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 朱海燕
摘 要:英语误用词的使用频见于小说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然而误用词的翻译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选取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典型误用词的翻译,试图另辟蹊径,从关联理论视角探索误用词的一些翻译策略。
关键词:词语误用;误用词;关联理论;翻译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洛德.西蒙曾经说过“它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颗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由此可见《德伯家的苔丝》在英国文坛的重要地位,这部著作也受到了许多中国译者的喜欢与关注,本文拟从关联理论角度来浅析其中误用词的翻译策略,提出一孔之见。
误用词的定义
我们先来看看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的表达:
(1)Ive something to tellee thats come into my head about that—a grand projick!
(2)...and mother wouldnt have been always washing, and never geeting finished.
(3)tellem to send a horse and carriage to me immedately, to carry me hwome.
(4) “Now take up that basket, and goo on to Marlott...”
从上面的粗体单词可以看出,这些词既不能从字典中间查找,也不是作者的笔误更不是印刷错误,这是一种有意的词语误用,是英语malapropism的汉语译名。malapropism 是指利用音近象形异义,有意无意的误用词语,以造成滑稽可笑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通俗来讲,就是写白字,念别音。也就是说误用词和被误用词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一个特点:音近象形异义。因此不难推断出projick, geeting, hwome的应用词是project, geting和home(应该表述或词语误用者想要的意思即为应用词)。误用词的识别大概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是根据直觉,第二种是从生僻怪异的词语中识别误用词,还有一种是在根据上下文词不达意的时候判断误用词。
一、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误用词的翻译
误用词即用错了的词,误用词的翻译是翻译的一个难题,也成了翻译的一个死角,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少之又少。关于误用词的翻译一般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避而不译,另外一种是翻译成应用词。避而不译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是不可取的。不少英美名著中的误用词都是用第二种方法翻译的,著作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的翻译也不例外,上述例(4)中各位翻译大家是这样翻译的:
例(4):“Now take up that basket, and goo on to Marlott...”
张谷若:你拿着这个篮子,上马勒村去一趟。
王忠祥:好了,你把篮子拿上,到马洛特村去。
孙法理:行了,你把篮子提起来,再往前去,到马洛特村清酿酒店去。
上述分析不难看出goo系修辞中的误用词,而其中的翻译均翻译成应用词,很明显,这里误用词的翻译并不能令人满意,它违背了作者使用误用词的初衷,据小说中博古家考据,苔丝的父亲是英国中古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但是,他的家族,早在故事展开的“六、七十年代以前就家破人亡了”,苔丝的父亲是贫苦的乡下小贩,母亲过去是挤奶女工,他们都是听凭时代风雨肆意摧残的小人物、可怜虫,牧师在考察各系的系谱时无意中说出了苔丝父亲的身世,此处说话者为苔丝的父亲,其在得知自己的姓氏由来后难以抑制那种意外高兴的心情,急切的想要去庆祝这一时刻。很明显,如果按译者的思路,哈代在创作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用go而要用goo呢?
二、关联理论下误用词的翻译
关联理论最开始作为一种语用学理论,并不是用于翻译发展提出来的,但是后来它却可以用来解释翻译。
(一)误用词的翻译可以看作一个二重明示—推理的过程
作为特殊交际的翻译涉及三个文本:原交际者和译者构成的交际双方,原交际者把文本输入给译者—译者通过关联进行推理,形成图式文本—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又构成了交际的双方—译者试图把图式文本传递给受体,形成译语文本,至此交际完毕。误用词的翻译也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原作者或是创造诙谐幽默的气氛或是为了表达当时的语境而在文本中使用误用词,这一信息输入给译者后,译者试图把这一词语误用的信息输入译语文本中,然后传递给译文读者,至此交际完成。在这一交际中,译者需要在作者明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演绎推理。
(二)翻译过程的依据:关联性
关联作为语言学的理论,却使翻译受到了重大影响,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研究。Gutt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关联翻译理论的这一依据一出,就给传统的翻译还原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式。Savory(1957)曾就列举了一系列相互冲突的翻译原则:
(1)译文必须再现原作的词句
(2)译文必须再现原作的思想
(3)译文读起来应该像原作
(4)译文读来应该像译文
(5)译文应该反映作者的风格
(6)译文应该有译者的风格
(7)译文读来应该像原语的现代语言
(8)译文读来应该像译语的现代语言
(9)译文可以增减译文
(10)决不可以增减
(11)诗歌应以散体译之
(12)诗歌应以诗体译之
这些互不相容的观点在关联理论的框架里基本可以消除了,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交际者的任务主要是满足交际者的意图和听者的期待,在保证交际成功的前提下,译文尽可能向原文靠近:使话语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使译文和原文最大程度的契合,达到逼真境界。
三、误用词翻译的一些策略
不得不承认,误用词的翻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只能说希望通过关联理论的一些策略试图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译者需要做到互明
(二)翻译是传递交际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活动
(三)译文需要在原文中寻求最佳关联性
作者向译者示意了其交际意图,译者需要根据原文作者的示意的交际意图以及根据交际环境做出推理,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关联。在上述例子中,关于误用词““Now take up that basket, and goo on to Marlott...”可翻译成“你拿上这个篮子,驱马勒村走一趟”,这样,译文读者在看到“驱”就会联想到应用词“去”,这样体现了误用词和应用词的近音关系,传达了原文的修辞效果。
四、结语
误用词在某种程度是具有不可译性的,关联理论给误用词的翻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关联理论让我们把误用词的翻译看成了一个双重明示—推理的过程,指引我们去追求翻译的最佳关联。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段胜峰,覃先美.辞格新说[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4.
[3]杜福兴. 评关联理论的主要贡献[J]. 外语学刊,2011(6).
[4]笪玉霞. 汉英飞白辞格的比较与翻译[J]. 济南大学学报,2003.
[5]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
[6]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 李应洪,覃先美. 英语误用词的解与翻译[J]. 外国语文,2013(3).
[8] 吕雅菲,牟凌娟. 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9] 覃先美.,段胜峰. 修辞学的多维视角[M]. 海南:海南出版社,2014.
[10] 覃先美.试谈英语误用词的汉译[J]. 山东外语教学,1991.
[11] 王子春,李智. 英语表达中可笑的误用[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12] 王海倩. 关联理论与翻译[D]. 北京交通大学.
[13] 王建国(2009).《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14] 徐庆利,王福祥. 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及其翻译的诠释力[J]. 外语教学,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