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禾
很多领导人都喜欢和作家交朋友,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1946年老舍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去美国讲学,一去就是三年。1949年春,面对解放区和国统区两股文艺大军汇聚北平的的大好形势,周恩来满怀深情地说:“现在就缺老舍先生一个人了,请他快回来吧!” 在3月5日全国两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过程中,聊到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更透露曾与原著小说作者路遥很熟,还同住一个窑洞。 很多领导人都喜欢和作家交朋友,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毛泽东与张恨水谈了两个多小时“如何书写爱情” 张恨水以写小说驰名,作品数量多得惊人,拥有的读者群也相当广。鲁迅的母亲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也读他的小说。 1944年5月,重庆《新民报》记者赵超构随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因为张恨水那时也在《新民报》,与赵超构比较熟悉。一天晚上,与毛泽东坐在一起看戏时,赵超构谈起张恨水写的《水浒新传》,毛泽东一听便说:“这本《水浒新传》写得很好,等于在鼓舞大家抗日。 第二年秋,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张恨水接到周恩来秘书打来的电话,说第二天下午有个活动请他务必参加。一见面,周恩来就笑着告诉他:“张先生,毛主席要单独见你,我都不能陪呀!”正在写东西的毛泽东一见张恨水进来,忙站起来和他握手。 毛泽东笑着说:“你的名气并不比我小呢,我不仅看过你的书,也常在报纸上看你的连载小说。” 多年以后,张恨水女兒张明明曾问起这次谈话的内容,张恨水说:“主席说的是关于怎么写爱情的问题。” 1955年春节,在全国政协团拜会上,毛泽东见到了张恨水,问他:“现在有很多有关工农兵的作品,为什么不见你的新作?”张恨水说:“一来生病多年,二来对工农兵生活不熟悉,恐怕难以胜任。”此后不久,工作人员便向张恨水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为工农兵服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老作家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 1956年1月,张恨水出席了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又有了与毛泽东见面的机会。茅盾向毛泽东介绍:“这是张恨水。”毛泽东连连说:“当然记得,我们是老朋友。与周恩来结交,老舍感慨“周恩来最了解我、最信任我” 周恩来与老舍结识于抗战之初,自此相识、相知而结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中共在武汉酝酿成立抗战文艺团体“抗敌文协”。选谁当这个组织的领导人?这个人既要有相当高的文艺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周恩来考虑再三,决定请老舍出山。那时老舍在冯玉祥出资办的《抗到底》杂志当编辑。周恩来找冯玉祥商量,冯玉祥一口答应放人。老舍久慕周恩来的英名,欣然从命,担任“抗敌文协”总务部主任。 “抗敌文协”成立后,周恩来向延安发了一份电报,向毛泽东报告,说他将邀请老舍访问延安,希望毛泽东能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会见老舍。接着,周恩来又亲自巧妙安排,送老舍西行。老舍出鄂入陕,跋涉数千里,最后在西安搭乘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卡车,抵达延安,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在窑洞里会见了老舍,亲切地说:“你是周恩来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为了抗战,我们走到一起来了。” 1946年,老舍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去美国讲学,一去就是三年。1949年春,面对解放区和国统区两股文艺大军汇聚北平的大好形势,周恩来满怀深情地说: “现在就缺老舍先生一个人了,请他快回来吧!”
根据周恩来的提议,郭沫若、茅盾、周扬、丁玲等30多位文艺界名人联名写了一封邀请信,经过秘密渠道,于1949年10月辗转送到大洋彼岸、定居美国纽约的老舍手中。老舍接到信,万分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彻夜难眠。那时老舍动手术不久,尚未痊愈,但他再也躺不住了,积极准备行装,动身回国。老舍回国后,得到周恩来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曾说:“周恩来最了解我,最信任我,我应该多写文童。” 1950年和1958年,老舍先后创作了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这两部大手笔的杰作,最初遭到抵制,险些被“枪毙”,幸亏周恩来站出来讲话,给予充分的肯定,才得以搬上舞台,同广大观众见面。 1950年7月14日中午,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宴请老舍,用家乡菜红烧狮子头、梅干菜烧肉、虾仁煮千丝和黄桥烧饼招待。席间,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写作高手,希望多为人民写作,写自己熟悉的北京,写出北京的新变化,相信你能写出好作品。”后来,经周恩来专门向毛泽东推荐,《龙须沟》成了毛泽东进城后观看的第一部大型话剧。金雍拜访,邓小平一直等在门口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金庸先生。这是邓小平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纷纷接到邀请,访问内地。 1981年,金庸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邀请,请他访问内地。接到邀请后,金庸向邀请方提出:能否在访问内地期间拜访邓小平先生? 金庸先生曾经对记者说,去北京,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钦佩他刚强不屈的性格。 这一信息很快就传至邓小平处。邓小平对金庸先生的要求立即作出了回应。他在一份有关金庸来访的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系笔名)。 得知邓小平将会见自己的消息,金庸十分高兴。7月18日上午,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承志的陪同下,金庸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已经等在福建厅门口,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邓小平说:“欢迎查先生回来走走,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金庸回答:“我一直对邓先生您很仰慕,今天能见到您,深感荣幸!”邓小平笑着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己久!”那天,邓小平穿着短袖衬衣,而金庸则按照香港的礼节穿着西装。邓小平对金庸说:“今天北京天气很热,请查先生除了外衣,咱们不用拘礼。 现场气氛一下子就融洽了许多。那天,两人的话题很广泛。他们谈到了中美关系,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谈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谈到了人才的培养。会谈中,邓小平给金庸递了一根“熊猫”牌香烟。分手时,又将抽剩的烟都给了金庸。“这是邓先生的一份礼物,我收下了。”谈及这一细节,金庸记忆犹新。 会谈结束,金庸告辞。邓小平亲自把他送到福建厅门外。邓小平握着金庸的手说:“查先生,以后要常回来,最好每年来一次,到处去看看。” 金庸先生回到香港后,立即给邓小平同志专寄了一套由香港明河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小说全集》。有一次,邓楠见到金庸,告诉他说:“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 也就是在邓小平会见金庸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至今依然。(资料来源:《解放日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