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日本的文化以及艺术发展摆脱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响,甚至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影子。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绘画艺术发展却呈现出新的光芒,在中国绘画的影响下越来越具民族气息。尤其是日本浮世绘对于印象派的影响是不可抹灭的,甚至中国学者也在彷徨中回过头去在日本绘画中探寻中国断代的艺术。日本绘画艺术尤其是浮世绘之后所以能在时代的层层尘埃中借鉴外来形成自身艺术形式又凝聚了自身的民族精神,是因为基于原始日本神道之上建立起来的崇尚自然的情感、生命和谐意识、性文化的开放意识形成的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日本文化,继承性与延续性相辅相成,不断地以动态的眼光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即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又维系传统文化的根本,才使得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强力影响的飞跃与革新中。
关键词:浮世绘;形成;日本艺术
一、日本浮世绘的起源
日本浮世绘是在日本近世自身特殊背景下,以及在对外与中国以及西方文明的冲击交流下形成的,是基于日本两百余年的民族艺术的延续性而产生的民间美术样式。“浮世”一次在日语中原为“忧世”,因为自中世纪以来产生厌世的人生观实是建立在对净土向往的来是期待上的。随着佛教理念的世俗化,彼岸现实取代了彼岸理想,较之过去与未来而言,此刻的“现世”享受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忧世”也由此被更为轻松明快的“浮世”所取代。浮世绘在取材上对当时流行风尚投注着强烈的关注,在技法上则不断花样翻新、积极进取,洋溢着对现实生活的感知方法和思考方式的肯定。但究其根本任何一种文化艺术的演变与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赖以生存的人文土壤的滋润,以及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自身文化的积淀:
绳纹文化:日本最早的文化起源可追溯至一万多年前石器时代的绳纹文化,而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绳纹时代形成的日本原生态文化意识并没有被外来文化所取代,依然潜藏于当代文化的深层之中。由此产生的“绳魂”本土文化观念是基于日本的原始神道建立起来宏观上概括为自然本位与现实本位思想,微观上则表现出崇尚自然的情感、生命和谐意识、性文化的开放意识等。
弥生文化: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稻作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由石器时代略过青铜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也就是从这时起日本和中国就密不可分了,中国对日本的文化影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弥生时代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保守的文化风气也应运而生,强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着眼于对象的观念与本质。
日本画家东山魁夷指出:日本民族精神结构的特质也就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性格也就是将具有动态的、强烈意志力传达的绳纹精神与静态平和的、情感性表现的弥生精神结合起来的,其柔和、简洁的外表形式包含着坚强复杂的内在精神。
三、中国文化的隐映
日本与中国最早的美术交流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日本自公元7世纪派遣唐使,在盛唐佛教美术的影响下8世纪中叶日本迎来佛像雕刻的黄金时代;奈良时代的屏风绘就是在盛唐金碧山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平安时代在唐风绘画影响的基础上,绘画题材趋向于描绘日本本民族的风物人情使之具有文学性,开始形成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物语绘卷”,其中以《源氏物语绘卷》为代表,摆脱了中国绘画常用的平视和仰视手法,利用建筑结构的隔断组织出有秩序的斜线以表现空间,显示出独特的日本形式意味,这也使其作为大和绘的前身而出现。
如同现代日本画的概念是相对于西方油画而言的一样,大和绘也是相对于当时来自中国大陆的唐代绘画来说的,“唐绘”和“大和绘”的区别在于所描绘的题材与主题的不同。正如日本学者真保亨指出的那样:“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日本绘画的发展,从古代到近世,中国绘画的影响是始终如一的……抽去这些影响,近代绘画将无从谈起。
