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

2015-05-30 19:51鲁超群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唐卡藏传佛教艺术

鲁超群

摘 要:唐卡作品分为五大画派,本文以勉唐画派为重点来研究其中带有的文化内涵,唐卡是松赞干布时期随藏传佛教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独特艺术形式。它经历了吐蕃、宋元、明清等重要发展阶段。唐卡的绘制十分严肃和考究,并以宗教、历史为主要内容。它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藏民族的历史、信仰、科学和艺术等的传播功能。

关键词:藏传佛教;艺术;唐卡;文化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优秀画师层出不穷。西藏绘画发展到新勉唐画派时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西藏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将早期流行的印度——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因素的影响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绘画样式,勉唐画派可谓是集大成者。

与尼泊尔风格较浓郁的“钦则画派”和受汉地艺术影响明显的“噶赤画派”相比较,勉唐画派绘画呈现出更为纯粹的本土画风和更明显的变通意识,民族特色亦更为强烈,更擅长绘制静面佛像。

勉唐画派绘画中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而加以多样的变化。在实现宗教的教化作用后還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构图意蕴深刻,结构新颖,显示出浓厚的雪域特色,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唐卡”绘画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首先,“唐卡”绘画体现了佛教文化。将唐卡用藏文音译后其主要含义就是平坦宽阔的意思,带有浓厚佛教意味。唐卡的作画对象十分广泛,多以佛像画为主,也最为珍贵,最具表现力。佛教文化强调众生平等,前世与今生的轮回。因此,许多唐卡作品都不可避免地透露出佛教文化内涵。例如,“绿度母”唐卡,装裱华丽古朴,图案活灵活现。唐卡中描画的度母,就象征化解你心中烦闷的神灵。以宗教题材作画的“唐卡”,数不胜数,主题都是用来宣扬佛教义,传递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正面、积极力量。

其次,“唐卡”绘画所体现的藏族特色民族文化含义。唐卡绘画,作为藏族特有的绘画艺术,在绵绵不绝的发展中也深深刻上了藏民族特色风俗习惯的烙印。祖祖辈辈生长于雪山、草原这样的宽阔地带,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豁达豪放的性格,这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通常喜欢用比较庄重但是不失纯净的色彩,藏民族对色彩的对比度要求需求非常高,颜色运用也是十分的大胆,表现欲非常强。唐卡中也存在许多只表现藏族本民族文化的作品,如曼唐,就是带有藏族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体现了藏民族对自己的一生的独特见解。它不单是文化的体现,也是对生活的提炼。

唐卡绘画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意境美,如静中有动的审美情趣,唐卡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带来的是视觉的震感,细看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俗话说:宁静致远,画中的意境悠长,蕴含着的灵动正是这样的画面宁静所带来的,这也是勉唐画派最擅长的静物绘制法。佛像栩栩如生,对画作最深刻的感受是当一个人真正内心平静,空无一物,心生慈爱时方能真正了解体会。

唐卡在浓烈色彩中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色彩多样变换、对比强烈几乎是所有人对唐卡的直接第一印象,是唐卡绘画作品给人最多的第一印象。上色富有质感,画笔纹理清晰,颜色鲜艳夺目,十分夺人眼球。由颜色入手,看唐卡绘画,庄严又不失活泼,仔细地端详,每种颜色的组合都显得如此的合理搭调,因为每种颜色的色调都是经过画室的精心调制,整幅作品可谓是精心雕琢出来的,因为颜色的搭配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勉唐作品虽不常用金色但也善用金属色,用金线勾勒边线,接着金纹饰物,再用赤金铺底,最后再用黄金勾勒细小的花纹,如此繁复的用金,增添了许多层次感。同样,唐卡的颜料采集过程也极其考究,全为天然物质,以产于雪域的天然矿物、植物为主要生产原料,由植物中提炼的植物颜料,也是藏传绘画中的常用颜料。这些矿石和动植物颜料的手工炮制和提取,手续繁杂缓慢,耐光、耐候性和稳定性都很好,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给予欣赏者合情合景的情感体验,艺术作品最终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心灵体验空间,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将观众领往美丽的艺术境界,创造一个真实的心灵体验场景。或者是大致看唐卡作品都只是停留在作品的表象,只觉得是一种富丽的绘画作品。但是仔细观赏,唐卡绘画艺术可以带你进入一种美好宁静的意境之中。因为作品本身带有强烈的佛教色彩,置身其中会油然而生的庄严崇敬之感,深入探究后,宗教的神秘感和崇高感就会慢慢浮现,会从敬仰和膜拜中达到人心最本质的情感状态。景中皆是情,情具象化后即为景,如此情景交融,一层层打动观赏者的真实内心世界,达到看景已不是景的境界,甚至是景还是景但看景者的心境早已不在其中。

唐卡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功能,首先,体现在对佛教的各个领域方面:哲理、历史、文化、教理、教规以及艺术等。事实上佛教文化在传入藏区的同时,其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也相对成熟,而其中的唐卡则以其灵活的表达形式、叙事性、具有哲理性的传说作为主要内容展开的。它不仅在藏传佛教寺院被作为僧人的基础修养知识,也同样被广大民众所认可。无论史诗还是民间唐卡,都是以绘画方式传播着藏民族的文化,讲述着民族发展的历程,表达着藏民族执着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图》《禄东赞朝见唐太宗》及大量的医药类唐卡,都是以形象化的图释手段,传播和记载了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准确地介绍了藏民族医药、医学知识及科学技术成果,对现在的医疗科学、考古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扎根于信仰中的唐卡艺术,自产生以来就与藏传佛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唐卡艺术在吸收雪域高原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同时,更是得益于藏传佛教博大精深的思辨哲学、对宇宙万物的独特理解,为唐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主题和素材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的形式多样,载体轻易便捷容易携带,这对传播中国这样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十分有利,可以将其跨界融入其他本土或外来艺术形式中,把它带往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了解体会其中的奥妙。唐卡艺术这种通过朴素的造型语言,将复杂而深奥的佛教哲学和修正方法表达出来。更容易受到现代人的广泛认可。

通过对唐卡作品文化内涵的粗略研究,唐卡其神秘的起源,结构方式的圆满和谐,表现形式的变换多样,色彩组合的巧妙,深邃的文化内涵等,使唐卡绘画独立于其他绘画风格,独树一帜,并且可以源远流长。唐卡绘画融入独特的藏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给人圆满、和谐、宁静的审美体验。它是人民伟大的创作结晶,是绘画艺术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文化与佛教文化在某些方面都是相通的,唐卡这样的艺术形式就是佛教向世人展示佛教理念的载体,将佛教的积极思想体现在作品中。在未来发展唐卡艺术,在坚守传统的前提下也一样要有创新精神。在符合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要探索如何保护唐卡文化,如何发展唐卡文化,如何才能对社会有益?不能单单考虑经济利益。要把握好这个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将藏族传统的唐卡文化发扬光大,对众生都能有益。

猜你喜欢
唐卡藏传佛教艺术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纸的艺术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