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背影》的美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

2015-05-30 12:38潘旺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背影

潘旺

摘 要:《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文章主要分析《背影》的美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背影》;美学价值;文学史意义

一、《背影》的美学价值

(一)距离之间产生了美。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会在很多年后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拥有的美学价值。笔者认为《背影》的美学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距离产生了美。作者朱自清在进行散文《背影》创作的时候,正好在北京的清华大学,而父亲却处在千里之外的扬州,两者隔着十分之远的空间距离;而朱自清字离开父亲之后,已经有两年多没有见面了,这是时间上的距离。后来,朱自清接到了父亲给到的信,上面说着“大去之期不远矣”,但是那个时候朱自清却远在千里之外,与父亲隔着大半个中国,难以尽到自己身为人子所应该尽到的孝道,这样一来又产生了心理上的距离。这样一来,时间、空间、心理上存在的距离使得作者重新看待那次分别时就有了无限的感伤。而作者通过距离对于父爱的烘托使得文章整体处于一个感伤的状态当中,成功的感伤到了每一名读者。

(二)朦胧之间产生了美。其次,朱自清的《背影》还在朦胧之间产生了美。朦胧美自古以来就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的一种方式,中国古代的诗歌、外国的现代绘画都有着对于朦胧美的运用。朦胧美是一种隐约飘渺、寓意模糊的艺术境界,作家艺术家常常以它作为创造意象构图的艺术方法,之前很少有作家、艺术家把它作为作品构思的视角,可《背影》把它作为一篇作品整体构思的途径并且使之成为一种可能。从朱自清对于父亲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朱自清很少有对于父亲形象的直接描写,尤其是肖像,在人物描写当中这是重中之中,但是朱自清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朦胧式的描写,使得父亲这一形象并没有具象,而是得到了升华,成为了一个群像,得到了读者的集体共鸣,这样一来就使得审美体验不再局限于单单的点对点的情感,通过朦胧式的描写让读者产生了审美体验。

(三)运用反衬创造了美。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朱自清在进行《背影》创作的过程中,还十分的注重运用反衬的方式进行美的创造。在叙述和描写中,为了突出人物、事件、情景或氛围,常常要用相对与相反的人物、事件、情景或氛围作为对照衬托,这种审美创造的原则叫反衬。而在朱自清进行反衬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色彩上的反衬,父亲身上所穿的是黑色的大马卦、黑色的小帽以及深青色的棉袍,但是父亲抱着橘子回来的时候,暖色调的橘子与父亲身上的衣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父亲不善于言语,但是暖色的橘子就像是父亲火热的内心一样,充满了对于儿子深沉的爱意,样对比之下就点名了父亲的深沉情感。

二、《背影》的文学史意义

(一)《背影》作为文学的审美意义。首先,《背影》作为文学的审美意义,在这篇抒情散文当中,所描写的是人类情感当中最为至深的人类感情——血缘亲情。五四时代,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以及艺术作品内涵的不断延伸,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开始描写更为直接的人类感情,而《背影》中的父爱描写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五四作家们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具有反抗封建、反抗帝国主义的历史使命,而这种批判精神使得他们充满了对于自我个性的肯定以及追求,不再压抑自身的情感。而且,《背影》所着重描写的父子伦理亲情,是人类文化中十分永恒的创作题材,这一题材的内容可以最大程度上传承下去给予无数代人同样的感动,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出现情感的变淡。

(二)对于大众审美文化的延伸。其次,对于大众审美文化的延伸。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开始取代自身原有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看重,而且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也使的人们迫切的需要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传统道德的构建。《背影》当中,朱自清所描写的是父子之间浓浓的情感,生动的体现了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爱意,这种感情不仅仅是朱自清身上的一个个像,更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情感倫理。在现代社会,《背影》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抒情散文,更是中国人对于家族的认同感的一个符号化体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背影对于大众审美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延伸作用。

(三)对于散文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意义。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朱自清所创作的《背影》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散文的创作,对于我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五四文学时期,正处于我国文化创作的动荡时期,新文化创作方式的现代化转型,新旧文学和新旧散文观念的碰撞与发展都重现发生在了这个时期当中。但是这些转变都是需要五四作家进行创作进行实践。众所周知,朱自清在《背影》序里说过《背影》等作品的写作体会:“当时觉得要怎样写,怎样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这几句话,说出了五四现代散文取代传统“文以载道”的散文观念。而在,在朱自清进行《背影》创作之后,一大批作家进行了相关题材的创作,衍生了文学史上“一花引得百花开”的景观。

三、结语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上述《背影》的美学价值及其文学史的意义,才能更清楚地认识、理解这篇经典近80年教学史的重要意义,才能够体会到朱自清这篇千古流传的散文中所蕴含的独特之美。

参考文献

[1] 赵焕亭.《背影》:朱自清内心矛盾和焦虑的审美置换[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04).

[2] 贾祥伦.情感的“佛像效应”——朱自清《背影》再阐释[J].名作欣赏,2006(19).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背影
两个背影
寻找“最美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背影(外二章)
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
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