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先人在此稼穑渔猎,繁衍生息,商纣王庶兄微子封地于此。不过梁山正式命名于汉代,《山东通志》云:“汉文帝第二子梁孝王常围猎于此,死后葬于山麓,遂易名梁山。”在此之前,梁山称作良山。隋唐时期梁山是颇有声望的佛教胜地,武则天东巡时曾两次驾临梁山莲台寺。五代后黄河多次溃决,大水注入山足,形成八百里水泊,梁山水泊水浒英雄聚义的故事自此有了生长的土壤。
梁山的名扬,不得不感谢江南才子施耐庵。长于苏州,少年时代就喜欢到瓦市听说书艺人讲述梁山豪侠故事的他,以举人身份上大都应考,未得金榜题名,后入山东郓城为官,开启了他的“梁山休闲游”之旅。
并无太多公务的施耐庵日日或徒步、或乘船到乡野渔村访问。夜宿于儒生家、学馆,更多的时候直接住在村舍、渔船上。水乡长大的他与水泊的渔民颇有共同语言,不管走到哪里,都能与老幼妇孺促膝相谈打成一片。在郓城两三年的时间里,施耐庵踏遍梁山山水,对梁山的风土人情、饮食衣着甚至方言土语都了然于胸。放在今天,他俨然就是一个乐享于山水农林,钟情于农家乐事的城市小子,而八百里水泊梁山秀美的山水风景显然让他流连忘返。这时候一切顺风顺水、生活颇为顺畅的他,想不到自己日后的窘境,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成为《水浒传》一书得以成型的最重要基础。
在《水浒传》一书中,施耐庵多着墨于人物的塑造,极少有风景描写,但我们还是能从只言片语中发现梁山水泊之美。第十八回,施耐庵就借诸英雄之所见向我们展示了夏日之水泊风情:
四面水帘高卷,周回花压朱阑。满目香风,万朵芙蓉铺绿水;迎眸翠色,千枝荷叶绕芳塘。华檐外阴阴柳影,锁窗前细细松声。江山秀气满亭台,豪杰一群来聚会。
山水花纸,江山松柳,好一幅碧水青山图。与今日的梁山水泊宛若一体。
八百年风雨沧桑,梁山灵秀仍在,豪气长存。今日的梁山,西枕浊浪翻滚的黄河,东濒清澈潺缓的京杭古运河,北临东平湖,山水交错,湖河相连,港汊纵横,气势磅礴。梁山由四主峰、七支脉组成,虎头、郝山、雪山、青龙四峰山虽不高,但崛起于大平原上,显得格外雄浑粗犷,山虽不大,却是峰峦起伏,形态多变。梁山北坡平缓,景色秀丽,南坡陡峭,雄险严峻,东西多沟壑,幽深中不乏天趣,山顶开阔平坦,略有起伏,翠柏浓荫,宁静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