如果说在盛唐佛教美术的影响下日本迎来了佛像雕刻的黄金时代,盛唐金碧山水开启了奈良时代的屏风绘,同样在唐诗的影响下,日本传统文学与和歌也愈发兴盛,大和绘就是在文化的重大转折时期出现的民族绘画样式。它以贵族的日常生活、自然风光为主要题材。因应及时享乐的唯美主义情调,吻合日本人的审美趣味,线描优雅、设色浓艳、富有装饰性。大和绘和中国绘画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其具有极强的装饰趣味,专注于大画面构成的大师们放弃了绘画中的文学性,追求绘画自身的构成因素。
然而随着中国朝代的更替,由唐代传入日本的北宗禅由宋代传入的禅宗所融合,也因为禅与日本人的性格,尤其在美学精神上十分吻合,因此更加深入地浸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之中,范围也更为广泛,禅宗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对日本文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日本文化简史》中曾写道:“禅宗对日本的影响既为微妙而广泛,所以它成为日本文化的机制。”受禅宗的影响让日本绘画风格也产生了变化——水墨余韵更盛。唐末宋初的水墨画表现出严谨的写实风格,南宋以后水墨开始渗化,写实手法逐渐松动,画面空白增多,文学性随之进入绘画。马远、夏圭的水墨山水以及“马一角”“下半边”的“不全之全”的表现手法,在日本人眼中则充满了禅意禅趣,恰恰契合了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传统的大和绘以奔放的感情和悦目的色彩为生命和灵魂,而单色的水墨画因趋于抽象而蕴含暗示。禅宗高度推崇水墨画和山水画,因为它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
四、浮世绘的形成
浮世绘的前奏——风俗画的兴起进入到安土桃山时代,日本迎来了绘画本土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逐渐从屏障画中发展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绘画样式 ,作为时代精神的反应出现了主题各异充满魅力的风俗画 。日本对民俗的各种表现可以追溯至世町时代以前,平安时代的绘物卷就开始将日常生活场面以背景的形式出现,安土桃山时代以来的风俗描写是真正表现人体美的艺术在日本的最初萌芽。从此日本从具有盛唐色彩和北宋禅宗思想的山水花鸟画中汲取养分而形成了更具本土民族色彩的绘画形式。新型风俗画是大和绘近代化的样式,表达了真正的人生与世俗情怀,也是在近世初期的绘画主流题材中大和绘的本质性复活。然而浮世绘产生于日本近世特殊的历史阶段,与人的生命和生活、生存状况紧密相连,与社会文化和社会动态紧密相关。而伴随着战乱之后的再次统一京都和江户地区的稳定发展,歌舞伎文化相应产生并日益发展,而此时新型风俗画的另一题材表现——美人图开始出现。这种以个人情感为主体的表现,人物描绘线条流畅,造型简洁大方,洋溢着活泼的生命感。风俗画不仅描绘开放的世俗行为,在追求故事性的同时以表现女性美为主。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浮世绘形成的大致轨迹。虽然日本绘画不可避免地受益于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盛唐和两宋绘画样式及文化的影响,但从中国传统文化传入日本伊始无论是从最初形式作为插图而存在的绘卷,或是后来成熟的大和绘、屏障画,还是后来愈具本土色彩的风俗画和后来主题鲜明民族色彩强烈的美人图亦或是浮世绘的最终形成,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在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绘画样式的同时始终有一种力量在牵引出本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绳纹文化和弥生文化这种最初的也是深植日本民族精神之根的——至今还日本民族心底的“原始品性”即日本文化艺术样式的不变之魂。
纵观人日本浮世绘的形成,浮世绘得以作为日本民族绘画样式成功的影响着近代中西绘画艺术,究其原因正是这种基于原始日本神道之上建立起来的崇尚自然的情感、生命和谐意识、性文化的开放意识形成的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日本文化,继承性与延续性相辅相成,不断地以动态的眼光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即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又维系传统文化的根本,才使得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强力影响的飞跃与革新中,无论怎样的历史潮流日本原始文化依然沉稳地潜流在日本民族文化深层流淌。
参考文献:
[1]潘力.浮世绘[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2]紫式部.源氏物语[M].王娟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果,安徽师范大学 2013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