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与否毕业创作都是我在一个阶段的自我汇报,是我学业中的一个结点,也是我下一步创作起点,既然已经出现,我也不想去计较是否满意,或许几年后,我已经创作出一系列作品,再回头看,那种感觉绝对不会是一句满意不满意能形容的。
——张文智
张文智
1993年 生于辽宁省大连市
2011年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2012年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现实验艺术学院)
2015年 实验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采访时间/ 6月20日
采访形式/邮件采访
“讫起”这个概念在你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开始或是结束,这个问题在我创作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思考过,创作时就是想把这几年里一直在做的事情一股劲地描绘在一幅画上。画完之后,看到了自己有这个能力时,才会想到这件事情其实可以继续下去。有时候晚上胡思乱想会突然回过神来,发现我大学4年的生活最后竟然总结在一张布满鬼怪的画上,还真有点无奈。但睡着了以后却又经常梦到自己画里的东西,身着红衣的城隍神带着一群黑白小鬼吐着火从13号楼里跑出来。“讫起”这个主题在我的作品中的体现可能就是我这样的一种创作心态吧。
你作品中将鬼怪与当代都市相结合的切入点是如何选择的?
我想谁都会有那么一段对鬼神故事感兴趣的时期。我小时候老是在傍晚坐在家楼下,听那些大孩子讲恐怖的鬼故事,吓到回家不敢走楼道,在门口扯着嗓子喊爷爷奶奶下来把我领回去。我一边被数落着,一边回忆着鬼故事,甚至晚上睡觉不敢关灯,但第二天却又颠颠跑去听。这种经历我想很多人都有,只是我现在仍有听故事的兴趣,而且不敢关灯睡觉的习惯也保留了下来。
我大二开始搜集这些故事,逢人便打听有没有亲身经历或是听来的古怪异事,起初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后来发现这些故事其实是很好的创作资源,便更努力地搜集,也会随手录下回去整理。这些鬼怪故事本身就发生在都市里,当从别人嘴里听到日常生活场景中发生的这样的故事,远比明清时期的志怪小说,或是原野村庄发生的灵异事件要恐怖得多。
为何与新闻热点结合,并安置于高楼秘籍的画卷中?
出于个人兴趣,没事的时候我会在本子上把这些故事画下来,久而久之累积了一批这样的鬼怪素材。有一次,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张我们院的老师去附中判卷,中途车子没油了,老师们集体推车的照片,便把这些老师的形象随手描绘成了各式鬼怪,画了一幅“群魔推车图”,被同学发到朋友圈。邬建安老师看到后告诉我就这么画,让我把这些鬼怪与现实都市里发生的事件结合,当时我还有点懵,老师竟然没生气,吕胜中老师还自己照着照片画了一幅给我看,这群老师还真奇怪。
后来我仔细一想邬老师说的有道理,这些鬼怪故事正是依附于人的欲望与情感生活而存在,本身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延伸,为什么不能把它们与各式各样的社会事件结合起来,让人们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待这些就发生在身边真真假假的故事呢?
要毕业了,面临着身份的转换,你的状态是怎样的?
其实我并没有马上转化成为艺术家,我还有3年的研究生学业,即便是离开了学校,我也很难说自己马上就可以转变为艺术家,自信当然是好事,但我也会怕自己白羊座的性格难以胜任这个身份。
毕业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不舍,最不舍的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我们在课堂斗过嘴,在食堂看过腿,一起熬夜赶作业,也一起推塔打过野(推塔、打野为电子竞技类游戏)。在实验艺术这个学业强度很大的学院里,能有这样一群个性迥异,又能团结一心的同学,是我大学最大的收获。
是否会坚定的走艺术这条路?
肯定会,否则也不会着急读研,我怕一旦出了学校,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无法坚持。吕胜中老师曾说过他原来想当作家,结果一步步走来竟成了当代艺术家,他帮我看过手相,说我会沿着一个方向走下去,白羊座的人一根筋,很可能会认准一条道路向前拼,但未来谁都不好说,所以我只能先把眼下的路走好。
对自己的毕业作品是否满意?
一个多月画一幅4米多宽的线描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挑战了,满意与否它都是我在一个阶段的自我汇报,是我学业中的一个结点,也是我下一步创作的起点,既然已经出现,我也不想去计较是否满意,或许几年后,我已经创作出一系列作品,再回头看,那种感觉绝对不会是一句满意不满意能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