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和就业去向的比较分析

2015-05-30 10:48王珈琦孔凡亮
关键词:电子信息意向比例

王珈琦 孔凡亮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为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和实际就业去向的差异,本文选择了2014届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做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分析,更好的指导相应就业工作。文章共包括四部分:一是就业意向调查情况;二是就业去向总体分析;三是数据对比分析;四是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

【关键字】2014届大学毕业生;电子信息类专业;就业意向;实际就业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7.38

1. 就业意向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于2013年10月份对2014届电子信息类专业共584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三个专业,共发放584份问卷,收回571份,其中有效问卷522份。问卷主要包括就业意愿、就业地区、就业单位类型、就业单位、工作岗位和部分就业观念、意向等内容。

1.1 就业类型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以参加工作为主,选择此项的学生比例达到55.8%,共291人,可以说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选择继续深造(即攻读硕士研究生)学生有35.6%,共186人;出国留学的有5.8%,共30人;自主创业和其他分别为1%和1.9%,共5人和10人。

1.2 就业地区情况

针对毕业后希望就业的地区,有28.8%,共150人选择了山东省;有25%,共131人选择了北京上海等直辖市;有21.2%,共111人选择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福建、河北、辽宁、海南省);其余8.7%,共45人选择了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5.8%,共30人选择了珠三角地区(广东省)、4.8%,共25人选择了中部大中城市(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5.7%,共30人选择了西部大中城市和小城镇(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省)。对于选择以上地区的就业原因,学生首先是认为这些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并希望回报家乡,其次也考虑到这些地区有良好的人才政策和生活条件,最后是看中创业环境及其他原因。

1.2 理想单位和岗位情况

2014届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理想工作单位首选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有176人,所占比例为33.7%的学生选择此项;136人,所占比例为26%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和科研院所;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有13.5%和12.5%的学生选择,共计70人和65人。其余的75人,所占比例为14.3%的学生选择了私营企业或其他。

2. 就业去向情况分析

2014年10月针对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方案锁定后,我们将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的派遣去向筛选出来,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做了相应的分析统计,具体如下:

2.1 实际去向分析

2014届电子信息类专业共538名毕业生中,去向为派出的为353人,比例占总体人数的65.6%;升学的为112人,比例为20.8%;回生源地的有65人,占12.1%;出国学习8人,占1.5%;

2.2 实际就业地区

通过对接收单位所在地的分析,其中在山东省的有349人,比例占总人数的64.9%;在北京上海等直辖市的有51人,占9.5%;最终前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有16人,占3.0%;长三角地区的有42人,占7.8%;珠三角地区的有18人,占3.3%;到中部大中城市和西部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分别有21人和41人,占3.9%和 7.6%。

2.3 实际就业单位情况

综合分析2014届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接收单位性质,可以得出前往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有30人,所占比例为5.6%;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有127人,比例为23.6%;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有30人和74人,比例分别为5.6%和13.8%;私营企业或其他的有212人,比例为39.4%;未能实现一次就业的65人,比例为12.1%。

3. 就业意向和就业去向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针对2014届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和实际就业情况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3.1 就业率远高于升学率,创业之路无人走

通过对毕业生意向和实际毕业去向的对比(详见表1),可以看出最终就业人数远多于升学人数,读研和出国的实际比例比意向比例分别下降14.8%和4.3%。学生意向中,选择就业和升学的比例大约为3:2,但实际却为3:1。结合平日学生就业管理工作经验,准备升学或出国的这部分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前期复习相关课程中,忽略了毕业前就业黄金期的招聘信息和求职机会,而考试结果和申请学校的落差或多或少会影响这部分学生转变意向的信心和动力,从而导致毕业前一次就业率的下降。

3.2 本土就业优势明显,东部沿海大城市远低于期望值

毕业生实际就业地区相对于意向就业地区有较大改变,本次調查的样本中有47%山东生源学生,可以看出毕业生最终实际就业地区也集中在山东省,比意向中的比例高出36%。因本土企业招聘优势和独生子女家庭需要等原因,毕业学校所在地就业或生源地就业最终成为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而在意向中46%的毕业生倾向于就业的北京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却在实际上只有13%的人成功“登陆”,远远低于意向比例。可见这些地区的就业竞争较激烈,成功率较低。而西部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最终实际就业比例比意向中多出2%,结合当前国家发展形势,可以看出这些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竞争压力较小,毕业生求职成功率较高。

3.3 机关事业单位考取难度较大,私企吸收毕业生能力明显

通过对意向就业单位性质和实际派遣单位性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意向就业单位性质中占最大比例的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反倒在实际中比例最小,这种现象在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和录取率的落差中同样有所体现。而私营或其他类型的企业却增幅明显,实际比意向提高了25.1%。纵观实际派遣单位性质,私企或其他类型的单位吸收了最多的毕业生,可以说这类类型的企业是提升高校就业率的主力军。

4. 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

基于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平日学生就业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为更好的指导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切实提高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4.1 引导学生两手准备,积极转变求职心态

协助学生在低年级做好职业规划,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智的选择是否继续深造。很多学生在准备相关考试科目的过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到失利后再开始去关注就业信息,发现好的机会早已错失。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期间,适当关注招聘信息,对于自己心仪或合适的职位要提早准备。针对考试失利后部分就业心态消极的同学,要及时开导,帮助他们重塑信心。

4.2 分散大城市就业压力,积极宣传中西部就业

因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很多毕业生希望前往北上广等大城市,认为那边的职业发展前景较好,但也应引导学生全面衡量,要考虑到大城市人才趋紧饱和,晋升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等问题。应重点宣传国家针对中西部就业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关注中西部企业的招聘信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4.3 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思想

普遍毕业生受家庭等影响,希望找到稳定的工作,将目光集中在国家事业单位或国企上,导致自己限定了求职之路。但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一些行业领头单位恰恰都是私營或三资的企业,如:阿里巴巴、百度等。所以需要从低年级起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关注优秀企业招聘条件,在大学期间着重培养相应能力。同时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创新思想,锻炼学生创业能力。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形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杨兆梅, 张东升, 马桂兰等. 某985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3):86-87. 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1.23.046.

2. 姚群秀, 王华, 彭亮. 电子信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7(3):82-85. DOI:10.3969/j.issn.1009-2447.2007.03.022.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意向比例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人体比例知多少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