:02:14杨韬
大观 2015年7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高职

杨韬

摘要:职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主要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讲座等方式进行,存在着指导内容和形式单一、理论与应用研究薄弱、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等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高职;职业指导;就业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实现高职生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学职业指导是大学帮助学生和社会求职者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是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择业者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1]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偏重就业指导,职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晚,又具有明确的就业导向,许多高职院校将抓学生就业率作为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高职院校是在抓就业的过程中逐步开展职业指导的,所以职业指导就被等同为就业指导工作,或者说就成为职业指导的主要工作内容。职业指导的形式也相对单一,主要是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举办与就业相关的讲座、进行求职应聘的训练与辅导等围绕就业展开的工作。

(二)注重求职技巧指导,理论研究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在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学校更注重求职技巧的指导。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或者继承以往中职时候的经验,或者是借鉴普通高校的职业指导做法,尚未形成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突出职业导向型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

(三)职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指导功能不强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指导功能不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把职业指导课程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割裂开来,使得职业指导课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与岗位技能培训严重脱节;二是多数从事职业指导的老师并没有企业或其他社会工作经验,通过这类老师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也是有所欠缺的,其指导功能不强。

二、原因分析

造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对职业指导目标的片面化理解

高等职业教育相对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有所不同,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这使得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即就业指导,在很多学校把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等同起来或者认为职业指导是为就业指导服务,打基础。这种对职业指导的片面化理解,在思想上束缚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造成了注重就业结果轻视职业指导开展过程的偏差。

(二)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

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成立职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对学校整体职业指导工作进行领导。没有专职的职业指导师工作岗位,职业指导工作大多由招生就业办工作人员、学生行政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等分解代替。在学校内部没有形成一个职业指导工作的合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氛围。

(三)职业指导师来源单一

职业指导是一份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工作,职业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但就目前我国人事管理制度,职业指导师大多是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进入学校后考取职业指导师工作证后从事相关工作,他们多数缺乏社会或企业工作经验。

三、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的途径方法

(一)高度重視,形成职业指导工作合力

高职院校应该从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延伸至整个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切实改变以往只重视毕业生就业率的做法,从学生一踏进学校门就开始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成立由主管校领导、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职业指导课程教师、专职职业指导师等与学生职业指导相关人员组成的职业指导工作委员会,统领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形成职业指导工作的合力。

(二)以人为本,确立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目标和任务

职业指导发展的历程体现了从单纯的信息供给向关注个体特质、以求职者的内心需求和人生规划为出发点,以人为本的思想回归。[2]美国促进高等教育标准化委员会(Council for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简称 CAS)在 2004 年标准化指导中,将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规定为:为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提供帮助。[3]

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获得自身发展和发挥个人才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基本途径。学校要以人为本,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树立以学生终身职业发展为本的职业指导理念,确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以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围绕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质的提升,通过教学、管理、服务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职业发展理想。

(三)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

针对目前各高职院校缺乏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有关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缺乏有效的评价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因此,要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培养高素质的专职职业指导师。学校应鼓励、支持相关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和人才测评技术学习,鼓励他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走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道路,从而形成学校专职的职业指导师。二是聘请校外专家充实职业指导师。在高职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职业指导需要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为了拓宽大学生视野,让他们对社会发展有更直接和深入的了解,可以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功校友等专业人士作为学校职业指导师的有力补充。

(四)加强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研究

当前对高职生职业指导理论和应用研究还很欠缺。学校应该紧紧围绕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等同学们关注的问题,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科研合作团队,推动高职生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职业指导的学科研究应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调专业与岗位衔接,通过不断借鉴和创新,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胜任职业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新体系来发展和推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

四、结语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开展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工作合力。随着职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其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会日显突出。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规律,在职业指导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特色,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7:15.

[2]贺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0,9:91.

[3]就业指导工作比较探析[J].教育,2006(7-8):122.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5:02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3:25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7:56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