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建侠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中,主动学习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创设了新的教学环境,丰富了阅读的内容,提升了阅读深度,带领学生能够自动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音形多种表现形式,营造阅读氛围,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信息来源,拓展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和教育中越来越凸显。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都得到了较大的扩充。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主动阅读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则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下多媒体教学的热点。
一、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条件
1.1 丰富阅读内容,提升阅读深度
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还处于未开发的状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可以开启学生的情感教学。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目标往往停留在对词汇的掌握以及语句的理解上,常常忽略了对阅读内容中心思想掌握的重要性。现今,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学生丰富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的深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取更加丰富的阅读教材和书籍,而用途广泛的多媒体技术则为学生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发散思维营造氛围,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
1.2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创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生硬的听讲,重在模仿教师的思维,极少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启蒙阶段,对所阅读的内容理所当然的会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多媒体技术则极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动画影像则可以将阅读的内容由文字表面的抽象化进行形象实体化。在不同的音视频的渲染下,学生在欣赏时就会自然的产生不同的联想,在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卜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语文作为一门掌握其他知识必备的基础学科,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功能,学生可以有效的扩展阅读范围,学习到语文本科目以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便捷的获取感兴趣的阅读书籍。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实践
2.1 营造阅读氛围 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多媒体中插入音频、视频、图片以及一些Flash动画,营造一个与学生阅读内容相融合的氛围,帮助学生提升对重点词汇的掌握以及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生阅读《坐进观天》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插入一个动画视频,让学生能够生动形象感受青蛙在这一故事中的形象,在学生阅读时脑海中呈现出整个故事的轮廓。这样既能做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内容,对故事主体形象能够快速的把握。
而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较轻快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为营造阅读环境奠定基调。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文章时,在阅读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利用图片以及影片让学生明白当时的大环境是怎样的,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提升教学效率。
2.2 拓展学习内容 提升阅读畿力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完成教材内容的阅读之后,可以在网上搜索与之相关的阅读内容,通过横向的对比让学生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例如,在阅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时,利用信息技术,在课件中展示《董存瑞炸碉堡》以及《火烧邱少云》等教材内容,通过同时的阅读,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在阅读古诗词时,教师同样也可以将相关的诗词一起在课件中展示给学生,这些内容可以是难度相当的一些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好课本内容之后,进行知识的拓展,举一反三的阅读更能巩固知识,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为教师们带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新课改变革期间,部分教师因个人素质问题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效率,往往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或是滥用信息技术而忽略教学重点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