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丰
文史以来既成的诗与论解在此暂时性地抛开一边,从而把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拉到远古先民甚至更为远古的原始人说起。这样来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能对诗的起源与发展进入更为理性的探幽。在原始时期的人,就是指人类还没有形成所谓社会关系的时期,即没有产生具体的交流语言、生产工具、物质财富。这时期的人如自然万物一样在生长、繁衍与发展,与所有的动植物一样只是生存在自然界中。无论何种有生命的物体,都有从出生就开始形成各自思维与寻求生长的自然能力。动植物都具有思维,只是各个物体的思维与认知能力各有不同而已。原始人之所以形成人,我认为是源于人类的思维能力要比其他动植物强一些,或者可以说是对自然的生存能力与认知能力要比其他生灵强一些。
人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不断地累积,所以就造成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意识及交流内涵不断扩大。其思维需要的交流和情感需要的体现也就不断地丰富与繁多,这时交流形式就不止于呀呀语音与简单手势,而是根据需求逐步加以丰富其内涵与完善其体现。如此不断累积与不断探索,呀呀语音就逐渐演化成了交流语言,简单手势也就随之演变成了各种体现文体。从而形成了特定的符号表述特定的思维意义,特定的语音成为特定的思维言辞,并且会随着需求量的不断扩大而进一步地去加以完美与发展。这些可以说是语言与文字产生的源泉与动力。原始时期,各个群体与各个群体相互间隔而又相互交融,这就造成各个群体之间所用的语言与文字各有所不同,因为需要相互交流而又各自有所渗透。群体之间生存的范畴与波及面积的大小,就直接决定了其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涉及面的大小。站在当今的角度来看,就是为何各个地区或国家所使用的语言及文字各有所不同的原因。而对于思维所需要交流的意义及过程来说,任何一种群体与物类都几乎是一致的,因为是共享一个自然。
其实语言与文字产生及不断发展而加以完善的意义,就是人之思维内涵在其社会生活中需求不断扩大,从而需要不断寻求更好的交流方式与体现方式。在我们的内心中,对诗其实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无论何种形式的诗,都是以体现人的情感之境方面而来加以命名的。人的情感之境从何而来,当然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其所产生的思维意识而来。故此可以这样说,人的情感之怀就是以人之思维意识的涌现而来。人的情感之境称之为诗,而情感又是由人的思维意识所产生,所以说诗是从思维开始起源的。
人的情感贯穿人的始终,就是原始时期的人,虽然还没有创造出完整的语言系统与文字系统,但那时的人也是具有情感的,也就是说具有诗一般的情感之境,只是无法将之写出或将之体现出来,就如万物生灵一样,诗感只能是在其内心回旋。所以说,诗是与人的思维意识同时产生,比人创造出语言文字要早。而诗篇,则是在人创造出语言与文字系统之后,才能得以写出。也就是说,人还处在原始状态时,诗就已存在人的内心意识中,与其情感之境同在。
哪怕是原始人,也是有思维产生,不然就进化不了。人类在逐步完善其语言表述系统与文字体现符号时,也同时在寻求人类情感需要表达而出的方式。可以说,人类寻求情感需要表述是内在思维动力,而语言与文字的产生及发展则是这个内在思维动力所产生的外在思维成因。如当人类在随自然界的声所感,而以个体思维情感而鸣时,音乐这一情感表达方式也就随之产生而加以完善;当人类在寻求以图形意象及文字符号来表达其对自然界的物象景象及人生情感需要交流时,书画及文体这一表达方式也就随之形成。在人类为更好地寻求以音乐、诗画、书文来表达人的情感及内涵之境时,创作时所运用的艺术及手法就随之浮现在人们的探索实践与研究形式中。所以说,音乐、书画及诗文都有着本质的内在关联,其关联的要旨就是人的情感与思维。古人早就说出“诗文同源,诗画同宗”,说出的根源也就是指这些关联。一切的见识都是由人的思维意识产生,一切的文体都是由人的情感之境产生,诗则包罗其中。
人类的共存逐渐形成了国家、政治、社会这些概念,以及名利思想、权欲观念等等意识与争夺,人的情感也就不可避免地披上了这些色彩。诗与人的情感之境相辅相成,所以诗也就随着人的认识而认识,随着运动而运动,这就是诗之分化与时代各所纷呈的根源。