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晶
知识产权就是商业活动的手段和工具,咨询项目除了进行常规的知识产权调查分析之外,更要结合企业的商业目的和商业活动这些重要的参考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客户做出更客观、更准确的决策。
事情发生在去年夏天,我正在广州开会,突然接到来自客户的紧急电话:“我们的产品出口美国,今天突然收到一家美国公司发来的警告函,说我们侵犯了他的专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啊?”
虽然隔着电话,我还是能明显地感受到客户的焦急与不安。辛辛苦苦研发的产品,远销美国,产品卖得好好的,突然冒出来一家公司说你侵权,还发来一封极其正式的警告函,好像自己马上就要在美国成被告?这对哪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突然袭击,紧张的心情可以理解。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研究一下这封警告函,仔细调查下警告函中的疑似侵权专利,明确客户的产品是否侵犯了对方的专利权,然后给客户提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就可以了。但在随后与客户详细面谈时,我才发现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的客户C公司是一家研发和销售电子白板的企业,不久前,其在美国的客户A公司收到了一家名为S公司的专利侵权警告函,警告函虽没有具体指出哪篇专利侵权,但S公司明确表达了“你的产品可能侵犯到我的专利权利”的意思。S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智能电子白板的老牌企业,在该领域内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专利积累,A公司迫于警告函的压力,要求我们的客户C公司针对S公司的警告函提供合理的解释和担保,否则很可能终止与C公司的合作。
原来,警告函并不是直接发给客户C公司的,而是发到了C公司在美国的重要客户A公司手里。美国市场对于C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显然C公司的发展触动了竞争对手的神经。一封警告函的背后,也许暗藏的是对市场的争夺和较量。对C公司来说,美国市场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放弃。这样一来,问题就显得有些棘手了,事情处理得好,不仅警告函的问题迎刃而解,还能成功打消A公司的顾虑和压力,保住市场;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在美国惹上官司,还可能流失重要客户和市场。
在接受客户C公司的委托后,我们迅速组成了项目组,全面开始调查、分析、应对工作。在与客户的沟通中,我问道:“你们之前了解过S公司吗,在技术研发方面,咱们是否曾经有参考或借鉴他们产品的地方呢?”客户很负责任地说:“我们的研发部之前针对S公司做过一些调研,他们的产品采用的主要是光学成像技术,而我们的产品主要是红外触摸技术,设计原理不同。当初我们做预研时,就是因为考虑到S公司的专利障碍,才选择了红外触摸技术的。”听到这儿,项目组成员们都舒了一口气,事情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严重。
了解情况后,项目组对这件事有了更为清晰地把握,首先,事情目前还没到和专利权人协商或者诉讼的阶段;其次,现在下结论“产品侵权”为时尚早——究竟客户的产品是否侵权,侵犯了哪件专利的权利,相关专利是否处于有效的法律状态……到目前为止这些都还处于未知状态,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论证。简单来说,我们需要帮助客户的就是两点:1、如何应对这封警告函;2、如何给A公司一个合理的交代。
我们给客户的建议是,对于A公司收到的那封没有指明具体侵权专利和权利项、以及侵权产品的警告函,原则上是不适格的警告函,即并不具备提示当事人适当注意的法律效力,处理方式上,可以礼貌回复,并要求发送者即A公司提供具体侵权指控的依据,如涉嫌侵权专利、权利项及相关产品。但是对于美国客户A公司的顾虑,则需要进行一番彻底的专利调查。简单来说就是将S公司在美国的公开或授权专利都检索出来并逐篇筛选,看看我方产品有没有落入对方专利保护范围。如果没有对我方产品构成威胁的高危专利,可以给A公司一个明确的调查结果,打消A公司的顾虑;如果发现存在高危专利,也不必惊慌,依高危专利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应对策略,在这方面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成功案例。方案提出后,客户很快和我们达成共识,先对S公司在美国的公开和授权专利进行预警分析。
接下来的工作就明确了:检索S公司专利,目标国为美国,筛选相关专利,然后逐步缩小范围,锁定高相关专利,最终确定高危专利。为了更高效地实现目标,加之时间紧迫,项目组成员派驻到客户公司,和客户IP人员、研发人员一起作业,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率。
可就在我们所有人都认为项目按既定计划没有悬念的时候,新的状况出现了。
在检索S公司专利时,发现S公司有三家关联公司,分别是:S Technologies ULC,经营交互显示系统的主营产品公司,也就是我们本次想要检索的目标公司;S Technologies Inc,上市公司,在关联度上属于S Technologies ULC的母公司;还有S Technologies LLC,主要经营创造和推进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可以理解为独立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司。
以上这些公司名称里都有“S”,也就是说,我们在检索时不太可能遗漏。然而,我们又发现还有一家N公司,是S Technologies收购的一家新西兰公司,其主营业务恰恰是光学触摸技术集成应用的设计和设备制造。按照常理推测,S公司收购了N公司,其相应的知识产权归属很有可能也转到了S公司旗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检索还不完整,除了那几家带“S”的商业关系明确的关联公司之外,还应该检索被其收购的N公司。
对于检索过程中的意外发现,客户更加坚定了本次项目的开展意义。真想不到,原来在一封警告函的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富有价值的商业情报。
后面的工作没有太多意外,仅仅两天时间,四百多篇专利的检索筛选工作就有了结果,我们最终仅找出了三篇对客户构成威胁的专利,并且这三篇美国专利都没有授权,仍然处于公开状态。针对这三篇公开状态的美国专利,我们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和风险评估,给出了专利风险级别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最终我们为客户出具了提供给美国客户A公司的一份针对S公司的专利侵权调查分析报告,获得了A公司的认可,解除了客户C公司的燃眉之急,后来他们的产品顺利出口美国。
一封看似普通的警告函,它背后的商业动机是不容忽视的。这次项目,虽然看起来事情不大,项目时间也不长,但让我再次体会到了知识产权的本质,知识产权就是商业活动的手段和工具,咨询项目除了进行常规的知识产权调查分析之外,更要结合企业的商业目的和商业活动这些重要的参考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客户做出更客观、更准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